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于剥夺理论的城市社会空间评价与应用
基于剥夺理论的城市社会空间评价与应用
(1983)
情况
8个指标:失业率,住房拥挤度,室内设施缺乏率,单亲 家庭比例,单身领养老金者比例,人121变化率;死亡 率:少数民族比例
普查数据
Z-s00re
设置权重
Townsend(1987)
物质剥夺(Material Deprivation)指标体系.广泛 7个指标:饮食,衣服,住房,家庭设施,环境,区位,工 普查数据
72
万方数据
2010年第l期 总第186期童鼠市删学列
表1英国主要剥夺指标体系一览表
部门或作者
名称和用途
指标体系的主要特征
主要内容
数据来源
数据 处理方法
DoE(Department of 1981年城市剥夺指标(ne 1 Environment) ban De州vation),用来监测城市计划中的支出
应用于贫困和公共健康不平等分析中
作
Z-score
Roberson et a1. (1995)
1991年地方条件指标体系(The 1991 Index of Local Conditions for the DoE),全面评价地方 环境和生活条件
13个指标:长期失业率,领救济金率,低教育水平比例, 死亡率,废弃的土地和住房保险比例;失业率,低收入家 庭儿童比例,住房拥挤度,缺乏室内设施的住房比例, 无汽车。不合适环境中的儿童,17岁人的受教育比例
20lO-午g 1期总第186期囊黼蒯学列
基于剥夺理论的 城市社会空问评价与应用
袁媛 吴缚龙
提要 在社会阶层分化、居住空间分 异加剧和新贫困问题涌现的背景下.城 市规划的土地利用、公共资源分配和设 施布局不能仅建立在物质空间评价基础 上。还应考虑社会问题的空间分布和社 会需求特征,关注城市社会空间的基础 评价。首先综述了西方学界社会指标和 空间评价研究.以剥夺理论为基础的社 会空间和地域政策评价;再分析了中国 规划领域内以物质空间为主的基础评价 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借鉴 西方研究尝试构建城市社会空间评价的 指标内容、指标处理、综合和空间分析 评价方法.并探讨规划启示。 关键词 社会空间评价;剥夺理论:地 域政策:指标体系
万方数据
西 方学界和政策研究领域从1960年代开始,利用一系列数量化的社会指标(s沪 cial indicator)评价社会空间和社会环境,进而论证并影响政策决策、合理引 导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水平【lJ。总共经历了“社会指标运动” (social in. dicators movement)和“社区指标运动” (community indicators movement)两轮研 究热潮,其中剥夺(deprivation)概念、指标体系(index of deprivation)和以地域 为基础的研究方法(area—based approach)产生于这两轮热潮中,并成为英国、美 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方政府检测社会经济问题及空『日J分布的框架f2叫,成为公共 决策领域里地域资源分配和相关政策制定、实施及监督的常用方法。
policy based on theory of deprivation.Secondly,several problems in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of social space in urban geography and urban planning are analyzed. Thirdly,using Guangzhou as a case,the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fi'amework that integrates social indicators and evaluation methods.The lessons for urban planning are discussed at the end. Keywords:evaluation of social space;theory of deprivation;area-based policy;in· dex of social space
(2)指标的来源:指标一般来源于 普查数据(census data),它们能够提供 小地域的综合信息。但是也存在时效性 差的问题11q。部分指标来自地方或行政 管理部门专门调查的数据,IMD2007中 “居住环境”指标只有“无集中供暖的 住宅比例”来自普查数据。“交通事故 比例”来自于交通部.“社会住宅比 例”由地方政府和社区提供。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363(2010)01-0071-07
作者简介 袁嫒,博士。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副教授.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 域规划学院博士后。yyuanah@163. Com 吴缚龙.博士,英国卡迪夫大学城市与区域 规划学院教授.卡迪夫大学中国城 市研究中心主任
(1)指标的构成:剥夺指标体系包 含两个部分:剥夺涉及的若干方面(do_ mains)。比如环境、教育、收入和就业; 每个方面包含的相互独立的指标(indi. cator)。2007年英国多重剥夺指标 (IMD2007)已涵盖了收入、就业、教育 技术和培训、居住环境、犯罪、获得住 房和公共服务的障碍、健康和残疾7大 方面,共38个指标(表1)。为反映地 域的剥夺状况.一般注重选取负面指 标。IMD2007中“居住环境”指标:社 会住宅(social house)比例、无集中供 暖的住宅比例、交通事故比例等; “获 得住房和公共服务的障碍”主要指标: 住房拥挤程度、接受无家可归帮助的家 庭比例、就业地点的可达性障碍等。
71
袁媛 吴缚龙 基于剥夺理论的城市社会空间评价与应用
征,尤其在目前社会阶层分化、居住空 间分异加剧和新贫困问题涌现的背景 下,城市和区域规划领域更应该关注社 会空间的基础评价。
1 国外社会空间和地域政策评 价研究
1.1社会指标和空间评价研究 利用数量化的指标引导政策决策.
