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1933年的《雅典宪章》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文物古迹的概念保护的宗旨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1976年《内罗毕建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1987年《华盛顿宪章》《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保护对象不断增加保护内容涵盖更广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定义选定标准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987年进入缔约国到1997年底为止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一、建国前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1926年考古发掘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一、中国名城的特点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先规划后建造类型多、差异大文化职能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核定标准审批程序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分布情况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分布情况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二、日本名城的基本分类眺望景观型城镇景观型环境景观型展示景观型三、我国名城的基本类型---本身特点古都型传统城市风貌型风景名胜型地方特色及民族文化型近现代史迹型特殊职能型一般史迹型四、我国名城的基本类型---保存完好程度格局风貌比较完整、全面保护风貌犹存、尚有值得保护之处格局已不存、还保存有若干历史街区风貌与街区都已基本无存名城保护的基本观念、原则、内容和方法一、名城保护的基本观念和原则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名城保护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出发的保护原则保护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关系合理积极利用的原则促进精神文明建设采用科学的保护方法二、名城保护的内容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三、1993年襄樊会议:“保护文物古迹与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
”四、名城特色分析把握名城特色是保护工作的关键和基础名城特色的表现(六个方面)特色要素分析---方法含义要素构成结构五、名城保护的方法1、文物古迹的保护2、文物古迹的分类保护方法冻结式的保存与重建修复文物修复的四个原则3、文物古迹的利用方法关系---恰当的利用是最好的保护利用的原则利用方式4、历史地段的保护5、博物馆式的保护6、拼贴式的保护7、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整治保护原则保护方法保护内容(六项)8、街区建筑的保护---局部、立面、结构保存9、街道格局的保护 10、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11、基础设施的改造 12、居住人口及方式的调整13、街区功能性质的调整 14、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保护15、城市布局的调整 16、古城格局的保护17、城市环境的保护名城保护方法比较及历史名城保护规划一、中外名城保护方法的比较保护内容保护方法保护范围保护观念保护体系保护方法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通过专项规划落实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
”---《规划法》2、保护规划的作用更好地确定和落实发展战略有利于突出城市特色有助于感知和认识城市丰富城市环境制止破坏3、保护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关系必须得到体现总体规划是基础相当于总体规划层面、深度不可分割,专项规划之一可单独/补充编制、审批反馈、建议积极的规划观,不能单纯防御4、确定保护框架的目的与意义分析确定要素,将其组织起来融合遗产保护与未来发展城市空间框架5、构成:自然、人文、人工三方面的要素6、核心:城市空间一般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整体点:(古)建构筑物---参照物、标志物线:传统街道、河流水道、城墙等---观赏路径面(区域):古建筑群、古园林、传统街区、历史地段7、保护框架的确立要结合其它规划系统(文化、旅游服务、绿地与开敞空间等)8、建立保护框架本身就是整体性城市设计的过程前提:保护主题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定---三级绝对保护区(本身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划定一、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定的考虑因素:1、文物古迹或历史建筑的现状用地边界;2、在街道、广场、河流等视线所及范围内的建筑物用地边界或外观界面;3、构成历史风貌的自然环境边界。
4、位于区外的历史建筑/群,按同样要求进行保护。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城市内周庄---历史城镇二、演变---观念更加明晰思想更坚定策略更有针对性三、视线所及四、文物安全与保护要求五、标志物的观赏要求六、保护价值评定与取舍七、保护、整治与改造、创新方式的选取八、必须与力所能及---大与小---规模问题九、高度控制的考虑因素宜人尺度空间轮廓线制高点视线与观赏要求互相通视远眺---自然背景十、高度控制参照物的选取十一、高度控制的区域十二、高度控制规划图---综合各分析结果的叠加图既要考虑现实、又要严格保护---对得起历史为城市发展创造更有机、从而也更广阔的条件十三、苏州古城区内高度控制---24米你的看法?问题的两面性高度啊高度!十四、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什么是发展?建设?现代化?先进?十五、世界上的其它名城十六、我国控制古城高度的特殊意义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一、保护规划的编制原则二、保护规划的编制机构三、1994年国家文物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四、规划编制深度五、编制原则六、基础资料收集---历史地段的调研工作内容,具体对待抓住特点,确定原则与重点总体安排,协调发展挖掘内涵(关于住宅设计课程)突出重点,抢救第一七、保护规划的成果文本---七项主要内容图纸---现状分布、规划总图、文物古迹点和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界线图、重点地段详细规划设计意向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报告等八、审批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国务院国家级名城---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省级名城---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保护规划规范的编制与要求思考题和习题第一章1.何为文化遗产?2.历史城市的含义?3.有哪些国际宪章和宣言论述了历史城市的保护问题?4.什么是世界遗产?我国有哪些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第二章1.我国的历史城市有哪些特点,与国外城市相比有哪些异同?2.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保护时应有怎样的对策?3.我国的历史名城按保护情况分有几种类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应吸取怎样的教训?4.什么是世界遗产?我国有哪些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第三章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分为哪几个层次?各自的分法,为什么有这些不同?3.我国现在的城市保护与欧洲国家相比较,存在哪些差距?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应有怎样的认识?4.就你所居住的或熟悉的城市,分析其特色构成要素。
第四章1.保护规划属于哪一种类型的规划?它与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以及城市设计有哪些不同和关联?2.保护区范围的划定应注意哪些问题?3.建筑高度的控制的依据是什么?4.历史城市保护规划编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第五章1.美国和日本的城市保护法规有那些主要特点?2.国外城市保护法律制度建设有哪些成功经验?3.中国当前紧急需制定什么法规?在没有法规制度建立之前应采取怎样的措施?第六章1.试研究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特点与经验。
2.试比较各地名城保护规划的方法与内容上的异同。
3.结合你参与的历史城市保护规划,分析其研究成果的可借鉴之处。
4.城市遗产保护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