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吉林至珲春客专JHS-V标铁路工程
(左线DKO+- DK267+5O0 右线DYKO+- DK267+5O0
大机整道作业指导书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吉图珲客专工程指挥部
二零一三年五月
大机整道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改建铁路有砟道床轨道工程大机整道作业
二、作业准备
铺轨后应及时按5m 间距测量各点的起道量、拨道量(直线段可以50m ),每次将确定的各点量值输入微机并打印成册。
直线地段用激光准直,根据中线桩在200—500m 范围内安装激光发射装置。
曲线上把曲线要素资料输入GVA。
按照起道量确定需要补砟的数量。
三、技术要求
设计速度为200km/h 的客运专线用道砟应符合<<铁路碎石道
砟>>(TB2140中一级碎石道砟的材质要求;设计速度为200km/h以上的客运专线用道砟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TB2140中特级碎石道砟的材质要求。
道砟进厂(场)时的粒级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相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铺轨后应使用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车分层上砟、分层整道。
长钢轨铺设后应及时上砟整道或进行单元轨焊接,为确保线路
稳定,第一次上砟整道应及时进行
调试各大机设备机械零点、电气零点,确保设备功能完好状态及作业精度要求。
曲线外轨超高按设计设置,曲线外轨超高应在缓和曲线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增(减)。
四、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施工程序大型机械化整道作业由补砟、整形、起拨道捣固、动力稳定四部分组成。
补砟整道均在长钢轨铺设后进行,道床补砟采用k13 风动卸砟车,大养机组分次整道作业后线路即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要求,然后进行线路锁定等作业。
工艺流程
五、施工要求
施工准备
长钢轨铺设完成后及时拆除影响大机整道作业的线路设施及障碍物,对线路进行测量,确定起、拨道量,在有效作业范围内用油漆每5m 距离在作业前进方向枕木的左侧斜坡位置标明里程、起、拨道量,直线段可以每50m 给一个拨道量,曲线段必须标面直缓(ZH)或直圆(ZY)、缓圆(HY)圆缓(YH)、缓直(HZ)或圆直(YZ)的具体位置,并在曲线起始位置标明曲线要素,含曲线总长(L)、半径
(R)、超高(C)、缓长(I)等要素。
卸砟组织
根据底砟摊铺情况及道床设计标高,确定起道次数和起道量,结合日进度确定日道砟需要量、卸砟次数和每次卸砟量,K13 卸砟车由机车牵引进行卸车,第一次卸车在铺轨后立即进行,卸砟量按设计面砟量的65%控制,第二次卸砟在MDZ机组作业一遍后进行,卸砟量按设计面砟量的20%控制,MDZ机组作业二遍后卸完剩下的道砟,约为设计数量的15%,直至道床厚度达到设计标准,轨面标高符合规定要求。
施工方法及作业流程补砟列车补砟后,大养机组运行至作业地点,配砟整形车将道砟收拢,通过中犁和侧翼犁的配合向道心补砟,填满轨枕盒,使道砟配置高度不低于钢轨高,高于轨枕不大于10 mm (也可通过人工进行补砟后的配砟、整形工作),随后08-32型捣固车对线路进行起道、拨道、捣固、夯拍作业,捣固车作业时必须按规定配备各号位操作人员,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作业质量和设备安全。
线路每次捣固作业完毕后,用WD320 型动力稳定车对道床进行动力稳定,以稳定、密实道床,从而全面提高道床质量。
该机通过两套激振装置,强迫道床及轨排产
生横向水平振动,并向道床传递垂直静压力,使道砟流动重新排列,互相填充达到密实,实现轨道在振动状态下有控制地均匀下沉而不改变线路原有的几何形状和精度,以提高作业线路的纵横向阻力和道床的整体稳定性,可以有效降低线路维修作业后列车限速运行的限定条件。
线路经08-32捣固车捣固,WD320 型动力稳定车稳定,再用SPZ200配砟整形车对道床按道床设计断面形状进行整形(或采用人工进行道床断面整形),第一、二次作业主要清除轨枕面上道砟,并拢道砟于轨枕盒内,夯实砟肩;第三次作业时清扫拢砟、夯实砟肩混凝土、做标准断面。
线路检测
第三遍整道作业完成后,若线路达到初期稳定状态要求,即可进行应力放散,线路锁定,利用轨检仪对轨向、高低、水平、轨距、扭曲进行检测;道床刚度仪对轨下道床刚度、道床横向阻力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即可进行放散锁定,不合格地段要加大大机养作业遍数,直到合格。