可追溯到1940年代.美国印发月度经 济指标衡量经济的恢复状况。这推动了 美国社会学家、福利倡导者和城市管理 者发展一系列社会指标(social indica. tot)来度量1960年代的社会变化。构 建社会指标体系的想法很快从美国传到 国际经合组织(OECD)、联合国社会经 济发展事务部等国际组织。并对英、 法、德等编写社会发展报告和统计概要 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了许多西方城市 建立自己的城市指标141。1960年代的这 股研究热潮被命名为“社会指标运动”。 但运动在1970年代出现倒退.一方面。 研究者未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例 如指标设计和构建问题(包括指标的选 择、获取的难度和可信度).统计上的 空间集合问题。解释问题等嘲;另一方 面,更多的政府选择相信市场的力量. 政策制定者忽视社会T程和社会改革。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Soci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privation Theory YUAN Yuon.WU Fulong
Abstract:On the context of aggravation of social differentiation,residential segrega— tion and new urban poverty in transitional Chinese cities,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evaluation of social space in urban planning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cial issues and social demands.Firstly,the paper reviews western researches on social indicators,evaluation of social space and area—based
(3)指标的处理方法:为了保证地 域的公平性.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 理。可以使用比例数据、Z—score、Chi— flqllare和Range值等(表1)。标准化处 理后需要综合各方面指标。权重法是设 置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最简单的是给 出相同的权重.例如1991年地方条件 指标(ILCl991)和1998年地方剥夺指 标体系(ILDl998);或基于不同指标之 间的关系判断权重.也可根据不同年度 的指标变更权重.IMD201M和IMD2007 增加了居住环境、公共服务障碍和犯罪 3个方面,传统的收入、就业、健康和
1990年代新一轮的社会指标研究热 潮又出现,被命名为“社区指标运动”。 第一轮的社会指标运动更多关注国家层 面的社会改革和福利.而本轮则在各个 空间层面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 (qualit),of life)。第一轮更多是自上而 下的数据收集、处理方法.而本轮则兼 有自下而上的方法。依赖社区和个体的 参与,表达社区层面的空间需求。本轮 研究是实用主义的、政策驱动的。并非 构建一个宏大的指标体系.而是配合政 策制定有效分析空间需求变化。以英国 为例,1990年后期以来已经引入了一系 列城市更新、区域发展和规划、环境和 土地利用规划及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指 标。城市和区域规划师通过基础评价以
发现问题,并协调物质环境里的社会和 经济生活。
1.2剥夺理论的背景、概念和指标 1.2.1剥夺研究产生的背景
“剥夺”概念、指标和研究正是产 生于第一次社会指标运动的末期。在第 二次社区指标运动中获得发展旧。主要 有3方面背景:①社会经济转型: 1960—197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 就业制度变迁,西方大制造业工厂中稳 定的就业减少,失业水平上升带来城市 贫困人口增加:新自由主义政策影响 下,国家福利项目削减.新贫困人口在 就业、收入、福利保障、社会参与等多 方面处于不利状况.随着居住分异加 剧,他们在特定地域集中.带来社会经 济问题的空间集聚。需要识别问题地域 并开展影响研究;②相对贫困测度:城 市贫困的研究最先从绝对贫困开始。20 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开始关注如何在相 对富裕的社会里定义和度量贫困.并探 讨如何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拓展 标准I可。较多国家在绝对贫困线基础 上。根据社会总体收入水平变化而设定 相对贫困线。也有研究认为,除了收入 水平的比较之外,更应该包括其他生活 必需品(比如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 和部分社会基本活动参与的情况,这就 引出了剥夺概念和研究;③公共资源分 配与政策评估:在新自由主义政策影响 下,公共开支紧缩,政府更加严格地监 督公共资源分配.以提升政策的目标性 和协调性。因此,各个地方政府、公共 机构都致力于指标研究以评估现状问 题,有效分配有限的公共资源到最需要 的地区去,监督政策实施.成为剥夺研 究产生和发展的政策背景。例如英国较 早的剥夺研究,即是为公共健康资源配 置和医疗设施分配提供的基础研究唧。 1.2.2剥夺的概念和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