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学--第5章 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

刑事诉讼法学--第5章 基础理论与基本原则



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 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本职能。

五、刑事诉讼主体
刑事诉讼主体:指构成严格 意义上的刑事诉讼所不可缺少 的、承担基本诉讼职能的国家 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传统刑事诉讼主体的单一化 现代刑事诉讼主体的多元化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职权主体 刑事诉讼中的控诉权主体之一:公安机关、国家安 全机关(1983)、军队保卫部门(1993)、监狱 (1994)
价值:值得人们追求的善。通常区分为作为方法的善与
作为目的的善,即工具价值与固有价值。具体包括:
价值观念、价值标准、价值目标
刑事诉讼价值:是指刑事诉讼立法及其实施能够满足国
家、社会和一般成员特定需要而对国家、社会和一般
成员所具有的效用,以及刑事诉讼程序本身所具有的
正当性与合理性。
(一)关于诉讼程序价值论的学说
实现某种特定的外在目标为标准,而应当以诉讼程序本身是
否具备一些内在品质为唯一价值标准。 正义先于真实;刑事程序的真正价值在于能够给予被告 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提供一种确保被告人与裁判者通过 协商、对话和争辩而共同制作裁判的场合,使被告人通过积 极有效的参与裁判的制作过程而保持一种道德主体地位。 ——达夫(R.A.Duff)

一、绪论部分

二、总论部分
三、程序论部分 四、刑事司法国际准则


一、诉讼与刑事诉讼(性质、价值、目的、 任务、作用、历史) 二、刑事诉讼法(性质、价值、目的、任 务、作用、历史)

基本理念(实体正义、程序正义、诉讼人权…)
基本范畴(目的、价值、结构、职能、主体、客 体、行为、阶段) 基本原则(程序法定、无罪推定、司法独立、审 判中立、司法审查、控辩平等、程序参与、有效 辩护、程序公开、诉讼及时、禁止强迫自证有罪、 一事不再理、相应性原则)
超职权主体一:法官
裁 控
客 观 真 实 的 突 显
超职权主体二:检察官
当事人处于较被动地位

程序改革的有限性:结构的非科学化、程序规则与证据规则的阙如
线形结构
国家
侦查机关 立案 侦查机关 侦查 公诉机关 起诉 审判机关 审判 判决书 罪犯
执行
公民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被告人

一、刑事诉讼目的
2.保障人权
(1)时代性:是近代以来民主宪政和人权理论发展的结果; (2)范围 普通公民的人权 ◆主体角度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重心)
依法被定罪的罪犯或服刑人员的人权
实体性人权 ◆内容角度 程序性人权
二、刑事诉讼价值
刑事诉讼价值与刑事诉讼法价值
传统刑事诉讼价值的非平衡态 现代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态



基本制度(管辖制度、回避制度、辩护与代理制 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制度、附带民事诉讼制 度、期间制度、诉讼变更制度)

审前程序:侦查程序、预审程序—检警一 体化、审查起诉程序
审判程序——审判中心主义(正式审判与 简易审判) 救济程序——普通救济与非常救济(二审 程序与再审程序)



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的产生
◆实质参与
◆程序的不可逆性 ◆程序的终结性

消极正义性理论——最低限度程序公正标准 程序参与原则:富有意义地参与裁判制作过程 中立原则:在控辩双方之间保持中立 程序对等原则:受到平等对待(机会、关注) 程序理性原则:程序运作符合理性要求 程序自治原则:裁判应从法庭审判中形成 程序及时和终结原则:及时产生最终裁判
理想模式。

控制犯罪与正当程序(美国) 正当程序与实体真实(日本)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中国)
1.惩罚犯罪(控制犯罪)
(1)必要性:是国家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保护公众利益
的需要。
(2)实现手段:
第一、以国家的名义建立强大的侦控力量;
第二、通过制定法律赋予侦控方各种权力;
第三、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充足的物力和财力保证。
(二)刑事诉讼价值构成或内容
1.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主要表现为刑事诉讼对于实施刑法规
范的有用性和积极意义,即:使刑法得到正确实施,达到准 确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目标,概而言之即实现实体公正。 (1)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2)正确适用刑事实体法。 2.内在价值或目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刑事诉讼程序自身符合正 义要求,即用来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诉讼程序本




职能: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刑事诉讼职能:指参与刑事诉讼活动的诉讼主体在 诉讼角色、功能和作用方面的分工。 诉讼职能区分是现代诉讼制度的根本标志 诉讼职能的背后存在着诉讼主体的利益机制





