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把握总基调提高执行力全力抓落实作者:唐一军来源:《宁波通讯·综合版》2017年第08期以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向党的十九大獻礼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抓好稳增长、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工作,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顺利实现了“半年红”,交出了一份比较满意的成绩单。
从经济运行看,增长速度平稳较快、创新转型明显加速、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当前经济形势,必须辩证看待、冷静分析。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有喜也有忧”。
喜的是大部分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好于去年同期、好于全国全省。
特别是创新驱动、结构调整、企业效益这几类指标比较喜人,这说明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态势逐步形成,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成效开始显现。
忧的是经济增长势头有所放缓,GDP增速比一季度低0.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实际利用外资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尽人意。
第二句话是“有进也有退”。
有的指标在全省排名有所进步,有的指标则出现后退。
有的区县(市)高歌猛进,有的区县(市)则不温不火,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
在同样的宏观形势、发展条件下,出现这种不平衡现象,我看既有价格变化、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客观原因,也有思想理念、工作力度等主观原因。
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既要深入分析客观原因,又要主动从主观上、工作上找原因,看一看精力集中不集中、力度大不大、方法到不到位、措施精准不精准,不能动不动就归咎于客观原因。
我们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查找问题,就是为了攻坚破难、解决问题、缩小差距、更好前进。
从社会形势看,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信访、治安、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发生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和事故。
但信访维稳、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金融监管等领域的问题还不少,个别地方涉稳风险依然比较突出。
特别是随着十九大的日益临近,一些领域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凸显,维稳安保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對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有备无患。
总之,对当前经济社会形势,我们一定要正确看待、辩证分析,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风险挑战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工作节奏提得更快一些,把应对措施落实得更精准一些,努力交出高质量的经济报表和平安报表。
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践行新理念,把握总基调,提高执行力,全力抓落实,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一、胸怀全局、把握大局,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今年是一个特殊年份,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
做好今年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总的来看,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好、社会政治环境比较好、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比较好。
这“三个比较好”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
现在关键是要巩固、保持、发展“三个比较好”的势头。
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这一良好局面,胸怀全局、把握大局,乘势而进、奋发前进,一起把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抓得更有力、更扎实、更有效。
一要勇于挑大梁。
作为全国全省举足轻重的经济强市,宁波经济增长快一个点、慢一个点,对全国全省大局的影响非常大。
省委对宁波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宁波树雄心、立壮志,早日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
省委车书记要求宁波和杭州发展要比全省平均快一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市大部分指标增速处于合理区间,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但并非是最好结果。
从宁波在全省的地位,从宁波的发展基础,从宁波人民的期待,我们应该干得更好。
要把宁波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大格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努力作出宁波的积极贡献,体现宁波的责任担当。
特别是对落后于全省的指标,要鼓足干劲、开足马力,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尽快扭转不利局面,坚决不拖全省后腿。
二要对标争先往前赶。
上半年,我市一些经济指标的确比较亮眼,但放到全国同类城市去比较,排名并不靠前,有的排名还比较靠后。
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培育、创新转型发展方面,尽管我们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
抓经济工作,需要进行纵向比较,这有利于把握趋势、增强信心。
但更重要的是要多进行横向比较,看清差距、找准短板,逐一落实对策措施,尽快迎头赶上。
比如,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3%。
与过去相比,确实进步很大。
但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与上海、深圳、苏州都有很大的差距。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拉高标杆、自加压力,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加快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打造更加强劲的创新驱动力,努力实现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要守土尽责敢担当。
各级各部门肩负着促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
这个责任,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
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岗哨意识,既想方设法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又千方百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上周五,市委已对“迎接十九大、全力保平安”这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拧紧思想发条,以务求大胜、全胜、完胜的决心坚决打好信访维稳、综治安保、意识形态、安全生产、公共安全五场硬仗,确保宁波本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
对这一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落实、亲自督查,真正把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落到实处。
同时,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精力财力办好各类民生实事,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改善民生的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
二、聚焦中心、聚力發展,全力推动經济平稳较快增长稳中求进,决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积极有为。
年初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确定为7.5%。
这是一个留有余地的、比较稳慎的指标。
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看,只要我们拿出放手一搏、奋力一跃的劲头,完全有可能实现8%以上的增长。
所以,各级各部门要把7.5%作为一条退无可退的底线,做到精力再集中一点,力度再加大一点,力争实现更加平稳、更加健康、更加协调、更快速度的增长。
(一)盯牢双底线,确保“全年红”。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双底线管控是抓经济工作的好办法。
好就好在为各区县(市)设置了一个公平透明的刻度表,有利于推动各区县(市)形成争先恐后、不甘人后的竞争态势。
当然,设置了平均线,必然会出现平均线以上和平均线以下两种情况。
但平均线有高有低,只要人人争当领头羊,这个平均线就会水涨船高,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各区县(市)要对照双底线特别是全市平均线,对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作一次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对高于全市平均的指标,要开足马力、再接再厉,争取更高的增速。
对低于全市平均的指标,要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争取早日扭红为绿。
(二)全力扩投资,打好翻身仗。
投资是困扰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老大难问题,需要下大力气、下苦功去攻克。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只有4%,其中工业投资下降2.5%。
对照省里提出的四项结构性指标增长15%以上的要求,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如果不尽快扭转投资低迷的局面,那么下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转型升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各级各部门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当前稳增长的首要任务,按照已批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前期项目抓报批、储备项目抓转化的要求,抓紧把投资规模、投资增速拉上去,争取打出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抓有效投资,重中之重是抓产业投资。
一方面要用好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充分调动企业投资新项目、好项目的积极性,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另一方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今年我们召开了推进浙商甬商创业创新大会,也举办了几次签约活动,但上半年招商引资的成绩不理想,实际利用外资下降了13.6%。
没有项目,哪来的产业投资?各区县(市)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产业投资的“牛鼻子”来抓,党政“一把手”要挂帅出征跑项目、谈项目、引项目,不要守株待兔、等客上门。
现在大项目、好项目少,需要去争、去抢。
如果需要市里支持的,需要我和东耀出面的,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三)抓住好机遇,积极拓市场。
当前国际经济复苏和外需回暖态势明显,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为我们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带来了重大机遇。
要在深耕欧美、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中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乘势打造更加多元、更加稳定的市场结构,着力夯实出口持续平稳增长的基础。
同时,要坚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谋划建立一批专业化、网络化的地产商品和进口商品营销体系,不断激活消费需求,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努力抢占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
(四)稳住基本面,主动防风险。
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并不等于没有风险。
要像防控社会风险一样,主动防控经济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基本面平稳健康。
一方面要主动防控金融风险。
今年以来,我市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明显,但仍处于高位。
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妥善处置“两链”风险,加大对新兴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条底线。
另一方面要主动防控企业经营风险。
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深入一线排查企业经营风险,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困难,为企业正常经营、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力推进重大任务、重要工作、重点项目取得突破半年度只是一次“期中考”,成绩比较好的,不要沾沾自喜,相对落后的,也不要消极气馁。
现在赛程刚刚过半,好戏还在后头。
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度、高效率抓好各项重大任务、重要工作、重点项目,争取下半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是增强创新实力要有新作为。
宁波要再创新辉煌,必须增强创新驱动力。
这些年,宁波科技创新实力有较大提升,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主要原因是缺少高水平的高等院校、高能级的科研院所。
一所大校名校,一个大院名所,不仅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力,而且对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创新企业产生强劲的吸引力、集聚力。
省委明确提出,要把引进名院名校名所名人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并要求杭州、宁波率先行动、早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