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和发展规律,探索人体机械运动与体育动作的关系,隶属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学科。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要求,依据体育学院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而编写。
(三)目的任务: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认识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能的相互关系;了解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响;初步掌握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方法;同时为体育学院开设的《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等学科奠定基础,从而为各项运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四)课程编码:20100043(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68学时,4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安排小计讲授讨论实验(音像材料)实践绪言 1 1 第一章人体基本构成 3 3 第二章运动系统10 22 34 第二章内脏 6 2 8 第四章脉管系8 2 10 第五章神经系统7 1 8 第六章感觉器官 3 1 4 总计40 28 68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绪论知识点:一、掌握人体的基本面和基本轴的概念。
二、熟悉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常用的解剖学定位术语。
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定义,了解运动解剖学的内容、目的与学习方法;第一章人体的基本构成第一节细胞与细胞间质知识点:一、掌握细胞、细胞间质的概念。
二、掌握主要细胞器及其功能。
三、熟悉细胞膜的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和功能。
四、了解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节组织知识点:一、上皮组织(一)掌握上皮组织的特征。
(二)熟悉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了解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二、结缔组织(一)掌握结缔组织的特征。
(二)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分布与功能。
三、肌组织(一)熟悉肌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型肌组织的主要特征与区别(二)熟悉肌节的概念,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四、神经组织(一)掌握神经纤维的概念。
(二)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三)了解神经末梢及末梢装置。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与骨连结知识点:一、骨总论(一)掌握骨的构造、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特征。
(二)熟悉骨的发生与生长。
(三)了解骨的分类。
(四)了解体育运动对骨形态结构的影响。
二、骨连接总论(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了解骨连结的分类。
(二)动关节1、掌握动关节、关节运动幅度的概念。
2、熟悉关节的运动。
3、了解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的分类。
4、了解体育运动对关节的影响。
三、上肢骨及其连结(一)上肢骨1、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的位置,主要肌肉、韧带附着点的名称。
3、了解腕骨、掌骨、指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二)上肢骨连结1、掌握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特点及运动。
2、了解胸锁关节的组成和运动、肩锁关节的组成、腕管的概念、手骨之间的其它连结。
四、下肢骨及其连结(一)下肢骨1、掌握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主要关节面名称。
2、熟悉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与肌肉、韧带附着部位的名称。
3、了解跗骨、跖骨、趾骨的一般形态特征。
(二)下肢骨连结1、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特点、辅助结构特点及运动。
2、熟悉骨盆、足弓的组成、特点、主要功能及其运动。
3、了解骶髂关节、耻骨联合的组成。
五、躯干骨及其连结(一)躯干骨1、掌握各部椎骨的一般形态和特殊形态。
2、了解椎骨、胸骨和肋骨的一般形态。
(二)躯干骨连结1、掌握椎间盘的位置、数量、结构和功能;脊柱侧面观的特征。
2、熟悉脊柱的组成、运动与功能;胸廓的组成与功能。
3、了解一般椎骨之间的连结、特殊椎骨之间的连结。
六、颅骨及其连结(一)了解颅骨的名称、分类。
(二)了解颅骨的连结。
(三)了解颅的整体观。
第二节肌肉知识点:一、肌肉总论(一)掌握骨骼肌的大体结构、物理特性。
(二)熟悉肌肉工作的基本概念:原动肌、对抗肌、动力性工作、向心工作、离心工作、静力性工作、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初长度、多关节肌的“主、被动不足”、肌肉肌拉力线等。
(三)了解肌肉的配布规律、研究肌肉功能的方法、肌肉的辅助结构。
二、上肢肌(一)掌握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二)熟悉下列肌肉的起止点、训练方法: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三)了解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喙肱肌、肘肌、前臂肌群的组成三、下肢肌(一)掌握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二)熟悉下列肌肉的起止点、训练方法: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三)了解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阔筋膜张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缝匠肌、股内收肌群、小腿前群肌、小腿外侧群肌、小腿后群深层肌。