诉讼职能决定着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
诉讼职能制约着诉讼主体行为的性质与方向

现代刑事诉讼职能区分的基本要求 控诉、辩护与裁判诉讼职能必须由三方独立的诉讼 主体分别承担 任何诉讼主体不得通过实施诉讼行为,承担或协助 承担其他诉讼主体的诉讼职能
1.程序工具主义价值论
核心观点:认为诉讼程序是用来实现某种外在目标的工
具和手段,而这种外在目标主要是指实体公正。
(1)绝对工具主义程序价值论:认为诉讼程序只是用来实现某
种特定外在目标的工具和手段。
实体法的唯一正当目的,是最大地增加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程序法的唯一正当目的,则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法。 ——边沁(Jeremy Bentham)
刑事诉讼中的裁判主体:人民法院 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组织体系: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 门人民法院 体制:审级监督
审判组织:独任庭、合议庭、审判委员会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参与人
当事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自诉人、 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单位犯罪嫌疑人、 单位被告人、单位被害人



诉讼主体不得被迫实施与自己应承担的诉讼职能相 冲突的诉讼行为
诉讼主体一般不得实施其他不利于其诉讼利益和目 标实现的诉讼行为



诉讼职能区分的理论基础: 权力分立理论 刑事被告人主体理论(自主选择、自由意志、人格尊严、 人道待遇) 在历史上,被告人的诉讼角色经历了从仅仅一种诉讼客体 到一种能够积极参与和影响程序进程的刑事诉讼主体的变 化。由于拥有了逐渐增多的权利保障,而其中每一项权利 的范围又不断扩大,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的角色也同时得 到了巩固。
身应当符合公正的标准,概而言之即程序必须具有公正性。
(1)程序结构公正
第一、法官中立原则 ◆法官同争议的事实和利益没有关联性; ◆法官不得对任何一方当事人存有歧视或偏见。 第二、控辩平等原则 (2)程序过程公正 第一、程序公开原则 ◆诉讼过程的公开 第二、程序参与原则 ◆形式参与
◆诉讼结果的公开
第三、程序维持原则 ◆程序的有序性 ◆程序的时限性

非案卷移送式构造: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只向法 院移送起诉书,有关案件的其他证据材料留待法庭 审判时由控辩双方向法官出示,法官负责法庭审判, 控审职能完全分离的一种程序结构。 案卷移送式构造: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不仅递交 起诉书,而且同时向法院移送证据材料和全部卷宗, 法官在对案卷材料进行审查的基础上开庭审判,控 诉职能与审判职能部分重叠的一种程序结构。


程序公正的独立意义:有助于使那些受法庭裁判结果直接影 响的人真正拥有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其人格尊严及内在价 值得到承认和尊重。
3.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关系 (1)统一性
(2)冲突性:进值的表现 对刑事司法官员违反法律程序但不可能影响案件 正确处理的行为没能规定有效的制约方式; 对侵犯被告人、被害人等与裁判结果有着直接利 益牵连的重要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而这种侵犯又不 足以影响案件实体处理结果的行为不作任何有效 的法律制裁;
3.程序效益主义价值论
核心观点:认为所有法律活动(包括立法、执法和诉讼等)和
全部法律制度都以有效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财富
为目的,因此,应当以效益作为评价诉讼程序价值的唯一标 准。

内在价值:程序本身符合正义要求


外在价值:程序因具备产生公正结果的能力而具有工具性
经济效益价值:程序符合经济效益——陈瑞华
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法目的 传统刑事诉讼目的的片面化



现代刑事诉讼目的的复合化
目的:指那种通过意识、观念的中介被自觉地意识到了活动对
行动所指向的对象和结果。
刑事诉讼目的------是指立法者预先设定的、进行刑事诉讼所 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指以观念的形式表达的国家进行刑事
诉讼所期望达到的目标,是预先设计的关于刑事诉讼结果的

2.横向构造(诉讼具体阶段)

侦查程序构造:弹劾式、纠问式、诉讼式
普遍趋势:裁判与侦查职能分离;法官对侦查活动进 行司法审查 审判程序构造:



当事人主义审判构造(当事人主导程序)
职权主义审判构造(法官主导程序)

四、刑事诉讼职能 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含义 传统刑事诉讼职能的混同 现代刑事诉讼职能的分立


【司考真题—05年卷二单选第21题】下列关于刑事 诉讼中程序公正含义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诉讼参与人对诉讼能充分有效地参与
B.程序违法能得到救济
C.刑事诉讼程序能得到遵守 D.刑事诉讼判决结果符合事实真相

三、刑事诉讼构造 刑事诉讼构造的基本含义 传统刑事诉讼构造的线形化



现代刑事诉讼构造的立体化



等边三角结构: 事实与法律二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