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赏析优美语句。
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赏析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案设计:
一、导入
如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早已成为我们同学与人交谈和作
文中熟练运用的良言佳句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入世态度,一度
令我们景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带着景仰之情重读《岳阳楼记》,重温范
仲淹的旷达情怀。
二、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范仲淹字 , 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解词:谪 具 属 开 薄 去 景 集 宠 偕 微
3、默写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4、接力式背诵课文
三、出示复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体会文章的立意美
四、复习过程
(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经过历史的淘金、沉淀下来的, 它们中或写
景则语言优美,或抒情,议论则意蕴丰富。
学生畅所欲言谈如何赏析语句。
默读课文。把文中优美语句划下来进行赏析,把你最想与大家分享的句子写到黑
板上。(师生交流赏析优美语句)
(二)、体会文章的立意美
岳阳楼记创作于庆历四年,如今900多年过去了,它仍然迈着稳健的步子行进在
密密匝匝的文学丛林中,它永葆青春的奥秘在哪里呢?一方面在于它的语言美,
另一方面使其顽强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还在于它的立意美。
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旷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讨论探究
1、为何写此文
作者与滕子京为好友,滕子京被贬官作者对他为政一方给予了肯定“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但滕子京实则却是“愤郁仍见辞色”有人庆贺岳阳楼落成,他却说“只
待凭栏大恸数场”所以作者写此文,另辟蹊径,一则是前人之述备矣,再则是借
此机以自己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好友,由此文章立意更深远。
2、文中哪句话表达对有人滕子京的委婉规劝之意?
“微斯人,吾谁与归?”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
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3、三、四段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迁客骚人怎样的览物之情?迁客骚
人是因什么而或喜或悲的?
第三段:阴雨晦暗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览物而悲
第四段:晴朗明丽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览物而喜
可见迁客骚人是因外界景物好坏和个人得失荣辱,而或喜或悲。
4、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进亦忧,退亦忧”的忧国忧民情怀
5、作者崇高的理想追求是什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远大的抱负,这是一种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的精神,这是一种博大宽广的济世情怀,这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心。
五、拓展延伸
古之中国宦海沉浮,稍不留意就遭贬谪。在遭贬人员之中,常有饱读诗书之人,
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来了,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更加强烈了,形
成了一种特殊的贬官文化,学过的古诗文中举出一位被贬谪的文人及其佳作。同
是被贬所作,比较一下与本文情感有何不同?
从本文看范仲淹是怎样的一个人?
六、课堂小结
“稻梁发酵以成美酒,少材躬压以成犁辕”范仲淹这些皇宫大臣,在漫长的遭贬
谪过程中,受着无理的制约,甚至是无情的摧残,但偏偏成就了另一番学业,那
酿成的美酒芳香诱人,那躬成犁辕带着信念划出美丽的诗文。任凭仕途的坎坷,
抛弃命运的桀错,抚琴吟唱,品酒评诗已是一种极致的风景,更可贵的是范仲淹
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其千百
年来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楷模。
谈一谈,范仲淹虽遭贬谪着《岳阳楼记》,你有何启示?
七、中考链接
1、本文作者是 时期着名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画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春和景明 (2)薄暮冥冥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的景象。
4、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
5、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
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板书设计:
岳
阳 不以物喜 迁客
楼 范 不以己悲 骚人
记 仲
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东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