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管施工方案2-secret

顶管施工方案2-secret

第1章. 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滨江东路延长线二期整治工程B标(广州大桥~黄埔涌西)土建工程污水管管径d=1000mm,坡度i=0.001,污水沿滨江东路往西排,其下游接入滨江东路现状污水管道。并排入5号泵站,经提升最终进入沥窖污水处理厂。管道处于松散、稍密、中密砂层中,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械施工方式,管材采用F型Ⅲ级钢筋砼管。 1.2. 地质条件 本工程顶管主要穿越在砂层,各土层的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2.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耕植层(Q4ml) (1)、杂填土:分布大部分场区,呈层状分布。褐红色、褐黄色、深灰色、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建筑垃圾及粘性土组成,硬质物含量约为20~30%。此层均出露于地表,层厚0.5~5.3米,平均2.75米。 (2)、素填土:分布于部分场区,呈透镜状分布。褐黄色,松散。主要由人工填砂及亚粘土组成。层顶埋深0~4米,层厚0.80~6.10米,平均2.93米。 1.2.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 mc) 主要揭露为淤泥:分布于部分场区,呈透镜状或尖灭状分布。部分地段由于含砂量偏高,相变成淤泥质亚砂土或淤泥质细砂。深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层顶埋深0~6.1米,层厚1.00~10.10米,平均3.44米。 1.2.3、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 al) 总厚度2.00~13.20米,按岩性及状态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1)、松散~稍密细砂: 分布较为广泛,呈透镜状或层状分布。成分以细砂为主,局部相变成粉砂、粗砂、砾砂。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为中密。质不纯,含少量淤泥,局部夹薄层淤泥质,粒径较均匀。层顶埋深2.00~11.20米,层厚0.60~12.20米,平均3.80米。 (2)、中密细砂:分布于大部分场区,呈层状分布。局部相相变成中砂、粗砂、砾砂。灰色,饱和,中密。质较纯,粒径较均匀。层顶埋深3.50~12.90米,揭露厚度1.00~10.00米,平均4.45米。 1.3. 水文地质条件 1.3.1、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和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层孔隙水。 (1)、上层滞水: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人工填土层分布广,厚度较大,结构疏松,含上层滞水。但含水量不大,其动态受季节性控制。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入补给。 (2)、孔隙水:赋存于3(1)、(2)细砂层孔隙中。砂层分布广,厚度大,透水性良好,含丰富的地下水。孔隙水一般为潜水,局部为承压水。砂层孔隙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和珠江河水的侧向补给,由于邻近珠江,补给来源充足。 第2章. 施工部署与安排 2.1. 施工组织机构

2.2. 施工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规定,熟悉本工程执行的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 开工前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对施工用设备、材料及时组织进场检验。顶管设备提前在地面进行整备、试运行,确保顶进过程中故障为零。 2.3. 施工区域划分 本工程由于受征地影响,场地不能一次性移交,因此,采用分区施工。根据本工程征地情况,分为三个施工区,分别为新电视塔施工区(K0+880~K1+274)、电视台施工区(K0+420~K0+880)、新理想华庭施工区(K0-125~K0+420)。其中,新电视塔范围长度280m(W1~W4);电视台范围长度440m(W4~W8);新理想华庭范围长度494m(W8~W13)。 2.4. 施工顺序 根据征地情况,先对电视台范围的顶管进行施工,再对新电视塔范围

项目经理 林永亮

项目副经理 肖健华 技术总工 杨斌

施工员 施国良 安全主任 陈宝生 资料员 庄桂水 材料员 庄镇辉 质检员 黄小冰

顶管专业组 电工班组 内的顶管进行施工,而新理想华庭范围到最后施工。 2.5. 劳动人、机械设备投入 1、劳动人投入计划表

序号 工种 日期 2009年 6 7 9 10 1 管理人员 1 3 2 1 2 资料员 1 1 1 1 3 顶管特种工 5 15 10 5 4 电工 2 6 4 2 5 焊工 2 6 4 2 6 普通工 4 10 5 3 2、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汽车式吊车 1 按施工进

度计划进场 2 泥浆泵 BW-250 3

3 备用发电机 150KW 1 4 龙门吊 1 5 顶管机 1 6 焊机 HJ431 2 7 配电柜 2

2.6. 施工进度计划 附:《滨江东路延长线二期整治工程B标顶管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

