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文本.ppt

文学概论第二章文学文本.ppt


文学文本的纵向层次论
中国古代 “言”“象”“意”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 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循言以观 象;象生于意,故可循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 以言著。故言者所以明象,得意而忘言;象者所 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语而忘筌也。
二、文学文本的结构
横向结构要素论:认为文学文本是由内容和 形式两种基本因素组成的统一体。
西方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戏剧六成分” 分析 文艺复兴时期“镜子说” 近代文学表现说、 再现说 俄国及前苏联的主流文论都遵循内容和 形式二分的要素结构论传统。
中国 文质彬彬 表里相符 事辞相配
言与志 文与道 情与采都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 关系的问题。
2、题材与素材
素材是作家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还为经过 加工提炼的、处于原始形态的生活材料,是杂乱 的、分散的,缺乏明确的主题。题材是在素材的 基础上形成的,是经过作家加工提炼后,写进文 学作品中的东西,它打上了作家情感的烙印,是 作家的主观认识、思想情感和客观材料的统一。
3、题材的形成
题材的形成既要受到作家的生活实践、见 闻阅历的制约,也受到作家的思想情感、兴趣爱 好、艺术修养、世界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永恒主题与时代主题
由于社会生活属于历史范畴,不同的历史阶 段具有不同的生活内容,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 活问题,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作 为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就不能不具有时代性特征, 所以文学文的主题也常常带有鲜明的时代性。
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有一些生活内容在 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地域、阶级的差异,在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中反复出现,有人称之 为“永恒主题”,也有人称之为文学的“母题”。 如生命、死亡、爱情、怀乡、伤别等。
4、题材多样化与重大题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作家的生活 阅历、审美情趣、创造个性也是千差万别、丰富 多彩的,这就为文学题材的多样化提供了客观条 件。题材的多样性,有利于不同创作风格的作家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文 学作品,使艺术的百花园多姿多彩,而且也满足 了广大人民多种多样的审美需要。
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与 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鲁 迅《野草》)
二、形象层
文学形象不是自然中存在的纯粹客观 的物象,是渗透着人的知觉、想象、情感 等意识心理内容的形象,是主观情意与客 观物象相融合并通过文学文本的语言呈现 出来的“意向”。在叙事性文本中,主要 呈现为典型,如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 型环境;在抒情性文本中主要呈现为意境。 意境与典型是两类极为不同的形象,但又 具有共同特征:
横向要素结构说在我国传统文学理论中张居 主导地位,建国后的文学理论教材中,要素结构 说一统天下。近年来,由于西方当代文论的影响, 文本层次理论有了占据上风的势头。
第二节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
我们借鉴中国古代“言”“象”“意” 三层次论和英伽登等人的层次理论和黑格尔 的意蕴概念,把文学文本层次从总体上区分 为三个层面: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
又那么凉
留着
1.文学语言的内指性和虚拟性
普通语言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语言符号以 外的现实世界,必须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经 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必须遵循各种形式逻 辑原则。文学语言是内指性语言,指向作 品内部的艺术世界,指向作者的心灵世界。 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 艺术世界的氛围相统一、能真实传达作家 的审美感悟就可以了。文学语言的内指性 导致了它的虚拟性。
第二章文学文本
文学文本是文学活动的具体存在形式,也 是文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作家的创作以它的 生成作为直接目标,读者的接受则以它的存 在作为据以展开的前提,它也是人们进行文 学研究最为可靠的基础,离开文学文本,人 类的文学活动以及对文学活动的认识都将陷 于虚空。本章主要介绍文学文本的内涵特点、 结构层次。
历史意蕴是指文学文本中所蕴含的社会历 史内容。文学作为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总是在 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不可避免的 要或多或少地具有一种形而下的历史意蕴。
文学文本除了包含形而下的历史意蕴之外, 有时还包含着形而上的哲学意蕴。
所谓哲学意蕴,是指蕴藏、渗透在整个文 学形象之中的,对整个宇宙人生的具有哲理性的 体验和感悟。哲学意蕴超越了具体的社会历史内 容和情感体验,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属于形而 上的层次。
1.多主题与主题多义性所谓多主题,是指一部 作品除了正主题还有一个以上的副主题。
在有些作品中,尤其是大型叙事性文本中, 由于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比较丰富复杂, 所体现的思想意义及作者的主观态度也是多方面 的。作品所描绘的多种矛盾,所体现出来的多种 情感之中,必然有主次之分,其中占主导地位的 思想感情就是正主题,处于次要地位又比较突出 的思想情感就是副主题
应当指出的是,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作家感受和 思维的独特产物,并不是单纯语言技巧的运用。 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我们不提倡刻意的“陌生化”, 而提倡合乎作家思维规律的语言的陌生化。
例文: 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太 阳的光线把格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 亮了,又沿着可怕的何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 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头,看见自 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 《静静的顿河》
文学语言是作家通过对语言的创造性个体性 使用,充分调动语言的一切审美潜力,创造出来 的一种特殊的语言。
比较下面两个文本的语言特点
便条
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
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 那么甜,又那么凉。
便条
我吃了放在 早餐吃的
冰箱里的
请原谅
梅子
它们太可口了
它们
那么甜
大概是你
无论是历史意蕴还是哲学意蕴,都必须以 审美意识作为基础和核心。
第三节文学文本的横向结构
一、文学文本的内容及构成要素 文学文本的内容有两部分组成。一
方面是经过选择、提炼和概括,写在文 学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是作家 对于他所描绘的现实生活现象的理解、 态度和评价,也即作家的思想情感。具 体来说,文学作品的内容由题材、主题、 情节等要素构成。
使用“文学文本”概念,意在突出以 下意味和特征: 第一,文学文本具有语言
性。让“文学是语言艺术”的观念真正落 到了实处。第二,文学文本具有相对独立 性。无论是对作品原意的探求,还是对作 品的自由阅读,都必须以文学作品本身 的
存在作为最后的依据。第三,文学文本具 有开放性。它为读者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 的空间和可能性。第四,文学文本是一种 语言构成物。是由表及里,由多种层次、 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语言层 语言是文学得以存在和显现的基础,是
构成文学的“第一个要素”(高尔基)。 文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文学语言更具创造性和个体性特征,它可以 不遵守语言成规,打破语言的约定性,对语言进 行更本己,更具创造性和自由性的使用;同时文 学语言更具审美性。语音上,讲究音响、节奏和 韵律,语义上讲究语言的含混、蕴藉和复义,句 法上,常常使用反常的词句或精心设计的辞格, 以实现审美表达的复杂目的。

