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与综述
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及其发展
刘全校,王晓翔,吕玉彬,李金丽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2600)
[摘要]论述了高吸水性树脂(SAR)的吸水、保水原理、分类和制备方法,讨论了改进高吸水性
树脂性能的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高吸水性树脂;吸水、保水原理;改性方法;发展方向
高吸水性树脂(SuperAbsorbentResin缩写
SAR)是一种典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能够吸收自
身重量数百倍乃至数千倍的水分或者数十倍的盐
水,并在压力下仍能保持大量的水,具有吸水量
大、吸水速度快、保水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
于农业、林业、工业、建筑、医疗卫生、环保和日常
生活等领域中[14]。
1SAR的吸水、保水原理
高吸水性树脂为轻度交联结构的高分子聚合
物,它是由水溶性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共
聚、交联形成的不溶于水但能高度溶胀的聚合物,
其分子结构上具有疏水基团和很多亲水基团(如
羟基、羧基、酰胺基等),在保水剂的内部形成三维
空间网状结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接触时相互作
用形成各种水合状态;而疏水基团因疏水作用而
易于折向内侧,成为局部不溶性的微粒结构,导致
进入的水分子失去活动性,局部冻结,形成伪冰
(Falseice)。大分子的网络能将吸收的水分全
部凝胶化,成为高吸水性的状态。SAR的交联度
较低,水分子进入网络后,网络弹性束缚水分子的
热运动,使其不易从网络中逸出。从热力学角度
看,SAR的自动吸水性降低了整体自由能,而排
除了水分会使自由能升高,不利于体系稳定的因
素,这就是高吸水性树脂特有的,在受压条件下仍
具有很强保水性的原因[5,6]。
在高吸水性树脂内部,高分子电解质的离子
间相斥作用(渗透压作用),使树脂因水进入分子
而扩张,但交联作用使水凝胶具有一定的强度(橡
胶弹性力),当二者达到平衡时,树脂吸水达到饱
和,此饱和值即为吸水率[7]。因此,高吸水性树脂
收稿日期:2011-01-10在溶液中的吸水与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及溶胀介质的性质可用Flory公式[8]来表示。
Q5/3[i/(2VuS1/2)2+(1/2-x1)/V1](Ve/V0)式中:Q高吸水剂的平衡吸水率;Vu高聚物结构单元体积,L;i/Vu固定在高聚物上的电荷浓度,C/L;S外部溶液的电介质离子强度,mol/L;V1溶胀介质的摩尔体积,L/mol;(1/2-x1)/V1水同高聚物交联网络的亲和力;Ve交联聚合物的体积,L;V0高聚物的总体积,L;
Ve/V0高聚物的交联密度。式中的第一项表示渗透压,第二项表示和水的亲和力,此两项之和表示吸水能力。高吸水性树脂还具有反复吸水功能,释水后变为固态,再吸水又膨胀为凝胶。
2SAR的分类
高吸水性树脂发展很快,种类也日益增多,并
且原料来源相当丰富,由于高吸水性树脂在分子
结构上带有的亲水基团,或在化学结构上具有的
低交联度或部分结晶结构又不尽相同,由此在赋
予其高吸水性能的同时也形成了一些各自的特
点。从原料来源、结构特点、性能特点、制品形态
以及生产工艺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高吸水性树
脂进行分类,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4]。
2.1按原料来源进行分类
随着人们对高吸水性树脂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传统的高吸水性树脂分为淀粉系列、纤维素系
列和合成树脂系列的分类方法,已不能满足分类
要求。因此,邹新禧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提
出了六大系列的分类。262011年第2期黑龙江造纸淀粉系:包括接枝淀粉、羧甲基化淀粉、磷酸
酯化淀粉、淀粉黄原酸盐等;
纤维素系:包括接枝纤维素、羧甲基化纤维
素、羟丙基化纤维素、黄原酸化纤维素等;
合成聚合物系:包括聚丙烯酸盐类、聚乙烯醇
类、聚氧化烷烃类、无机聚合物类等;
蛋白质系列:包括大豆蛋白类、丝蛋白类、谷
蛋白类等;
其他天然物及其衍生物系:包括果胶、藻酸、
壳聚糖、肝素等;
共混物及复合物系:包括高吸水性树脂的共
混、高吸水性树脂与无机物凝胶的复合物、高吸水
性树脂与有机物的复合物等[4,9]。
2.2按亲水化方法进行分类