第3章. 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原设计,顶管段总长度1214m,分为三个施工区。管材采用D=1000mmF型Ⅲ级钢筋砼管,管节长200cm,采用泥水平衡式顶管机。 3.1. 顶管顶力计算书 混凝土管的口径D=1000 mm ,壁厚t=100mm ,管外径BC=1.2m ,每米管的重力W=8.63 KN /m ,土的容重γ=18 KN / m3 ,内摩擦角 Ф=15º,土的内聚力C= 10 Kpa ,管与土的粘着力C′= 10 Kpa , 标准贯入数 N = 4 ,复土深度H = 7 m ,顶程L = 100m 。 1、总顶力为初始顶力与各种阻力之和 F = F0 + [(πBCq + W ) μ′+ πBC C′] L F — 总顶力 ( KN ) F0 — 初始顶力 BC — 管外径 q — 管周边均布载荷 ( Kpa ) μ′— 管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2、初始顶力 F0 = 13.2πBC N =13.2×3.14×1.2×4 =198.95( KN ) 3、挖掘直径 B t = BC + 0.1 =1.2 +0.1 = 1.3 m

4、管顶的扰动宽度 B e = B t [ )245cos(245sin(1)] =1.3×(79.061.1) = 2.65 m 5、土的摩擦系数 μ = tgΦ=tg15º= 0.268 6、土的太沙基载荷系数 Ce = )21BeK([ 1-e)2HBek(]= 202.01[1-0.243]

= 3.748 m 7、管顶上方土的垂直载荷 We = ( γ- BeC2 ) Ce = (18- 65.2102)×3.748 = 39.18(Kpa ) 8、冲击系数 i = 0 9、地面的动载荷 p = )2()1('2HtgaBip = 05.39200)45722.0(75.2)01(10020tg = 5.12 Kpa 10、管周边的均布载荷 q = We + p = 39.18+ 5.12 = 44.3Kpa 11、管与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μ¹= tg2 =tg2150= 0.132 12、总顶力 F = F0 + [(πBCq + W ) μ′+ πBC C′] L = 198.95+ [ (3.14×1.2×44.3+8.63)×0.132 + 3.14×1.2×10] ×100 = 6284.24 KN = 641.25 吨 (力)

使用2个500T 千斤顶 按70%效率计算 T = 500 T×2×70% = 700吨 (力) 因此 T > F =641.25吨 (力) 所以以上千斤顶配置满足要求 3.2. 顶管设备的组成 3.2.1. 主控制集装箱 顶管的控制主要在集装箱内进行,内置主动力设备,及操作电脑平台,动力设备主要提供主推进系统、机头掘进系统、膨润土系统及纠偏导向等系统等的动力。采用液压驱动系统,对比电机驱动,具有运行平稳,过载保护等优点。 对机头、顶进、纠偏及注浆的操作全部在集装箱内的控制台前进行。采用先进的激光导向定位系统(ELS),能随时显示机头的位置、控制倾斜度并持续提供机头之导向和定位,采用的全自动导向系统,可以在电脑中预设容差值,由系统自动导向纠偏。并能将顶进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记录打印。

3.2.2. 主推进机头 采用标准刀盘并加配锄形刀具,能轻松穿越软、硬及含砂、砾石等土层。全断面密封装置,对于在地下水位下的施工无需采用降水措施。刀盘无极调速,易于纠偏。

3.2.3. 主液压千斤顶 底部装有可以调整水平的推垫,三级等推力油缸。全强化一体成型的顶进架,总推力1000吨。

3.2.4. 膨润土注入系统 膨润土注入采用电脑控制,以降低管壁的摩阻力,减小推进顶力。注入量和注入压力在电脑上显示,便于监控。

3.2.5. 进排泥系统 采用离心式泥水泵,转速无限可调,通过进水流量、压力及出泥泵的流量、压力的调节来控制泥水仓的压力来平衡前方土体的压力。可以在电脑前进行操作。

3.2.6. 该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1)全断面封闭开挖,泥水平衡前方土体,路面沉降小; (2)电脑全预设容差全自动纠偏,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3)液压驱动,运行平稳,过载保护; (4)机头适应复杂各种地质,为全土质型; (5)装备GTS系统,随时提供机头之定位; (6)顶进速度快。 3.3. 设备安装 3.3.1.起重设备安装 初期设备安装,在龙门吊尚未安装时,所有设备、构件吊运均采用汽车吊,包括龙门吊安装。在龙门吊安装完成后,井内所有吊运工作均由龙门吊来完成,包括顶进设备的装拆、顶进管道的吊放和顶铁的装拆、材料的垂直运输。

3.3.2.后背安装 后背较坑底深0.5m,采用长2.5m、断面15cm×15cm方木码放,高度为4m,并尽量贴紧墙壁,后背平面要求垂直于管道中心线,如有空隙用砂石填充严密,方木前埋设立铁3根,间距1.0m。立铁前码放横铁,横铁要求码放平整,顶镐后座与横铁结合处严密,以便均匀地将顶力传到后背上。 3.3.3.导轨安装 导轨使用高度为140mm的钢轨,安装道轨用木枕,经计算D=1000mm砼管导轨宽度为720mm(见计算式),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钢制道轨与木枕用道钉固定,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导轨宽度计算及安装图如下: 导轨宽度计算式:A=2×)20140()]20140(1200[=720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