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北京鸟瞰
北京长安街景
锡耶那的古城格局保护
• 使城市在不断增长的发展中具有更新的可 能,并继续拥有旺盛的生命力 • 尽量保留那些使锡耶那闻名于世的无与伦 比的历史文化结构,使城市免于走向衰亡, 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走向未来
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框架
• 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 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 保护框架的意义就在于将城市历史传统空间中那些真正具 有稳定性、积极意义的东西组织连接起来,并将历史发展 的因素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结合进来,形成一个以保护传 统文化为目的的城市空间框架。 • 保护框架是对城市特色的分析而得出的,由自然环境要素、 人文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三部分组成。 • 城市框架既是反映城市自然、人工和人文环境的实体,而 保护和强化这些城市空间的组成,为了达到维持或重视历 史城市的有代表性的或是有特点的城市景观和风貌,以及 反映出能具有的传统特色文化内涵。这就是保护框架的主 题。因而在保护规划时要确定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框 架主题。
3.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
• 名城保护一定要从全城出发,而不能单从名城的几个珍贵 的文物或几个地段出发。因为即使划定了文物或地段的保 护范围,制定了保护办法,但周围环境变化不受控制,名 城的整体风貌特色也就保不住。比如有的城市整体被破坏,
有的城市格局全变了,还有许多著名的有价值的标志性建
筑或群体成为与周围环境毫无关系的古董。因此,必须采 取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措施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进行保护与
控制:一方面对体现城市传统空间特色的原有因素实施保
护,另一方面对影响城市风貌特色的新建因素实施控制与 引导,从而达到保护与发展的整体协调。这里所涉及的内
容较为广泛,我们将从城市布局、古城格局及城市环境三
大方面进行论述。
(1)城市布局调整
• 开辟新区,逐步拉开城市布局,减轻旧城 压力,是当前协调名城的保护与经济发展 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 关系具有战略意义。
如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罗马梵蒂冈博物馆和我国的故宫博物馆
• 作为学校、图书馆或其他各种文化、行政机构的办公地 德国乌尔姆市政厅 • 作为参观旅游的对象 南京明孝陵 • 对保护等级较低的古迹点,可做旅馆、餐馆、公园及城市小品使用 北京泰和贵宾俱乐部
• 留作城市的空间标志
西安大雁塔
杭州林隐寺
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 历史上一些十分重要的构筑物 由于各种原因已被毁,但它们 对于地方特征是至关重要的, 起着象征性的作用,因此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是有必要重建 的
(2)文物古迹的利用方法
• 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社会方面 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利用原则
• 利用和维护相结合的原则。 《威尼斯宪章》第5条特别提到:“为社会公益而使用文物建 筑,有利于它的保护。” • 尽可能按照其原来的功能使用。条件不允许时,至少也应采取使 建筑、结构、地段和环境变更最少的使用方案(变更最少原则)。 • 根据性质区别对待。例如,对主要具有考古价值的建筑,就不应 触动建筑结构和改变周围环境;对侧重的是宗教信仰价值,就应 当绝对保持该类型的纯粹性并在一定的时候严格限制参观活动; 对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的特色及经济价值,就可以在兼存其他方面 的同时致力于开发利用。
• 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应和更好地恢复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 生命力相结合。
《内罗毕建议》提出,“在保护和修缮的同时,要采取恢复 生命力的行动。” • 应在严格控制下合理利用文物建筑。
利用方法
• 继续它原有的用途和功能 寺庙、宫殿,如杭州林隐寺 • 作为博物馆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数量最多,也是公认能够发挥最大效 益的使用方式
(2)古城格局的保护
• 城市格局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宏观体现, 是城市组成要素和城市风貌特色在宏观整 体上的反映。
北京的城格局保护
• 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的水系 • 保持原有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 • 保护旧城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北京鸟瞰 • 保护遥观西山及各重要景点之间的视觉走廊 • 保护街道对景 • 注意吸引传统城市色彩特点 北京长安街景 • 保护并发展传统城市中轴线
冻结保护
《威尼斯宪章》: • 修复和补缺的部分要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 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 是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和信息价值 • 任何增添部分都必须跟原来的部分有所区 别,使人们能够识别区分,以保持文物建 筑的历史可读性和历史艺术见证的真实性: 即整体性和可识别性原则
