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第七章 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1、定干高度:定干高度应视其功能要求,交通状况道路 的性质,宽度、行道树距车行道距离,树木分枝角度而定。
一般胸径以12-15cm左右为宜;树干分枝角度越大的, 干高不小于3.5m;分枝角度小者,不能小于2m,否则影响 交通;
2、株距: 株距一般以5-8m为宜。
二 、分车绿带设计
1、设计原则
分车绿带靠近机动车道,其绿化应形成良好的行 车视野环三、路侧绿带设计
(2)建筑红线退让留出人行道,路侧绿带 位于两条人行道之间
三、路侧绿带设计
(3)路侧绿带与道路红线外侧绿地结合
三、路侧绿带设计
1、当路侧绿带宽度在8m以上时,可以设计成开放式绿地,方 便行人进入游览休息,提高绿地的功能作用。开放式绿地中 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70%的规定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公 园设计规范》(CJJ48—92)制定。
(一)一板二带式 (二)两板三带式 (三)三板四带式 (四)四板五带式 (五)其他形式
二、城市道路绿地的基本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
一板二带式平立面效果
二、城市道路绿地的基本形式
(二)二板三带式
二、城市道路绿地的基本形式
(三)三板四带式
二、城市道路绿地的基本形式
(四)四板五带式
四板五带式平面
第七章 城市道路广场绿地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绿 化中占较大比例。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增加,交通污染日 趋严重,利用道 路绿化改善道路 环境,体现城市 景观风貌。
第一部分 城市道路绿地设计基础知识
一、城市道路绿地专用术语 二、城市道路绿地的基本形式 三、城市道路绿地的环境特点 四、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原则 五、城市道路绿地率指标
7、路侧绿带:在道路两侧,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 路红线之间的绿带。
一、城市道路绿地专用术语
8、交通岛 为便于管理交通而设于路面上的一种岛状设施。一般用
于混凝土或砖石围砌,高出路面10cm以上。 1、中心岛(又叫转盘):设置在交叉路口中心引导行车; 2、导向岛:路口上分隔进出行车方向; 3、立体交叉绿岛:互通式立体交叉干道与匝道围合的绿
树木与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表1)
管线名称 电力电缆 电信电缆(直埋) 电信电缆(管道) 给水管道 雨水管道 污水管道 燃气管道 热力管道 排水盲沟
距乔木中心距离(m) 1.0 1.0 1.5 1.5 1.5 1.5 1.2 1.5 1.0
距灌木中心距离(m) 1.0 1.0 1.0 / / / 1.2 1.5 /
一、城市道路绿地专用术语
1、道路红线:P51 一般为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边界线,一般
为人行道与其他建筑物的分界线。
2、道路宽度 也叫路幅宽度,即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
道路用地范围,包括道路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用地。
一、城市道路绿地专用术语
3、道路绿地: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 的用地。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交通广场绿 地和停车场地绿地。
二、分车绿带设计
3 、分车绿带设计注意事项
道路两侧的乔木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是避 免形成绿化“隧道”,有利于汽车尾气及时向上扩散,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道路环。
分车绿带端部采取通透式栽植,是为穿越道路的 行人或并人的车辆容易看到过往车辆,以利行人、车辆 安全。具体执行时,其端部范围应依据道路交通相关数 据确定。
(1)封闭式种植 (2)开敞式种植
二、分车绿带设计
封闭式种植(参见教材P305)
多用于中间分车绿带,通过合理配置灌木、乔木、绿 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植物能有效地阻挡对面车辆夜间行车 的远光,改善行车视野环境。
二、分车绿带设计
开敞式种植
多用于两侧分车绿带,种植草坪、花卉、低矮灌木或 较大株行距的高干大乔木,达到开朗、通透的景观效果。
1、行为规律 2、视觉特性
(五)协调性原则
道路绿地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元素景观协调。 并应考虑街道上的附属设施。
(六)景观稳定性、特色性原则
1、景观稳定性 四季有景且季相变化明显。
2、景观特色性 一路一树、一路一花 一路一景观、一路一特色
(七)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需十几年 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 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 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 合,互不影响。
境的保护作用。 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
2、保护道路绿地内的古树名木。 道路沿线的古树名木。可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和
地方法规或规定进行保护。
(四)以人为本的原则
道路上的人流、车流等,都是在动态过程中观赏街 景的,而且由于各自的交通目的和交通手段的不同,产 生了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设计应以人为本。
4、道路绿带:道路红线范围内的带状绿地。分为分 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
5、分车绿带: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其位 于上下机动车道之间的为中间分车绿带,位于机动车道 与非机动车道之间或同方向机动车道之间为两侧分车绿 带。
6、行道树绿带: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 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
