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第一轮复习--近代列强五次侵华

高三第一轮复习--近代列强五次侵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 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 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 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 变革的影响 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 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 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 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 会议。解放战争:战略反攻 大意义 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C、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两对矛盾
D、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史 A、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复习备考策略 复习本单元知识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个视角,中国从近代开始融入世界,需要从世界的 视角来看中国。注意把中国各时期的社会状况放在世 界形势的整体角度来考虑,即把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 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握两条主线,从列强侵华和人民抗争探索两个维度 构建中国近代史主线:一外国对中国的侵略经历了由 蚕食边疆、间接控制到全面侵略的过程和中国半殖民 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从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从甲午 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再到日本全面侵华战 争。中国一步一步坠入灾难的深渊。二是中国人民的
命题趋势。
从命题角度看,本讲的命题将会立足基础,突出主干,
命题多会运用新情境、新材料设计考查问题。
从题型看,多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多是链接性考 查。 从内容看,主要考查考生对列强侵华中重大历史现象、 历史事件的背景、特点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理解。 备考复习中,考生要熟记四大侵华战争的概况,
认识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点和影响,注意运用全球史
观和文明史观来分析列强的侵华行径。
本单元从哪些角度考 学术热点近年来,打破晚清、民国的时段限定,寻找近代
政治与社会的连续与断裂,已经成为研究者的一种自觉。研究 者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将目光投向以往较少关注的移民、婚姻、 女性、军阀等形象,与思想史研究相结合,侧重于分析这些形 象在近代是如何被型塑和理解的。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这是 学术界关注较多的问题 周年纪念是近代史学界的一项重要传统,2019 年是五四运
第三单元
元 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时限:1840年------1949年
二、单元特征: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 资本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侵 略、求民主,不断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抗争 探索史。
课程标准 列 举 1840 年 至 1900 年 间 西 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 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 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 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 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 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 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 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必备哪些知识
纵 向 考 查
①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战争 和不平等条约 ②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③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④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从器物 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发展 ⑤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 革命
怎样考·考什么 影响 横 向
必备哪些知识 消极影响
①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 ①列强侵华的积极影响和 ②用新史观评价太平天 ②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 国运动、辛亥革命的历 命与近代化的关系 史作用 日战争 动和解放战争 ③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 抗战 历史意义 ③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抗 义,客观评价国民党正面 ④周年纪念下的五四运 ④五四运动和解放战争的
考试大纲 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与中英 《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甲 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 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 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 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 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的作用与局限性 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 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 “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一个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鸦片战争爆发—— 1949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A、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清朝后期(1840—1911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 → 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927—1949) 两个时期 B、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 1840 1949 1919五四运动 约80年 约30年 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反抗斗争经历了由单阶级独斗、多阶级联合到全民族 抗争和救国探索的过程。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 有屈服过。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血溅轩辕,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屡战屡 败,历经抗争、失败、再抗争的多次反复,终于在五 四运动赢来了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胜利。 理解三个关系,即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 响、抗争与探索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对国共关系的影响
动 100 周年,解放战争胜利 70 周年
新史观现代化和革命,都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片 面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割裂其他方面,都会引起认识的误差和偏 向。将二者结合,站在史观的角度看问题,有助于客观公正地 认识和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
怎样考·考什么 ①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 征及原因 ②近代中国对现代化道 路的探索 ③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的 不断变动 ④近代以来思想文化的 不断发展 ⑤中共在革命道路上的 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