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粪便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ppt)
粪便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ppt)
• 2.2.3细菌的纯培养。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 色、粉红色两种菌落。挑选这两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 养基上接种,标记,在37℃培养18h。
• 2.2.4细菌在斜面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细菌的生 长量、菌苔形状、表面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等。
• 2.2.5液体培养基接种法。用接种环在固体或斜面培养基上 挑选紫黑色和粉红色菌苔少许移入液体培养基管中,在接 近液面的管壁上轻轻研磨,并沾取少量肉汤调和,使菌液 混合于培养基中,混匀。在35℃培养4~6h,观察细菌的生 长情况
半固体
紫黑色菌
⊕
⊕
+
粉红色菌
+
-
-
• 由实验结果可知:说明紫黑色细菌均能分
解葡萄糖和乳糖,产酸产气,粉色菌能分解
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分解乳糖,不产
酸不产气。紫黑色菌有鞭毛,粉红色菌无鞭
毛。
• 2.4药敏试验。
• 使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观察抑菌圈的大 小,由此判断两种菌的药物敏感性(现 象见图六,图七。结果见表3)
表1.培养基的制备
组号 培养基 称量(g) 水量(ml) 煮沸(次) 分装(ml) 备注(24人分)
1 营养琼脂 11.4 300
2,3 营养琼脂 2.9 75
3
6 营养肉汤 2.0 90
1
7,8 半固体 1.5 50
3
3瓶,500ml瓶,平板
5 15支,中试管,斜面
3
30支,小试管,液体
3
15支,小试管,高层
2.2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 2.2.1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 菌,在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 菌,在37℃培养24h,从而分离出肉眼可见的单个菌落。
• 2.2.2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观察形成菌 落的大小、形状、边缘、表面、溶血性、色素、透明度、 湿润度。
• 3.3糖发酵实验和半固体培养基实验。
• 紫黑色菌两支单糖发酵微量管均变色和产 气,粉红色菌葡萄糖发酵管变色不产气泡, 乳糖发酵管既不变色也不产气泡。半固体 实验中,紫黑色菌成模糊状,粉色菌成清 晰的线状。(结果见图四,图五,表二)
• 表2、糖发酵试验和半固体培养基实验结果
细菌种类 葡萄糖 乳糖
• 2.3.2革兰染色。用结晶紫对以上两块已固定的玻 片进行初染1分钟,水洗;再用卢戈碘液媒染1分 钟,水洗;然后用95%乙醇对其进行脱色约20秒 钟,水洗;最后用稀释复红复染1分钟,水洗;吸 干,在显微镜下镜检。
2.4细菌生化反应鉴定
• 2.4.1糖发酵试验。用接种针分别挑少许紫黑色和粉红色的细菌接 种到葡萄糖发酵微量管和乳糖发酵微量管中,将微量管放在平皿 盖内,在37℃下,培养24小时,观察其产酸产气情况。
粪便病原菌的分离 与鉴定(ppt)
(优选)粪便病原菌的分离与 鉴定
粪便标本
直接粪便检查
革兰染色 单染色
需氧培养
增菌培养
直接分离
厌氧培养 微需氧培 养及特殊 培养
动力观察及制动
试验
碱性胨水 增菌液
碱性平板分 离
菌落形态 抗血清凝集 初步结果报告 生化反应
SS平板
副溶血性弧菌选 择性平板
菌落形态
抗血清凝集 生化反应
• 2.5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实验。
• 紫黑色菌与痢疾血清混合不出现凝集现象, 而粉红色菌与痢疾血清混合出现凝集现象, 说明紫黑色菌不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粉 红色菌是引起痢疾的致病菌。
• 在制备好培养基后,采用是平板划线分离法,将粪便标 本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从中分离出两种不同的细菌: 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的菌落和粉红色半透明菌落。在显 微镜下观察时,这两种菌均为G﹣杆菌,排列不规则, 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经糖发酵试验,可以观 察到,紫黑色的细菌使能使葡萄糖和乳糖的试管变色和 产生气体,粉红色的细菌只能使葡萄糖的试管变色而无 气体,对乳糖无反应;经半固体动力试验,观察到紫黑 色的细菌使半固体培养基成浑浊状态,粉红色的细菌只 在接种针插入的方向聚集。由此初步推断,紫黑色的细 菌可能为大肠埃希菌,粉红色的为痢疾志贺菌(参见表 四和表五)。进行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实验,紫黑色菌无 凝集现象,粉色菌有凝集现象,因此可以断定粉色菌为 痢疾志贺菌,紫黑色菌极可能为大肠埃希菌。做药敏试 验时,发现大肠埃希菌和痢疾志贺菌均对青霉素不敏感, 对庆大霉素和链霉素都敏感。
2.实验方法
• 2.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 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 •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
存。
•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 检定→保存。
•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集中放 在试管筐里,然后罩上硫酸纸,牛皮纸,用橡皮 筋扎好 →放入讲台边的高压灭菌桶或高压灭菌筐 内→送到高压灭菌室(洗刷室)。
2.3细菌个体形态特征的观察
• 2.3.1取两块玻片,在每块玻片上加生理盐水3~ 4ul,2滴,在斜面培养基上取紫黑色菌苔少许 (1mm小菌落的半量)与第一块玻片上的一滴盐 水混匀,再取粉红色菌苔少许(1mm小菌落的半 量)与第二块玻片上的一滴盐水混匀,涂成1cm2; 做好标志。经在空气中干燥后,再用酒精灯对其 进行固定。
菌落形态生化 反应
实验结果
1.实验材料
• 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普 通冰箱、冷藏室、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 巴斯CX21型 生物显微镜、1500W电炉、蒸馏水、 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 菌干粉培养基(营养琼脂、营养肉汤、半固体琼 脂)、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微量管 (葡萄糖、乳糖)、灭菌平皿、试管(棉塞)、 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 橡皮筋、尺子、药勺、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 液、卢戈碘液、95%乙醇、稀释石炭酸复红)、 小砂轮、痢疾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和生理盐水滤纸片、线绳、香柏油、擦油纸
3.实验结果
• 3.1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特征的观察。 • 将粪便标本用平半分区划分法接种于伊红
美兰培养皿上,培养出紫黑色和粉红色两 种菌落。(见图一)
• 3.2革兰染色镜检。
• 取紫黑色和粉红色菌涂片,革兰染色,进 行镜检。紫黑色菌革兰染色阴性,长杆状。 粉色菌革兰染色阴性,短杆状。(见图二, 图三)
• 2.4.2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接种环分别取紫黑、粉红色两种菌液 3~6ul×2环,各自在两个平板上,作平板密集划线接种细菌(纱 窗样)。设计三点,三点之间等边三角距离,点距离平皿边缘约 15mm。作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夹取相应的药物纸 片,平贴在已设定的位置上,按压,最后镊子火焰灭菌。 37℃18~24小时培养,观察结果。
• 2.4.3半固体接种法。接种针斜面取紫黑和粉红色的细菌,各自接 种进两个半固体培养基,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垂直刺入,到达 培养基底部4/5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 在37℃下,培 养24小时,观察结果。
• 2.4.4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取载玻片1张,滴加痢疾血清和生 理盐水各15ul,2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紫黑色菌落和粉红色菌落, 各自与上述混合液液滴混匀,观察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