高吸水性树脂在分子结构上具有大量的亲水
性化学基团,而这些基团的亲水性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保水性能,如何有效获
得这些化学基团在高吸水性树脂化学结构上的组
织结构,充分发挥各化学基团所在亲水点的效能,
已经成为现在对高吸水性树脂研究的重点。故可
以从亲水化方法进行分类。
亲水性单体的聚合(如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酰
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等);
疏水性(或亲水性差的)聚合物的羧甲基化
(或羧烷基化)反应(如淀粉羧甲基化反应、纤维素
羧甲基化反应、聚乙烯醇(PVA)顺丁烯二酸酐的
反应等);
疏水性(或亲水性差的)聚合物接枝聚合亲水
性单体(如淀粉接枝丙烯酸盐、淀粉接枝丙烯酰
胺、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盐、淀粉丙烯酸丙烯酰胺
接枝共聚物等);
含氰基、酯基、酰胺基的高分子的水解反应
(如淀粉接枝丙烯腈后水解、丙烯酸酯醋酸乙烯
酯共聚物的水解、聚丙烯酰胺的水解等)[9]。
2.3按交联方式进行分类
高吸水性树脂交联控制是控制其空间组织结
构状态的重要方面,其交联点的密度大小直接影
响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因此根据交
联点形成方式的不同,可进行如下分类。
交联剂进行网状化反应(如多反应官能团的
交联剂水溶性的聚合物、多价金属离子交联水溶
性的聚合物、用高分子交联剂对水溶性的聚合物
进行交联等);
自交联网状化反应(如聚丙烯酸盐、聚丙烯酰
胺等的自交联聚合反应);
放射线照射网状化反应(如聚乙烯醇、聚氧化烷烃等通过放射线照射而进行交联);
水溶性聚合物导入疏水基或结晶结构(如聚
丙烯酸与含长链(C12~C20)的醇进行酯化反应得
到不溶性的高吸水性聚合物等)[9]。
2.4其他分类方法
以制品形态分类,高吸水性树脂可分为粉末
状、纤维状、膜片状、微球状等。
以制备方法分类,高吸水性树脂可分为合成
高分子聚合交联、羧甲基化、淀粉接枝共聚、纤维
素接枝共聚等。
以降解性能分类,SAR可分为非降解型(包
括丙烯酸钠、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产品)、可降
解型(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的接枝共聚
产品)[5,6]。
3SAR的制备方法
高吸水性树脂由于采用的原料不同、分散介
质和反应条件、引发方式等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
制备方法。
3.1按照化学反应的分类
根据化学反应方法进行分类,可分为本体聚
合法、溶液聚合法、悬浮及反相悬浮聚合法、乳液
及反相乳液合成法、辐射聚合法等。
3.1.1本体聚合法
本体聚合法指不加其它介质,只有反应物本
身在引发剂作用下进行的合成反应。该方法由于
固体产物不易出料以及反应中易发生爆聚等安全
问题,目前已很少采用。
3.1.2溶液聚合法
溶液聚合法是反应物和添加剂(如分子质量
调节剂等)溶于适当的溶剂中在光照或加热、辐
射、引发剂(或催化剂)的作用下而进行的合成方
法。有两种实施方法:一是先制得聚合物,后加交
联剂法;二是交联剂与单体同时加入法。该法反
应速率较快适合于连续化生产,产品比表面积大,
吸水快而匀,该方法适用于各类吸水树脂的合成,
是较为成熟的方法。张宝华等人[10]以过硫酸铵
为引发剂,N,Nˊ-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钠高吸水性树脂。
3.1.3反相悬浮聚合法
反相悬浮聚合法是以油性溶剂作为分散介
质,在剧烈搅拌和悬浮剂作用下,水溶性单体和
引发剂分散成水相液滴悬浮于油相中进行聚合。
反相悬浮聚合法是近年来一种引人注目的独特的
聚合新工艺,其具有反应热易排除,聚合过程稳
定,聚合产物不易成块状凝胶,能够直接得到粒状27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及其发展产品,后处理方便,产品无需粉碎、含水量少、易于
干燥、综合吸水性能好等优点。朱秀林等人[11]以
丙烯酸为主要原料,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制备高吸
水性树脂一次粒子,然后将所制一次粒子加入到
丙烯酸水溶性单体分散液中进行二次聚合,得到
了粒径达1157mm,吸水性在1500g/g左右的高
吸水性大颗粒树脂。
3.1.4反相乳液聚合法
反相乳液聚合法是指水溶性反应物(单体或
高分子化合物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在油性介质
中借助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并经强烈搅拌(或剧烈