四、躯干肌(一)掌握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膈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
(二)熟悉下列肌肉的起止点、训练方法: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前锯肌、膈肌、腹直肌、腹内、外斜肌。
(三)了解下列肌肉的位置、主要功能:肩胛提肌、菱形肌、胸小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胸横肌、腹横肌、腰方肌。
第三节肌肉训练的原理与方法知识点:一、掌握肌肉训练的原理二、了解肌肉训练的方法第四节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知识点:一、掌握动作分析的表格方法;掌握上、下肢常见动作进行分析。
二、熟悉动作分析中寻找原动肌的方法。
三、了解动作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第三章内脏第一节总论知识点:一、熟悉中空性器官的结构。
二、了解实质性器官的结构。
三、了解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的体表投影。
第二节消化系统知识点:一、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胃、肝脏的位置;小肠的结构特点、功能。
二、熟悉口腔腺的组成;胃腺的分类及其功能;大肠的结构特点;胰腺的分部及其功能。
三、了解牙、舌、咽、食管的形态结构特点;小、大肠的分段。
第三节呼吸系统知识点:一、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鼻旁窦与纵隔的概念;肺的位置。
二、熟悉左、右支气管的分支特点;肺的主要构成;憋气与屏息的概念。
三、了解喉、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四节泌尿系统知识点:一、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位置、肾单位的概念。
二、熟悉肾脏的大体结构、肾单位的构成及主要功能。
三、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形态结构特点。
第五节生殖系统知识点:一、了解男、女生殖系统概况。
二、了解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第六节胸膜、纵隔和腹膜知识点:了解胸膜与腹膜、胸膜腔与腹膜腔的概念。
第四章脉管系统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知识点:一、熟悉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与功能。
二、掌握心脏的位置、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统的概念、营养心脏的动脉。
三、了解支配心脏的神经、心包的构成。
四、掌握毛细血管、颈动脉窦、颈动脉体、门静脉的概念。
五、熟悉肺循环血管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体循环动脉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
六、熟悉上、下腔静脉的主要收集范围。
七、熟悉动脉与静脉结构、功能的主要区别。
八、了解血管的分布规律、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
第二节淋巴系统知识点:一、熟悉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导管收纳范围。
二、了解淋巴管的分类、结构与分布;淋巴结的位置、结构与功能;脾的位置与功能。
第五章神经系统第一节总论知识点:一、熟悉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区分。
二、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概念:灰质、白质、神经核。
三、了解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了解神经节、神经束、神经、网状结构的概念。
第二节周围神经知识点:一、掌握脊神经前支形成的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及分布。
二、熟悉脊神经的结构概况;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况。
三、了解脊神经后支的主要分支及其分布;脑神经的名称、性质、分布及机能;内脏感觉神经的概况;胸神经前支的分布。
第三节中枢神经系统知识点:一、脊髓(一)掌握脊髓的位置与外形。
(二)熟悉脊髓灰质中前角、侧角、后角中神经元的类型。
(三)了解脊髓的白质的构成、脊髓的主要功能。
二、脑(一)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皮质中枢的概念、主要皮质机能中枢名称、位置与机能。
(二)熟悉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小脑的主要机能。
(三)了解间脑的位置、分部和主要机能;脑干的外形特点、内部结构及机能;基底神经核的组成与主要机能;大脑的投射纤维、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的概念。
(四)了解脑和脊髓被膜、脑室及脑脊液循环第六章感觉器官概述知识点: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功能;感受器的概念、分类与分布。
第一节视觉器官知识点:一、掌握视细胞的种类及功能;掌握眼球的折光装置。
二、熟悉眼球壁的一般构造。
三、了解眼附器的构成。
第二节位听觉器官知识点:一、掌握内耳位听感受器的名称及各自功能。
二、了解耳的分部及各部主要功能。
四、考核(一)考核的形式:考核采用笔试答卷(闭卷)与平时测评(包括课堂测试、作业等)相结合的形式。
笔试范围为本大纲所讲授内容。
(二)成绩的计算:采用百分制评分。
期末考核占本课程总成绩的70%;平时测评占30%。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一)教材《运动解剖学》胡声宇主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版(二)参考教材1、《运动创伤学》郑怀贤主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2、《正常人体解剖学》严振国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