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国饮食文化

法国饮食文化

3
到了十六世紀下半時期,基督教新教傳至法國, 開始了宗教改革。在天主教和新教的紛爭中,引起 了宗教與平民之間的衝突,導致了長達三十年的宗 教戰爭(1562-1593)。宗教戰爭後,法國的兩位君 主為路易十三(Louis XIII)及路易十四(Louis XIV),在優渥的生活下,巴洛克藝術開始興起。 路易十四時代在文化藝術上有輝煌的成就,興建凡 爾賽宮。一直到路易十六(Louis XIV)繼位,在 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起義者攻陷 巴士底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法國大革命」。
法國堪稱世界的美食殿堂,法國美食是一門不斷 發展的藝術。法國料理是世界上等級最高的美食, 而對於法國人而言,美食美酒是一種生活的文化, 法國人對於食物的認真重視與熱情,完全表現在日 常生活之中。法國菜整體而言可分為三大主流,分 別是:(1)上等的烹調技術(haute cuisine);(2)布 爾喬亞式的烹飪技術(cuisine bourgeois);(3)新式 烹飪(nouvelle cuisine)。
第十章 法國飲食文化
第一節 簡介
一、地理位置
法國為法蘭西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rance, La Republique Francaise)的簡稱。位在歐洲大陸的西端, 是中歐、西歐及南歐的橋梁。全國面積達五十五萬一 千一百平方公里,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Russia), 為第二大國家,約是台灣的十五倍大,人口超過六千
11
布爾喬亞式的烹飪技術,其實就是一種平民化的 烹調。以日常生活的烹調方式為主,食物的分量較 多,一般家庭裡做的法國菜多屬此類。在一般法國 人的生活中,葡萄酒、乳酪及麵包等是每餐必備的 飲食。具有代表性的麵包有牛角麵包(croissant) 及法國麵包(baguette)。
12
2
新式烹飪是流行於近代法國的新料理,是 1733年夏貝爾(Chapelle)於其書中《現代 烹調》提到的概念。主要是由於健康取向的 關係,料理講究簡單清淡少油膩,食物在原 汁中烹調以保持原味,講究風味、天然性。 在1970年代末,法國有四分之三的高級餐廳 採取此種烹飪技術。
13
二、分區飲食文化
法國是歐洲第二大的國家,地理景觀豐富且多樣, 每一區都有不同的風土民情、地理環境以及食材。 也因此法國菜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在其風味及烹 調技巧上有相當的差異,因而產生許多地域性菜餚 的特色。
10
上等的烹調技術又稱為精緻美食,承襲於法式宮
廷的餐會饗宴。最早的起源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
利,在1533年凱薩琳公主嫁給法王亨利二世時由義
大利帶入法國,一直到奢華的路易十六常常在凡爾
賽宮內舉行盛宴,法國宮廷對飲食的態度奠定了法
國精緻美食烹調的基礎,也從此改變了整個法國的
餐飲文化。上等的烹調技術的主要代表人物為出生
法國的美食文化主要受到五個因素的影響:高盧 人、修道院、佛羅倫斯的凱薩琳公主、法王路易十 四、法國大革命。法國的拉丁名稱為「高盧」,是 法國的古老民族,主要是以農、獵為業。一直到現 在,麵包、肉類、動物油脂仍是法國人正統飲食中 重要的元素。
中古世紀時,教會是影響當時社會及文化最深遠 的力量。當時教會的齋戒文化規範齋戒日以魚為主, 改變了完全以肉為主的飲食習慣,也影響到後來的 池塭養殖漁業。同時也是在中古世紀時開始引進葡 萄至波爾多、隆河流域、勃根第、馬賽等地區,也 發明了以橡木桶儲存葡萄酒的方式,從此興盛了法 國的飲酒文化。
萬人,以法語為主要語言。大多數居民信奉天主教, 其他少數則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新教、猶太教、佛
教等其他宗教。
1
2
二、歷史
法國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西元前1500年,法 國東部是塞爾特人聚居地(Celtes),古羅馬人稱 他們為高盧人(Gauls),之後逐漸由萊茵河谷遷至 現在的法國及義大利南部。西元前51年凱撒(Jilius Caesar)大帝完成征服,占領全高盧,並且在此設 省,當時的遺址大都分布在今日的普羅旺斯。8法國菜直到533年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梅第奇家
族的凱薩琳公主與亨利二世聯姻,才改變了整個法
國的餐飲文化。同時凱薩琳公主也帶入了最華麗的
餐桌裝置藝術,開始逐漸的改變了當時宮廷的餐桌
文化。
興建凡爾賽宮,自稱為「太陽王」的法王路易十 四,其奢華性格也影響了法國的餐飲文化。
路易十六時期發生了法國大革命,精於廚藝的廚師
4
1792年9月21日,巴黎人民宣布成立共和國,建立 君主立憲政府,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正式 廢除封建制度,終止了法國長達八百一十三年的君 主政體。
1870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割讓亞爾薩斯和洛林, 同年9月法國成立第三共和。之後歷經二次世界大 戰,在1958年法國第五共和時,戴高樂(C.A.J. de Gaulle)於12月當選第一任總統,龐畢度(G.J.R. Pompidou)、德斯坦(V.G. d'Estaing)、密特朗 (F. M. Mitterrand)、席哈克(Jacques Chirac)則 先後出任總統。
逐漸淪落民間。在法國大革命的三天以後,康德公
爵旗下的主廚羅拜爾在黎賽留街一○四號開啟第一
家餐廳,從此以後巴黎各處開始餐廳林立。而由於
民間的餐館無法和宮廷的排場比較,因此法國菜趨
向於重視實用與平民化。到十八至十九世紀,法國
菜已趨成熟,名聲遍及歐洲奠定法國菜在全世界的
地位。
9
第二節 各地飲食文化與特色
一、整體飲食文化
5
• 法國總統
• 現任 尼古拉·薩爾科齊 就任日期:
• 2007年5月17日 任期 5年(可連任1次)
• 首任 夏爾·戴高樂(第五共和國) 創始年 1959年(第五共和國)
6
1
三、氣候
法國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西 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 地中海型氣候,東部阿爾卑斯山的高 山型氣候。
7
四、美食簡史
於1864年的奧古斯特‧愛思考菲(Auguste
Escoffier),他是十九世紀時法國麗緻大飯店(C
ar Ritz)的主廚。在1920年時被推選為有史以來最
受國際歡迎的廚師,被尊稱為「廚師中的國王」。
自愛思考菲起,上等的烹調技術稱得上是世界上最
優雅而精緻的烹飪術,是高級法國料理菜及法式餐
廳代名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