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高执行力的角度看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摘要:项目管理制度是针对项目具体工作所制定的规范制度。
它是为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达到“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有正确的结果”的效果而制定的,是需要所有项目管理人员遵循的一些程序或规程。
只有将项目管理制度落到实处,认真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才能发挥项目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将复杂的项目管理工作理清脉络,从而使项目的经营管理达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执行力;项目管理;问题的产生与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指的就是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
执行力分为企业执行力和个人执行力两个方面。
企业执行力是指一个企业把战略决策持续转化成结果的满意度、精确度和速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表现出来的就是企业的战斗力、竞争力和凝聚力。
个人执行力是指每一单个的人把上级的命令和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从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项目管理制度为什么不能得到很好地执行
从企业角度看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制度不合理,包括不公平、不流畅、太复杂、太难、漏洞多等。
制度不合理引起抵触,进而产生过于频繁的修改,使企业的制度逐渐失去权威性,令员工无所适从产生的困惑,最终会导致企业
文化形成应付和无所谓的态度。
一个好的制度应该在制定者离开组织后3到5年,还能健康地运行,后期的改变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少量地调整,这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的深刻理解和对企业发展的前瞻性把握。
2、固有文化与新制度差异很大(如已经形成的习惯和过于前卫的新制度)。
流程是合理的,制度也是科学的,但不能适应企业或行业现状。
我们铁路工程建设行业有着显著的自身业务组织和运营特点,行业的运营特点决定了企业对项目资源组织的方法和对项目资源管理的手段。
而企业固有的行事风格、价值观等对新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也起着范围介定的作用。
新制度太过超越原有文化,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3、未培训就执行后的反复(被执行者说不知道,收回执行或减轻执行都会对后期工作埋下阴影)。
即使制度考虑了原有文化,但新制度执行前的宣传依然重要。
新制度的宣传不仅仅是一个通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统一思想的过程。
4、缺少监督执行人(没有人愿意做“恶人”,执行时一再迁就,制度逐渐弱化)。
监督执行人缺位,是很多企业制度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制度监督执行人的挑选和任用支持,是企业制度能否贯彻的关键。
监督执行人特征:顽强的意志,原则性强,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超越一般的正直人品,无亲属在企业,熟悉企业所有业务环节。
执行人必须被公开授予权力,并公开制约其行为的措施,
执行人必须获得企业最高长官的支持。
5、领导不执行(领导的例外原则和企业政治交易,抵消或抹杀制度)。
即使企业设置了制度监督执行人,但在与其平级或上级领导人违反制度后(特别是当该领导人为元老或实力派时),企业政治会毫不掩饰地体现出来。
该有效地利用企业政治还是规避企业政治,除了要考验监督执行人的协调手段外,其实最后将考验企业最高长官的管理能力倾向。
从企业角度看问题侧重宏观性、整体性,而从个人角度看同一问题就更加具体和直观。
在接到职务说明书、目标任务、规章制度等后,员工或多或少会考虑以下问题:1、这些我是否能够完成,公司会有怎样的奖罚制度2、我是否能够做到最好,公司会支持我的做法吗3、相关部门会配合工作吗 4、可预期的综合回报。
在工作过程中员工或多或少会遇到并考虑以下问题:1、部门协作不到位:这个部门的配合为什么总不到位呢,再不改善,我的努力都白废了。
2、上级指导和支持不够:我都不知道怎么能做的更好,上级又不能提供指导,目标任务似乎意义不大。
3、目标任务太高,激励措施不明确:最好的员工都只能完成2/3,我尽力做也不会有多大成效。
4、部门协作不到位:这个事情我找了几个部门领导,怎么大家都推来推去,好累。
5、综合回报预期不高:收入不多、偏远、压力大,要不要学别人捞点外快呢,还是找个地方睡一觉,回去编一下报表,他们
也不知道,或者到人才市场去看看?主管都带头迟到也没受什么处理,找个理由多睡会儿,还有头一个月很辛苦,但基本完成了任务,但为什么奖金这么少?6、不公平:他做的比我差,为什么被调配到那么好的区域,奖金还与我一样。
这些都是具体和直观的问题所在。
从企业和个人这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并解决
1.在企业方面,要紧紧抓住企业执行力提升的三大要素,即:组织管理机制、人力资源和领导力。
强化组织管理机制,首先要优化流程和组织结构(包括职务说明书),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权利关系,使每个人知道应该做什么、可以利用那些资源、做到奖罚分明;其次要宣传培训工作制度、激励制度,在形成思想合力的基础上,使每个人知道工作要如何做到最好;再次要强化基本作业技能,强化部门间协作,确保执行的力度,确保人人都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相互之间协作,不搞内部斗争。
优化人力资源制度,一方面要优化目标-激励制度,使其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使员工导向希望的行为而不会产生过大的抵触;另一方面要优化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必要的监督和具备操作性的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及时发现和控制不良行为;还要注重管理者的选拔、重视公平等。
增强企业的领导力,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行为,
因此管理者很重要的角色定位就是营造企业执行力文化。
管理者如何培养部属的执行力,是企业总体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如果员工每天能多花十分钟替企业想想如何改善工作流程,如何将工作做得更好,管理者的策略自然能够彻底地执行。
2.个人方面
要从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不断提高,确保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
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
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
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
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因此,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才有发展。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就是在企业和个人两个方面提高执行力的具体过程。
对于我们施工企业来说,落实项目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执行力的重要内容,要遵循企业提高执行力的一般方法,科学设计、合理实施。
特别是在执行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基层员工的状态和需求,避免盲目地否定员工的能力和职业道德。
企业
的管理者应该与基层人员保持沟通,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建立良好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他们按企业需要的行为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让项目管理制度在基层管理中生根发芽,使项目管理制度得到切实的执行,从而使项目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