一、行道树绿带设计
(三)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1、树带式:
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 植带。种植带宽度≥1.5m,一般在交通人流不大的 情况下多用,>5m可植乔、灌、花草;为防行人踩 入,影响水分和空气渗透,边缘一般高出人行道610cm。
一、行道树绿带设计
(三)行道树的种植方式
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较多而人行道又窄的情况下
五、立交桥绿化设计
立体交叉,可能是城市两条高等级的道路相交处 或高等级跨越低等级道路,也可能是快速道路的入口 处,这些交叉形式不同,交通量和地形也不相同,需
要灵活的处理。
五、立交桥绿化设计
进行立交绿化布置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立交绿化的实施对象是立交范围内的主线、匝 道、三角区及其它空白地带,保证立交范围“黄土不见天 日”,以达到片状绿色效果.
不同类型道路交叉口 安全视距
②行车净空要求:
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 内为车辆运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 围应根据道路交通设计部门提供的数据确定。P296
③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 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种管道、电缆等。绿化树木生长需 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 生存空间因此,应统一 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 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 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 其所,减少矛盾。(见 表1、2、3)
2、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 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 最小距离宜为0.75m。
3、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 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4、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 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一、行道树绿带设计
(五)行道树的株距和定干高度
三、路侧绿带设计
1 、路侧绿带是道路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路侧 绿带与沿路的用地性质或建筑物关系密切,有些建筑要 求绿化衬托;有些建筑要求绿化防护;有些建筑需要在 绿化带中留出入口。因此,路侧绿带设计要兼顾街景与 沿街建筑需要,应在 整体上保持绿带连续、 完整、景观统一。
路侧绿带在道路红 线和建筑线之间位置 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 三类:
一、行道树绿带设计
(一)行道树的生长环境
行道树指有规律的种植在道路两侧,形成浓荫的乔木。 1、受气候影响 2、受建筑物的影响 3、受有害气体,尘埃,行人,车辆的影响 4、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影响。
一、行道树绿带设计
(二)道路绿化树种的选择条件
1、能适宜当地生长环境,移植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而壮 健的树种(最好是乡土树种)。
(一)安全性原则
1、符合行车视线要求。 2、满足行车净空要求。 3、与市政设施规划相协调
①行车视线要求:
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 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 绿化不影响驾驶员的视 线通透,保证行车安全。
安全视距:行车司机发 觉对方来车、立即刹车 恰好能停车的视距。 P294
D=a+tu+b
(D——最小视距;a——安全距离;t——刹车时间; u——行车速度b——刹车距离
五、道路绿地率指标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1、园林景观路不得小于40% 2、红线宽度大于50m,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红线宽度大于40~50m,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4、红线宽度小于40m,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第二部分 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
一、行道树绿带设计 二、分车绿带设计 三、路侧绿带设计 四、交叉路口、交通岛绿化设计 五、立交桥绿化设计 六、高速公路绿化设计
2、 濒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路侧绿地,应结合水面与岸线 地形设计成滨水绿带。滨水绿带的绿化应在道路和水面之间留出透 景线。 3、 道路护坡绿化应结合工程措施栽植地被植物或攀缘植物。
四、交通岛绿化设计
1 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 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 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 置成装饰绿地。(安全视距) 3 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 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 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 4 方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树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表2)
电压(KV)
1--10 35--110 154--220 330
最小垂直距离(m)
1.5
3.0
3.5
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