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1]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报告[1]

专业: 工程造价班级:5100104---5100106 学生:位玉萌、姚乔予、王晓楠、张艳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作为大二的学生,虽然说我们距离就业还有两年的时间,但事实上,不少学生已经把就业问题提上日程,尤其是外地的学生更为明显。

时代在变化,那我们就业的方向和就业选择究竟有哪些呢?我们小组以此为主要核心,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等形式了解了一下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的择业观。

虽然我们学院在大一就向大家灌输一些职业规划的思想,开设有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但是择业难对于很多人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更是一个必须要面临的难题,多数大学生毕业之后一片茫然,很容易走进择业的误区。

因此,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需求高标准的压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之间,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因此,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十分抢手。

但是学历层次低、专业需求少的毕业生所承受的就业心理压力较大。

二、供求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压力
大学中所学专业限制了学生们的择业自由,社会对不同的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热门专业比较受欢迎。

因此,专业需求不平衡是造成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

三、人为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压力
毕业院校知名度的不同、学历层次的不同、以及性别问题都是给大学生的竞争造成了不公平、不公正的环境,因而,面对择业时,毕业生也带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这次的调查主要是以问卷和实地采访为主。

我们的问卷设计如下:
关于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
同学们好,我们是工程造价10级的学生,希望同学们可以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

谢谢大家!
作为大学生,在一年以后即将步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择业――一个在时间冲刷下永不褪色的话题,已经随时代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而时代在变化,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也会随之变化,究竟走出象牙塔的我们该何去何从,面对机遇该如何抉择呢?
1. 你的性别
○男○女
2. 你所在的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
3.请问您毕业后有什么打算?
○工作○专接本○其他
4. 你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峻,就业难○形势正常○形势较好,就业容易○不了解
5. 你是否考虑过自身的择业问题
○认真考虑过○偶尔想想○很少考虑○到时候再考虑
6. 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时,你会做何选择
○愿意从事这种工作○先干着,以后待机向专业方面发展
○不愿意从事这种工作○视工作情况而言
7. 择业时,你会选择去哪个地区发展
○家乡○内地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国外○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
8. 你期望企业每月支付给你的底薪是多少
○1000以下○1000―1500 ○15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
9. 你会以以下何种因素为主导进行择业(最多选2项)
□专业□个人能力□个人兴趣□父母意见□工作环境□个人价值的体现
10. 你会选择以下哪种类型的工作
○挖掘自我潜质的工作○普遍稳定的工作○有挑战性的工作○舒适安逸的工作
11.就工作性质和内容而言,你会做何选择
○管理型工作○教育培训型工作○技术型工作○营销型工作○服务型工作
12.择业时,你主要看中公司的哪个方面(最多选3项)
□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公司的规范化程度□公司的发展前景□工资的高低
□公司的人文环境□公司给予员工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公司提供的社会福利
13.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哪些条件(最多选3项)
□所学专业□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学历□潜力
□社会经历□性别□技能□特长□品德
这次我们主要是调查商学院的同学的择业观,因此,我们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商学院。

问卷的分发
我们共发出100份问卷,有效问卷96份。

分别发给不同年级,不同系别。

但是也主要以大二、大三的同学为主。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的调查结果:
同学们遇到的问题主要有:
一、工作专业不对口
当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部分学生愿意从事这种工作,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先赶着,以后待机向本专业方向发展,这就表明,面对现在择业难,就业难的状况,更多的大学生已经不在拘泥于本专业,而选择这种堆积的就业方式,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二、毕业后的择业地区
大家的选择一致是:沿海开放城市,家乡地区,内地省会城市,国外,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地区,这说明大学生希望去的还是那些急促设施更加完备和可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的地方。

三、择业的主导因素
个人能力,个人兴趣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专业,工作坏境,个人价值的体现的选择率也占用一定比例。

只有家长意见的选择率极低。

这些都说明了。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自身的主观因素来选择工作,独立性越来越强。

四、工作类型
大部分选择能挖掘自身潜质的工作,仍有一些同学选择普遍稳定的工作,中等同学选择从事挑战性的工作,只有极小部分的同学选择从事舒适安逸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性别决定了工作的类型:女同学多选择稳定,舒适的工作,而男同学大多选择有挑战性,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

五、工作性质
大部分选择管理型工作,另有部分同学选择技术性工作,选择教育培训工作和营销型工作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只有极少数的同学选择了服务性的工作。

可见,管理型和技术性这两种热门工作依然受大家的欢迎。

六、关于薪金问题
大部分学生预测到自己可以得到2000—3000元的月收入,其次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同学预测到自己可以获得3000—5000左右的收入,一小部分同学比较保守的表示自己可以得到1500到2000元左右,5000元以上的同学比较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给予员工的自由发展度占主要地位,成为大学生择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其次是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公司的人文环境,工资的高低,公司的规范程度等等。

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结论:
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对当前的形势以及自身条件的人是不够充分,有些盲目乐观。

而相对的,高年级的同学则比较理性和实际,能够比较客观的面对现实。

但是总体来说主导因素中个人能力、个人兴趣、工作环境和个人价值体现在高低年级是一样的。

那么大学生最看重的是公司的哪方面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给予员工的自由发展度占主要地位,成为大学生择业最为关注的焦点。

其次是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公司的人文环境,工资的高低,公司的规范程度等等。

总结大学生在择业时存在的心里误区:
一、期望值过高。

择业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造成目标不符合实际。

二、角色错位。

独立面对社会,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逃避心理抵触情绪。

三、急功近利心理。

某些毕业生只想留在大城市,因此容易遭遇挫折感。

四、“铁饭碗”情节。

“从一而终”的传统择业观念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应该摒弃。

五、同伴攀比心理。

为获得心理平衡,将择业目标设计过高,容易使自己陷入苦恼之中。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我们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
2、刚刚毕业的我们自我意识强,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稳定。

3、外界因素的影响。

比如受传统观念、以及其他人的影响。

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式
1、知己知彼。

择业是一种双向选择,我们必须要正确的股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实力。

这样,才可以增加成功的概率。

2、目标要适中。

大学生自择业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确定目标,不可以好高骛远。

不能一味的追求发达地区,有时候艰苦的地区市场反而广阔。

3、应该有必要的形象设计。

通过对自己形象的改造,可以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给自己增加一些成功的机会。

4、扬长避短策略。

使自己的长处得以充分展现,并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来择业。

5、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我们不仅要有多次择业发心理准备,而且还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除了克服心理误区之外,大学生还要还要:
1、增强自信。

增强自信是择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大学毕业生重要的心理素质。

2、敢于竞争。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崇尚竞争、敢于竞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