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课件
部编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单元课件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 致能,号石湖居 士,南宋诗人。 他的诗作大部分 反映农村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 共有60首,本文 选用了其中的两 首。
理解题目
一年四季 四时田园杂兴有感而发的兴致
农村
四时田园杂兴指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 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朗诵诗歌
四时田园杂兴 xìng
---范成大
yún
jì
课文结构
稚 晨起脱冰 子 引线穿冰 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敲冰 冰 冰碎
一场嬉戏 天真烂漫
拓展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拓展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拓展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一个小孩子,早 上起来,从结有坚 冰的铜盆里剜冰, 用彩丝穿起来当钲 来敲。敲出的声音 像玉磬一般穿越树 林,突然冰落在地 上发出玻璃一样的 碎裂声。
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 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读古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 穿林响,
忽作玻璃[lí] 碎地声。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理解诗意
合作学习: 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 解诗句,初步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了解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 (今属江西)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有《诚 斋集》一百三十三卷。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 生活情趣。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 “南宋四大诗 人”。
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 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 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 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钲”, 圆形; 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 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钲来敲打, 声音也清脆嘹亮。忽然冰钲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 孩子的天真烂漫。
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各自为家庭承担一定的责任。
◆ 围绕“耘田绩麻”想象,农民们 除了 “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施肥…… ◆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情景?
农村里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 “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 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孩子还不懂得从事耕田织布的事,
也在靠近桑树的阴凉处学大人的样子种瓜呢!
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
勤劳 不怕苦 爱劳动
好学
可爱
天真
◆ 诗歌的后两句描写了什么?
孩子们的童真童趣。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理解诗意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反复诵读这两句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 的画面?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铜盆里的水结成 坚冰,儿童晨起,把 它从盆里剜出,用彩 线穿起来当做锣来敲。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 冰的铜盆里剜冰。 3.钲:指古代行军时用得打击乐器。
“脱”“穿、敲”“忽作”等字,突出了小孩 子弄冰的可爱淘气,天真快乐的儿童形象。
“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 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 心理特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 变化。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 穿林响, 忽作玻璃[lí] 碎地声。
谢谢同学们认真学习! 下节课再见!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zhēng]。 敲成玉磬[qìng]穿林响, 忽作玻璃[lí]碎地声。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 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 春前一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 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 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 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学种瓜
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词意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词语理解:
昼---白天。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稚子弄冰 村晚
同学们, 你们都学过哪 些古诗呢?谁 愿意来背背?
今天,咱 们再来共同学 习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范成大,共有60首, 田园诗是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农民生活、 描绘农村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 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各当家---各人有自己的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活干。
童孙---幼童。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未解---不懂得。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桑阴---桑树下的阴凉处。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白天除田里的杂草,夜里把麻搓成麻绳,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玻璃:指古时候的一 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 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2.磬:古代打击乐器,形 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 可以悬挂在墙上。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敲出的声 音像玉磬一样 穿越树林,冰 忽然落在地上 发出像玻璃一 样的破裂声。
“忽作玻璃碎地声”
描写形象、生动,仿佛让我们听到 了那清脆的响声,看到了孩子那失 望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