2.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性(情感性)
人类的语言符号一般具有两种功能,即指称
功能和表现功能。普通语言,侧重运用它的指称
功能,即直接指向事物,让人们知道事物的存在。
而文学语言侧重表现功能,不但让人们知道,还
要让人们感受到事物的存在。指称功能指向事物
的自身,而表现功能是向对事物的理解。文学语
言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
(二)主题
所谓主题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对社会生活 的描绘和对艺术形象的塑造所显示出来的、贯穿 全篇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情感。也就是文学文本的 核心意蕴。文学作品的主题是统帅全篇的灵魂, 是把各种材料凝聚起来的焦点。
作家总是想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通过 的艺术形象的塑造,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 东西表达出来,所以任何作品都不可能没有主题。 但并不是所有文学作品的主题都是明晰的、明确 的。有的主题比较鲜明,有的主题则显得模糊, 我们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它究竟表现了什么。
(一)题材
1、题材
广义的题材泛指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某一社会 生活领域。狭义的题材是作家对社会生活进行选 择、加工、提炼后,写进文学作品中,用以构成 艺术形象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组相对完整、存在着 有机联系的具体的生活材料。
叙事性作品的题材总是表现为一系列事件的 展开。人物事件环境共同构成了叙事性作品的题 材。抒情性作品的题材是作者借以抒情言志的特 定的事物或情景。
由于文学文的主题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
是潜藏在文学形象之中的,而文学形象是 不确定的,是“大于思想”的,不同的读 者对同一部作品的主题也就“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因此对同一部作品来说,究 竟是单主题还是多主题,哪是正主题,哪 是副主题,也往往没有统一的说法。即使 同一个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部作品, 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主题的多义性 问题,主题多义性是指,一部作品的主题 可以有多重解释。
验,因而比普通语言更富心理蕴含性,具有意在
言外的效果。
3.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陌生化的语言,就是力求通过对语言的新奇 的、反常的使用,破除语言的“自动化”现象, 以唤起对世界的新奇感受。
在文学语言中,陌生化的手法多种多样,作 家既可以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打破语词 与事物、语词与意义之间的固定统一,赋予词语 不寻常的含义,给习见的事物以不习见的称谓; 也可以运用反讽、悖论等修辞方式,通过语序倒 置、成分省略、宜昌搭配等违反逻辑思维和语法 常规组合,对正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违反和扭曲, 抑或的多重的陌生化效果。
西方黑格尔认为, “外在形状”自身没有பைடு நூலகம் 么价值,用处只在指引“意蕴”。
传统的层次论和要素论都把“意” “内容” 看作文学最有价值的部分,而“言”或“形式” 是没有独立价值的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