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过程性评价方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过程性评价方案

珊溪镇小三年级上册语文过程性评价方案
三(3):夏彬妹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为了及时有效地促使教学效果的反馈,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和《课改纲要》的思想和要求,我制定了语文过程性评价方案,倡导用有效的评价方式来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

二、评价对象
三年级(3)班学生
三、评价原则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的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并提出建议。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赏识性原则)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日常生活中,以赏识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成长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教师和家长应给予积极、理解、欣赏、关注的态度进行评价。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个性发展处于优势的群体,给予积极地评价,促使学生在更多地方面发展;对于某些方面处于弱势的群体,更要给予关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主动参与评价。

3.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原则)。

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本方案将探求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改变笔试作为唯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量化的局面。

评价的主
体由教师发展到教师、学生、伙伴、家长相结合。

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4.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本阶段的知识结构,抓重点,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系统性原则)。

评价将采用平时评价、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将评价的发展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平时评价与《小学生素质报告单》的终结性评价结合,避免出现两层皮的现象。

1.鼓励性原则: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排队或区分好坏,而是为了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改进学生的学习,增进教学的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发展性原则:评价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学生,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要。

3.公平性原则:任何工作只有在公平的情况下才能做到真实有效,评价的公平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活动能否积极有序地开展。

4.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不仅要关注形成性评价,还要关注过程性评价,也就是把考试评价和其他评价方法(如平时的观察、记录等)有机结合起来。

四、评价内容
1.识字:评价学生是否喜欢学习汉字,主动学习汉字;是否正确认读教材要求认识的生字;评价课外识字量的大小。

2.写字:评价学生坐位姿势握笔方法是否正确,能否做到书写规范、结构合理,卷面整洁。

3.口语交际: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否能流利跟别人进行交流。

4.课外阅读: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5.综合实践:评价学生是否肯动手、动脑、收集资料等主观能动性和能力。

6.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按时、主动完成作业及作业的完成质量,是否主动订正作业。

7.单元书面检测
五、评价方法
1.评价周期:每个单元评价一次。

2.评价方式:评价采用等级制,分三级分别为:★★★、★★、★。

3.评价标准:
5.其他评价: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课堂表现评价等记表
(2)朗读背诵表现(教材内容及配套古诗)评价标准
朗读背诵登记表
(3)在作业检查方面加强监督检查,家长检查后,由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小组长检查时做好标记记录,并监督孩子及时补好作业。

语文作业完成情况汇总表
第周
一半的打△,补好了打√,与期末“星”评选挂钩。

)
六、评价结果:
1.综合成绩评定结果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定量评价,合计“识字、写字、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综合实践、作业、单元检测”七大部分评定成绩,综合值2-3颗星的为“你真棒”;1-2颗星的为“你还可以做得更好”;1颗星的为“加油吧”。

定性评价,主要从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评价资料和评价结果来进行分析,尽力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最具代表性的事实描述学生的进步,对暂时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期末根据学生得★数目进行评奖。

综合奖,单项奖,进步奖,争取让每个努力的孩子获得成功的喜悦。

2.评价结果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的不足,鼓励学生进步,树立学习的典型榜样,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附件1:三年级语文学习成长评价表教师统计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