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校内信息化教学竞赛活动

开展校内信息化教学竞赛活动

关于开展2014年校内信息化教学竞赛活动通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比赛项目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语文学科;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参赛内容不限课程和专业;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和调试”项目组(电子组).二、竞赛对象及活动安排1、经学校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团队),按相关文件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

2、优秀作品直接参加省市的“三优”评比。

四、竞赛与评选的几点要求1、参赛教师要认真选题,深入学习研究现代职教理念、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精心编制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优化教学环境,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丰富教学资源。

各组要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细化教学实践过程,不断完善作品和项目的内涵,增强参赛作品的竞争力。

2、各组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做到教研教学一体化。

精心组织,不走形式。

并以此为抓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以此推动师资队伍建设。

附件1: 2014年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比赛内容办法和赛项要求一、比赛内容(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和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艺术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和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厅〔2013〕2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参赛内容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版本不限)进行制作和设计。

(二)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应参照中职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有关内容。

1.声光实用型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1)抢答器的结构与电路原理;(2)抢答器的装配与电路调试;(3)抢答器的典型电路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

注:现场提供故障抢答器,只在功能板区域设置一个故障点,故障类型为供电故障、控制电路故障、编码电路故障、锁存电路故障、译码驱动电路故障、显示电路故障、声响电路故障和元器件损坏等。

参赛教师自主抽取1个用于故障分析、检测与维修。

具体元器件清单另行公布。

二、比赛办法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此项目省级比赛采取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赛前完成教学设计,决赛时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10分钟,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不超过45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录制成视频提交大赛组委会,由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会议评审。

提交的课堂实录视频应与教学设计内容一致,应保证视频音轨信号完整、连贯,视频应清晰反映师生课堂教学情况,视频画面可在不同机位间切换,不允许另行剪辑。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按现场抽签顺序进行比赛,讲解教学设计20分钟(含现场设备操作),答辩5分钟,换场3分钟。

三、赛项要求1.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充分、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能力。

(1)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2)教学设计可针对1-2课时、一个教学单元或一个任务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3)参赛作品应是参赛教师原创,已用于课堂教学(含实训场所、网络环境等),教学应用效果突出,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

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2.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

(1)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式,实施课堂教学。

(2)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

(3)参赛教师应选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免费提供的专用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际教学(资源免费使用范围仅限于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和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

大赛专用平台尚未覆盖的资源,参赛教师可自行选取或制作,上传到大赛专用平台后使用,上传的资源须保证无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专用平台可从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官方网站登录。

(4)此赛项为个人赛,不接受团体报名。

3.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针对给定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设备操作的能力。

(1)参赛教师应按照自定义的教学情境,整合现场提供的设施、设备和数字资源,解决实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参赛教师应充分使用现场提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用具,完成必须的设备操作,展示操作效果。

(3)教学设计应是参赛教师的原创,没有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

(4)可以个人或团体的名义报名。

以团体名义报名的,团队成员须为同一职业院校在职教师,成员不超过3人。

附件2:信息化教学项目评价表及学习材料五、教师课堂教学考评成绩统计表负责人:统分员:六、信息化教学设计简介(一)什么叫信息化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2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备课主要是基于教师的经验,侧重于计划自己在课堂上“讲什么”和“如何讲”,而教学设计是在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3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不是对立的关系。

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强调发挥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设计的核心为“教学目标分析(问题提出的依据)”、“问题情景”设计、“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支持教学活动展开的教学资源”设计和“工具”设计等等。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与环节第一种方案教学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最好以问题的形式加以呈现,教学情境设计———注意知识内容的特征。

学生所具有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教学资源设计———首先要确定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的内容,其次要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确定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

教学策略设计———知识内容的特征。

学生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

教学管理设计———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和规划,教师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学评价设计———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实现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评价方式的动态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标准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并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第二种方案(1)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与能力点的顺序,规范地阐明教学目标。

要求教学目标的主要要素含义明晰,行为动词正确、规范。

(2)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态度)、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便因材施教;(3)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进程结构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

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教学策略分普遍性教学策略和具体性教学策略。

普遍性教学策略是指不与具体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教学紧密相联的策略,如学习动力激发策略、课堂组织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等。

具体性教学策略是指针对某一具体知识和技能教学的策略,如语文学科的作文教学策略,计算机基础应用学科文字输入教学策略、数控机床的编程教学策略等。

(4)学习情境与学习任务设计——所谓学习情境,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主体,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刺激作用的客观环境。

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一个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5)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支持工具设计——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硬件媒体类型的选择、软件资源的选择、设计与开发以及认知工具的支持。

(6)总结与强化练习(7)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

当前教学评价方式有1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强调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2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性评价;3选拔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重在发展性评价,4职业学校要注意采用情景化的真实任务来评价学习者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学业成绩评价的同时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