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单元复习试题及答案必修1第三单元第1讲1.(2017年全国新课标Ⅱ卷)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酶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答案】C【解析】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DNA,DNA复制时也会有DNA合成的酶来参与,此外即使是在细胞核中使用的与DNA合成有关的酶也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在保证温度、pH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在生物体外仍可发挥作用,B错误;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利用盐析可以使其沉淀,C正确;酶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低温可以使酶分子结构更稳定,D错误。
2.(2017年天津卷)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
下图为最适温度下A、B 浓度的变化曲线。
叙述错误的是()A.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减少,B物质增加,可推测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T1~T2间,酶促反应速率加快,超过T2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底物A含量过少所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若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
3.(2017年江苏卷)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
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答案】C【解析】缺乏洗衣粉类型不变,以污布类型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无法得出A项结论。
缺乏污布类型不变,以洗衣粉类型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无法得出B项结论。
污布类型2和3对照,结果表明Y型洗衣粉对污布类型2、3去污力不同,C项正确。
缺乏以酶用量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无法得出D项结论。
4.(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测定酶活力时,在酶和底物接触前需用一定的温度和pH处理底物或酶,然后再将酶和底物混合。
实验开始时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因此先加入缓冲液(一定的pH),然后加入底物混合后,营造一定的温度和pH;再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计算单位时间内酶活力的大小,C项操作合理。
5.(2016年全国新课标Ⅰ卷)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 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B(2)加快(3)不变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专一性【解析】(1)曲线图显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40 ℃时产物浓度增加最快,说明酶的活性最高,而B组控制的温度是40 ℃。
(2)A组控制的温度是20 ℃。
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因酶的活性增强,则A组酶催化反应速率会加快。
(3)对比分析图示中的3条曲线可推知,在时间t2时,C组的酶在60 ℃条件下已经失活,所以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在t3时,C组产物的总量不变。
(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必修1第三单元第1讲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③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④酶都是蛋白质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A.①②⑤B.①⑤⑧C.③⑤⑧D.①③⑤【答案】C【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就酶的化学本质而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④错误、⑤正确;就酶作用的场所而言,有胞内酶和胞外酶,甚至在生物体外,给予适宜的条件酶也能催化反应的进行。
凡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①②错误、③正确;就酶的功能而言,酶只在代谢中起催化作用,⑥⑦错误、⑧正确。
2.下图曲线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则BC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B.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BC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C.若①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则①表示加酶反应时B点上移D.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该图可表明酶的高效性【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则BC段表示酶比无机催化剂多降低的活化能。
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BC 段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若①表示加无机催化剂的反应,加酶反应时B点下移。
若①表示加酶的反应,②表示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则该图可表明酶具有催化作用,而不能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3.(2017年湖南邵阳二模)右图中曲线1是一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若在P点加入不同的物质,曲线的变化趋势如甲、乙、丙、丁所示,则甲、乙、丙、丁加入的物质分别是()①醋酸②淀粉③淀粉酶④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③④②①【答案】B【解析】题图中的曲线1是一定量的淀粉在淀粉酶(处于最适pH)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若在P点加入醋酸,则该酶所处的pH低于其最适pH,淀粉酶的活性较加入醋酸前降低,催化反应的速率降低,而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不变,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丙相对应;②若在P点加入淀粉,则会使反应底物的量(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升高,且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底物的增加而升高,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甲相对应;③若在P 点加入淀粉酶,则会使淀粉酶的量(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升高,而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不变,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乙相对应;④若在P点加入BaSO4(重金属,能使酶瞬间失去活性),则会使淀粉酶失活而失去催化作用,酶促反应的速率为零,最终生成物的相对含量不再变化(维持在加入BaSO4时的水平),其生成物的相对含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与曲线丁相对应。
4.(2017年辽宁沈阳模拟)下图表示“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相关分析合理的是()A.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B.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温度和酶的用量等C.1号与3号、1号与4号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D.分析1号、2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加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气泡的产生速率,即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温度是自变量,酶的用量是无关变量。
1号与3号、1号与4号中只有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
2号在高温下出现气泡的原因是加热使过氧化氢分子得到能量,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5.下表是关于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步骤3只能选用新鲜的淀粉酶C.若步骤3选用新鲜的淀粉酶,则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产生D.该实验还可以选用碘液作为检测试剂【答案】C【解析】本实验用同种酶催化两种不同的物质来研究酶的专一性,自变量是底物种类,A错误;酶可以选择新鲜的淀粉酶或蔗糖酶,B错误;若选用新鲜的淀粉酶,试管Ⅰ中的淀粉被水解成还原糖,所以现象A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现象B是无砖红色沉淀产生,C正确;蔗糖及蔗糖水解产物都不能与碘液发生颜色反应,故用碘液无法判断蔗糖是否被催化水解,D错误。
6.(2017年江苏南京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第一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2 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第二步:向3支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并振荡试管;第三步:向3支试管内各滴入2滴新鲜鸡肝研磨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pH可以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温度不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C.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气泡较多D.此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溶液【答案】A【解析】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A正确;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B错误;2号试管pH 过高,3号试管pH过低,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产生气泡较少,C错误;此实验的自变量是pH,D错误。
7.某研究小组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下图结果。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Mn2+降低了相应化学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答案】A【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Mn2+只是提高了某水解酶活性,但并不能降低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某水解酶活性降低;从图中可以看出,有的离子可以提高酶的活性,有的离子可以降低酶的活性;不同金属离子是实验的自变量,该水解酶的活性是实验的因变量,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
8.(2017年河北邯郸期中)下图中,甲图表示某植物淀粉酶与人的肠淀粉酶活性受pH 影响的情况,乙图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