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您好!你好,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
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
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问卷采用匿名方式,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合作!1.您的性别: A、男 B、女2.您攻读的专业类别:3.你来自哪个地区:A、城市 B、县镇 C、农村4.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A、乐观B、一般C、不乐观D、不清楚5.您毕业后的打算A、直接求职找工作B、考研C、考公务员D、自主创业6.您认为当前学哪类专业更易于找到工作?(可以多选)A.文史类B.经济类C.工科类D.农林类E.管理类F.理科类7.您择业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A、工资及福利B、工作环境C、未来发展潜力(包括企业与个人)D、其他()8.您求职的月收入期望值底线是A、1500以下B、1500—2000元C、2001—2500D、2500以上9.您希望今后在哪种企业就职?A、国企B、外企C、自主创业D、民营E、其他()10.你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哪个地区就业?A、国外(政府或企业的驻外机构等)B、沿海开放城市C、内地的省会城市D、中小城市E、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或农村地区F、其他11.您对未来毕业和就业的心态是:A、充满信心,凭自己的实力迎接挑战B、镇定自若,有家人或熟人关照C、心里没底,有观望从众等心态D、有自卑或恐惧心里,害怕毕业就是失业12.在择业时,您认为下面哪个方面素质最为重要?A、人际交往能力B、专业能力C、思想品德素质D、业务能力13.若将来工作与期望不一致,你会:A.接受,准备跳槽B.努力适应工作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D.其他14.择业是对你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A、父母B、导师C、朋友D、不受他人的影响15.您在择业时会把专业考虑得有多重?A、一定要与自己专业相对口B、即使不与专业对口,也要与专业相关C、不想找与自己专业对口的D、即使不与自己专业对口,也要与自己专业相关16.如果以后工作仍不尽人意,您是否愿意在郊区或农村寻求发展机会A、愿意 B、不愿意 C、对事业前景感到迷茫17.您是否认为当前高学历者就业会更容易?A是; B否; C不一定;18.您如何看待某些人为了就业而千方百计考证?A这为求职成功增添砝码B 这对求职成功没有多少帮助C 其他19.很多大学生认为工作越来越难找,您认为主因是什么?A 高校扩招B 缺少实际技能,难以符合企业实际需要C 企业只招有经验的,不愿要应届生D. 择业观念不对,不屑到小地方和基层去,都去挤大城市和热门职位20.你择业时最担心什么A、不被聘用或试用期被解雇B、没有适合的岗位C、工资太低D不被重用E其他21.你认为大学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A 、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上对人才的总需求量减少B 、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C 、就业市场不规范,“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D 、其他22.您将选择的就业途径:A、大型的招聘会B、校园招聘会C、导师亲友的介绍D、报刊、杂志E、网络F、其他23.你认为在找工作中的决定因素是:(多选题)A、学习成绩B、各种证书C、实践经验D、相貌E、应试技巧F、社会关系G、语言表达能力H、其他24.您认为当前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A、专门人才供大于求,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总量减少B、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了解不够C、就业市场不规范,凭关系、走后门等不公平竞争现象严重D、国家急需专门人才的重点部门和边远地区得不到足够的毕业生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研究。
25.您如何看待当前各大学的扩招对就业形势的影响?26.您认为大学生与其他人群相比较其就业优势与劣势各是什么?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绪论:为了创建一个和谐社会,一个富强的国家,唯有全民教育,其教育理念在于贡献于社会,只有付出自己,才能为生活的环境留下属于自己的成绩,其贡献自己的最本质途径就是就业,这就牵扯到如何更好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岗位,如何确立自己的择业观。
大学生就业问题历年来都是社会讨论的热点。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更好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形势,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讨论和借鉴的问题和经验,希望本报告能为即将面临择业就业的同学和将来面临择业就业的同学有所帮助。
1、大学生择业观存在误区,持有“钱途”高于一切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半数以上的大学生把发展前景放在首位。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依次是发展前景、工资待遇、实现个人价值、专业对口、地域和人文环境。
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加强,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关注生存条件。
在就业观上重视工资待遇,同时更重视前途发展。
当代大学生对“务实”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只是盯着眼前的经济收入,而更多从企业的发展前景、个人的发展机会这些更理性的角度来选择就业企业。
这就从正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反面可以看出如今各高校在重视学生能力、知识的培养的同时,更关心于学生的择业意识和价值观念。
2.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主要原因在于荒废学业,“没本事”本次调查中将“就业严峻”问题归因于高校扩建招生的仅占20%;近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是自身原因导致就业难,其中因大学生活荒诞,缺乏技能,难以符合企业实际需要占33%;择业观念不对的占12%;35%的大学生认为企业只招有经验的,不愿要应届生。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社会本身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度,需要人才也有一定的饱和度,而日益发展的社会满足不了人才数量的增加,因此也就会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说的通俗点就是“人多岗位少”,必定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第二是某些行业专业人才相对饱和,已经没有去招收新人的必要;第三是大学生本身缺乏就业的技术和技巧,在同等劳动力竞争中不能展示出自己的优势。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过程中,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如在道德文化素质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在真诚、勤奋、责任感等方面;还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这也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毕业生目前的自我定位能力、专业重要性认识、择业地域认识成了他们求职过程中的绊脚石。
只想舒适安逸,不想体验吃苦,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来,因此正确择业观的引导和教育仍是当代教育的重头戏。
(二)当代大学生择业就业存在的问题我国大学生数量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极为甚少,其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企业招收新一代大学生默守“老一套”不少企业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
文凭固然重要,但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工作能力的死牌。
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
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要明白,我雇佣你,是让你来工作的,而不是来读书学习的。
第二,存在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这些固然很现实,也很实际,但要明白,一个企业,失去了自然状态下的男女平衡,会使企业走向极端,走向失败。
第三,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
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所以正是由于企业的这种老套模式,不能更好的吻合于当代大学生的属性,继而带来了更大的就业压力。
新一代大学生的自身问题较为突出新一代大学生毕业生自身问题不容忽视: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就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择业观存在误区。
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
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歧途散乱。
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这些种种原因告诉我们,要想找到真正的“铁饭碗”,就要塑造真正的自己,用能力来争取生活,创造价值。
各大高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 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 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再加上一些高校为了个人的利益贪污受贿,损人害生,使得高校运营受阻,给社会和他人带来损害,进一步带来学生就业问题。
(三)由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对就业带来的有关问题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是我国能够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但当代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表现的种种观念告诉我们这是一种错误,一种自私的资本主义意识观。
今年来,由于人口的增长,各大高校扩大招生,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竞争更加激烈。
而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够完善,大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好的工作。
我想,更多的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
也就是择业观念出现偏离。
大学生的学历相对较高,所以找工作时往往期望过高。
谁说找工作一定要到大城市,谁说找工作一定要到大企业?一有好的工作便蜂拥而至,一般的工作便不屑一顾。
就业人数集中过多,就业困难也更大。
大学生自信过度,认为学历高人家就一定要用你。
其实,企业往往要的是那些有实践经验的人。
你对自己定位过高,往往会引起别人的厌恶,觉得你眼高手低。
其实我觉得一份好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找的,尤其是在没有什么实践经验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