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丰收之歌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丰收之歌

丰收之歌
第二单元
一、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1、 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喜欢身边、家乡的民歌和民间音乐。对
探索民族民间音乐有浓厚兴趣。对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产生崇敬之情。
2、 初步养成静心聆听民间音乐的习惯,并能用自信、大胆的表演体悟和表
现民歌的特色。了解民族音乐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素材和源泉,能够对
音乐作品作出初步的评价。
3、 积极参与“我的创作”、“露一手”、“采集与分享”等音乐实践活动,体
验对艺术的感染力和成功的快乐。在创编和打击节奏等活动中提高表演
能力。
二、 教学准备:
钢琴、配套课件与课本、图片、小黑板、道具、彩色粉笔、双面胶、
多媒体。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听:《丰收歌》。唱:《丰收之歌》。

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激趣 设疑 情景 导入 听:《丰收歌》。 1、 让学生观看江南水乡风光片,介绍歌舞音乐《丰收歌》的创作背景。
2、 选用人们在田间劳作的画面配合欣赏。
3、 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和音乐形象,体验劳动的艰辛、劳动场景
的热烈,分享丰收的喜悦。
4、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自主
解疑 指导 交流 1、 鼓励学生唱一唱歌曲主题音乐,感受江南的音乐风格。
2、 让学生模仿劳作的动作和表情,随音乐创编动作表演。

重点 析疑 评价 激励 欣赏:《丰收之歌》。 本曲的情绪如何?节奏怎样?是什么地方歌曲? (情绪欢快活泼、节奏二四拍带舞蹈性,丹麦歌曲。) 本曲的音乐风格如何?歌词有何特点?
(利落豪爽的音乐风格和直率稍带幽默的歌词,表现了人们围着篝
火跳起轮舞的欢乐场景,人们的劳动热情和丰收的喜悦。
学唱:《丰收之歌》。
1、 本曲共六个乐句,结构图为a+b+a+b+c+b。

2、 可以以“丰收之歌”为题,将本单元所选歌曲和课前师生收集
到的以“喜庆丰收”为主题的歌曲有机的结合,上一节融听、
唱、创、动、奏、议、演于一体的音乐综合实践课。

直接从创编集体舞入手,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边唱边跳,
另一组学生用口琴、竖笛或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
后记
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从小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

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为未来的创造打好基础。
丰收之歌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

听:《喜洋洋》。唱:《打麦号子》。拓展:护林工人的故事。

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激趣 设疑 情景 导入 听《喜洋洋》,先整体感受,说说乐曲的情绪,随音乐展开想
象,并能根据音乐的变化为乐曲分段。再听A段主题,说说它的情
绪和速度,用线条和色块表示出来,并随音乐做相应的律动。

自主
解疑 指导 交流 听B段,说说与前段的不同,用什么乐器演奏?介绍笛子
和板胡的形状与音色、演奏特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设计
相应的伴奏型。再听C段,说说重复了上面那段旋律?
重点 析疑 评价 激励 唱:《打麦号子》。 1、 简介民歌的分类,教师可用边讲边唱的形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 让学生聆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合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3、 学生找出谱中相同的部分。 4、 问:领唱和合唱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劳动中为何用一领众合
的形式?号子中三拍子改为二拍子给人怎样的感受?教师组织
学生分别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5、 师生间或同学间用一领众合的形式唱唱,让学生在演唱中了解、
喜欢音乐。
6、 想象或观看劳动画面,配上学生热情的歌声。
7、 歌表演。
A、 观看劳动唱景和劳动动作。
B、 分组创编、主题自定。
C、 小组表演,邀请群众演员喊号子。
自评互评。设最佳创意奖、最佳进步奖、最佳领唱奖。

巩固 矫正 拓展 提高 拓展:观于树木的谚语、格言。
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
树人。——《管子.权修》。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礼记.学记》。

教学 后记
了解什么是“号子”,知道有领有合是劳动歌曲常用的形式。
丰收之歌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
竖笛练习(二)。

二、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重点 析疑 评价 激励 1、 讲do的发音要领,先带领学生做调整笛尾的练习,每个学生右手的小指都能自如的按孔。
2、 再带领学生做do的发音练习,注意避免闭孔不严而漏气的现象。 3、 练习谱: 3 2 1 - | 3 2 1 - |5 4 2 - | 1 - - - | 4、 后8小节由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做简单的伴奏设计。 5、 学会后可加入歌声,并注意声部间的协调。 教师可
以课前设计
好几种可行
的方案,让学
生比较。

教学
后记
竖笛演奏是演唱基础上的迁移和发展,学生在节奏感较强的音

乐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进一步感悟音乐与社会生活
的联系。让学生在童年就形成听觉记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