振荡)分散成乳液状态而进行的化学合成法。由
于制备吸水性树脂所采用的单体多为亲水性单
体,所以使用反相乳液聚合法比较多。邹新禧等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淀粉接枝丙烯酸盐高
吸水性树脂,该树脂吸水倍率1000~1400g/g,吸
19%食盐水溶液倍率为90~140g/g。
3.1.5辐射聚合法
辐射聚合是指在不加引发剂和交联剂的情况
下,利用高能的电子束或者射线辐照单体溶液,
使之产生自由基聚合。朱月群等[12]采用安息香
异丙醚、安息香正丁醚作为光引发剂,用紫外光照
射法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吸去离子水达1600倍。
近年来国内外对微波促进有机合成反应的研
究进行了大量报道,微波技术可以促进溶液聚合,
用于SAR制备可以大大减少反应时间。另外还
有人探索其它辅助技术,如丙烯酰胺固相超声波
合成、紫外光引发淀粉接枝丙烯腈、等离子体引发
以及超临界流体中的SAR生产等[1,5,6,13]。
3.2按照化学原料的分类
根据化学原料进行分类,有淀粉系高吸水性
树脂的制备、纤维素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和合
成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3.2.1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淀粉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主要是使淀粉与
丙烯酸、丙烯腈或聚丙烯酸钠在交联剂作用下进
行聚合,再经分离和后处理制得。经接枝后,用甲
醇水溶液洗涤,聚合物再经干燥,粉碎即得成品。
主要步骤为:淀粉(通入N2)反应器搅拌加
热糊化冷却加入单体或聚合物和化学引发剂搅拌保温反应皂化水解(加压)中和
离心分离洗涤干燥产品。
例如在通氮气及搅拌下,在反应器中将淀粉
于90下进行糊化,冷却,按2丙烯酰胺2甲基
丙烯酸与丙烯腈为59的比例,在淀粉中于
30下接枝共聚并加水分解后于60下进行干燥,粉碎即得高吸水性树脂,吸水倍率5000g/g。
3.2.2纤维素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纤维素接枝共聚物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反应
过程与淀粉接枝共聚相似。其吸水能力一般比较
低,为了提高其对盐水的吸收能力,可以改用环氧
乙烷进行羧甲基化。一般步骤可简化为碱纤维的
制备,交叉结合纤维的制备和醚化三个过程。
例如将取代度为0.55的羧甲基纤维素
125g、NaOH36.5g、水1292g混合,搅拌均匀,加
入37.5g环氧氯丙烷,于40反应20h,再用
90%的甲醇脱水,即可得到白色粒状交联羧甲基
纤维素吸水树脂。
3.2.3合成系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
合成高分子吸水性树脂中,常见的有聚丙烯
酸的部分中和盐、聚丙烯腈系、聚环氧乙烷系及它
们的交联体系。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可用水溶
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法、反相悬浮聚合法、有
机溶剂聚合法等。
例如将丙烯酸48.01g,N,N'-甲基二丙烯酰
胺0.02g,偶氮聚合物0.36g,引发剂(NH4)2S2O80.20g,H2O21.28%与Na2S2O8-(NH4)2S2O8混合,固化成10mm薄层,加热至120制成,
30min后固化,经干燥后含水量为1%[4,9]。
4SAR的改进方法
高吸水性树脂具有吸水性高、保水性好、又有
吸湿保湿调湿性,而且能可逆性地膨胀收缩等优
点,但也并不尽善尽美。比如离子型吸水性高而
耐盐性能差,吸水速率慢;非离子型吸水速率较
快,耐盐性也好,但吸水量小。这些问题的提出,
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1改善凝胶强度的方法
提高凝胶强度的方法主要有:提高交联度,利
用非离子型亲水性单体或非亲水性单体与离子型
单体进行共聚,混合复合。
高吸水性树脂的交联度越高,凝胶强度越大,
因此,控制交联度的大小,可以控制好高吸水性树
脂的凝胶强度,制造出需要的高吸水性树脂。
非亲水性单体聚合物一般不吸水,但强度很
高。将离子型单体与其共聚,就可得到较高凝胶
强度的吸水树脂,不仅拥有较高的吸水能力,还能
增加其吸水效率。
无机材料一般拥有较高的强度,高吸水性树
脂与其复合,可得到较高的强度。
4.2改善耐盐性的方法
在无机盐溶液中,由于水解离子的影响,高吸282011年第2期黑龙江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