另外,还要进行轨道标高测量,以确定精细整道的工作量。
精细整道
对锁定完的线路还要进行精细整道,以最终使轨道线路达到稳定状态。
轨面设计标高、道床密度、道床刚度、道床横、纵向阻力、轨道几何形状能够符合规定要求,锁好后的线路由大养机组进行最后一次整道,既要对轨道水平、方向进行整正,又要对轨道标高进行微量调整,并对道床断面进行修正,在进行精细整道过程中,大养机组必须在实际锁定轨温不变并防止发生胀轨跑道现象。
注意事项卸砟必须拉运进行,卸车顺序应由机车向守车方向逐辆卸完,卸砟速度一般控制在5—10km/h 。
提高整体测量精度,从线路交接工作开始,交出的水平基桩、线路中心桩、曲
线五大桩的精度必须符合轨道工程的精度要求,以此为据放出规范的边桩,此后的大机整道作业均以边桩为准。
前三遍整道作业,第一遍作业使线路中心线基本到位,第二遍作业即开始按绳正法细致整正曲线,同时将超高到位,前三遍作业后轨道标高距设计标高预留20—40mm 的起道量(曲线地段仅留20mm), 轨道几何形状基本达标。
起道,第一、二次起道量不宜大于80 mm,第三、四次起道量
不宜大于50mm,每次起道作业后轨枕头外侧应有足够道砟,以保证长轨轨道稳定性。
拨道,一次拨道量不宜大于50 mm。
捣固,起道量大于50 mm 时,宜选择双捣作业;在有砟桥上,
枕下道砟厚度不足150 mm 时不能进行捣固作业。
捣固作业快结束时,应做好标记,并要以不大于2%。
的坡度递
减顺坡,一般不在圆曲线顺坡,严禁在缓和曲线顺坡作业
动力稳定,每次道床起道、捣固作业后应进行1到2次动力稳定
作业,作业车在路基上工作速度一般在由道床下层至上层稳定速度逐渐降低,在桥上不得开始或结束动力稳定作业。
每次整道作业完毕后,利用轨检仪对线路状况的检测结果,对捣固车和稳定车的作业参数给定进行调整,以便有针对性的安排精整
作业,捣固作业参数及作业标准参数见表5-1、表5-2。
表5-1捣固作业参数及作业标准参数
表5-1稳定作业参数
六、材料要求
设计速度200 km/h的客运专线用道砟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
(TB2140)中一级碎石道砟的材质要求;设计速度200 km/h以上的客运专线用道砟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TB2140中特级碎石道砟的材质要求。
道砟进厂(场)时粒径级配、颗粒形状及清洁度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砟相关条件的规定。
七、劳力组织
劳动组织模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作业工地应配备专职队长,技术负责人、技术、质量、安全、实验、材料、领工员、工班长要均由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劳力组织及机械设备应按现场工程量及劳动力机械情况来确定工作面的数量。
每班主要劳动人员配备表
八、机具配备设置
主要机具配备设置
九、质量控制及检查
工班在作业时按照下列标准进行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质检员按照下列进行检验。
曲线正失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规定要求。
大机养作业后,轨道达到初期稳定阶段状态时,正线轨道几何
形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1规定。
表9-1初期稳定阶段轨道几何形状允许偏差(静态)
注:表中轨向静态测量弦长,直线10m,曲线20m
道床达到稳定状态时,其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应满足表9-2规定
要求。
表9-2稳定道床状态参数指标
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3的规范规定
表9-3道床厚度、砟肩宽度及堆高
轨面高程符合设计规定要求,允许偏差士20mm,紧靠站台的轨道不得有负偏差。
轨道中心性与线路中心允许偏差士30mm。
道砟标准,道砟采用一级及以上级别道砟标准,必须具有“碎
石道砟产品合格证” 十、安全及环保要求
工作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任何人非经许可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非司机人员不得操作运行。
严禁扒车、跳车,不得坐、卧钢轨。
工作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机械故障、设备损坏、恶劣天气等应及时启动预案。
废弃油、料及生活垃圾要统一保管、统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