罗马大角斗场
重建
美国威廉斯堡(Williamsburg)
拼贴式保护
• 针对有价值的古建或民居分布比较零散的 城市而言的,其中可迁建的建筑可以按照 环境的要求择地集中至一处,新建一个 “历史地段”,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面临改造的地段和历史建筑(包括保存良好 的民居),与其被建设的浪潮所吞没或勉强、 生硬地与新的建筑、环境凑在一起,倒不 如易地重建。 • 江西景德镇古代瓷窑作坊区
• 绝大多数历史街区中的建筑保护都必须结 合居民生活的改善进行,才能保证街区始 终保持因人的活动存在而充满真正的内在 活力 立面保存 结构保存 局部保存
街道格局的保护
• 历史街区的内部道路的格局常常具有该地 段乃至整个城市的个性。
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
• 从历史看,沿街建筑的 高度有不断增高的趋势, 新的高大的建筑破坏或 取代了历史街区的空间 中占统治地位的纪念性 或宗教性建筑的统领的 作用,另一方面破坏了 原有的街道空间的尺度 与比例,因此高度的控 制是协调历史街区建筑 风貌的重要手段。
• 该历史街区反映了明清历史时期的特征,有较完 善的历史环境、事件,保护强调外部整体环境风 貌,内容上,不仅要保护物质形体,还要保护历 史文化内涵,如民风民俗、传统商业、手工业; 空间上,不仅要保护历史街区本身,还要保护周 围一定范围内的景观环境,以及绿化、水体等划 定保护范围。
历史街区等级划分
• 第一级:沿街沿河 风貌保护地段 • 第二级:平江历史 街区 • 第三级:平江历史 风貌保护区
• 减少居住户数,适当调整居民结构。对扬州居住 地段以及北京四合院民居的居住情况调查中,发 现居民对旧房屋不满的一个原因是居住户数过多, 居住面积太小的问题;而对住宅的格局本身,多 数是称赞和留恋的。因此要迁走一定的住户以保 证居民的居住面积,拆除自建的小屋或构筑物, 恢复住宅的本身面目。 • 内部增加卫生设备,局部适当提高层数,保持粉 墙青瓦的传统外貌和规整有序的厅堂格局。
四、名城保护规划中保护区的确 定 • 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定
• • • 历史街区的保护区划定 历史古镇的保护区划定 保护区范围确定的影响因素分析
1.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定
• • 绝对保护区 建设控制区 控制建筑的高度、体量、形式、 色彩等 环境协调区

2.历史街区的保护区划定
• 根据历史街区不同地段的不同特征进行划
博物馆式保护 • 冻结保存,将地段的建筑进行复原与修复之后, 将从前的生活也一起保存起来,作为供人参观、 学习和观光旅游的重要设施。 • 美国威廉斯堡(Williamsburg) 威廉斯堡是美国独立前的英国殖民政权中心, 20世纪初经过全面的整修复原后,现已把整个旧 城的历史地段划为保护区,作为生动的美国历史 博物馆。旧城的整个地段不大,保持着原有的街 道形式与建筑风格,城郊也仍保留着那个世纪的 风车磨坊、麦仓等以供参观。
(1)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 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建筑、街道、巷弄、 公共与半公共空间及其界面、私密和半 私密院落、围墙、门楼、过街楼、牌坊、 植物、铺地、河道和水体等构成历史地 段风貌特色的物质要素。 • 非物质要素:社会结构、街区文化等 (Siena's Palio Horse Race )
(2)历史地段的总体保护方式
1.文物古迹的保护
• 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 冻结保护 重建 • 文物古迹的利用方法 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利用原则 利用方法
(1)文物古迹的保护方法
• 文物古迹保护是城市保护的基础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市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南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处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相关国家 历史文化保护制度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内容
• 文物古迹保护 • 历史地段保护 • 古城风貌特色的保持与延续 古城空间格局 古城自然环境 城市建筑风格 • 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方法
• 从狭义上讲,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方法是 指对传统建筑或街区的复原或修复及原样 保存,以及对城市总体空间结构的保护的 方法;从广义上而言还包括对旧建筑以及 历史风貌地段的更新改造,以及新建筑与 传统建筑的协调方法、文脉继承、特色保 持等问题。
(3)历史地段的保护方式细化
街区建筑的保护、街道格局的保护、建筑高度与尺度
的控制、基础设施的改造、居住人口及居住方式的调整、
街区功能及性质的调整
• 街区建筑的保护 • 街道格局的保护 • 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 • 基础设施的改造 • 居住人口及居住方式的调整 • 街区功能及性质的调整
街区建筑的保护
开辟新区对古城保护的作用
• 疏散古城人口,避免超饱和容量对古城历 史环境的直接破坏,以及为解决此问题提 高新建建筑高度和容积率对古城整体空间 特色的间接性破坏
• 合理确定古城的主要功能与性质,调整不 适宜在古城内发展的用地到新区,减少因 此而造成对古城环境及历史建筑的影响, 创造条件发挥古城在文化、旅游等方面的 优势
街区功能及性质的调整
• 历史街区通常存在着设施老化、建筑结构 衰败、居住人口流失、社会活动趋于消亡 等问题,因此街区功能的振兴和充实是街 区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根据历史街区 的历史特色以及在城市生活中的功能作用, 合理地把握街区的功能与性质。目前国内 外街区保护实践中一般有功能保持与功能 变更两种方式。 保持并强化街区原有功能 调整与转换街区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