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海口市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完整)海口市七年级上数学期末试卷

海口市七年级数学科期末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5的绝对值是 A .5
1
B . 5
C . -5
D .±5
2.与算式32+32+32的运算结果相等的是
A . 33
B . 23
C . 35
D . 36
3.若有理数a 、b 满足ab >0,且a +b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b 可能一正一负 B . a 、b 都是正数 C . a 、b 都是负数
D . a 、b 中可能有一个为0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3a -2a =1
B .x 2y -2xy 2=-xy 2
C .3a 2+5a 2=8a 4
D .3ax -2xa =ax 5. 图1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它的俯视图...是
6. 一个整式减去a 2-b 2的结果是a 2+b 2,则这个整式是
A .2a 2
B .-2a 2
C .2b 2
D .-2b 2
7.如图2,已知AB ⊥CD ,垂足为O ,图中∠1与∠2的关系是
A .∠1+∠2=90°
B .∠1+∠2=180°
C .∠1=∠2
D .无法确定 8.下午2点30分时(如图3),时钟的分针与时针所成角的度数为
A .90°
B .105°
C .120°
D .135°
D
B
C
A
图1

3
图4
1
B
E
F
D A
C
图2 2
9.如图4,在单行练习本的一组平行线上放一张对边平行的透明胶片,如果横线与透明胶片右下方所成的∠1=58°,那么横线与透明胶片左上方所成的∠2的度数为 A .60° B. 58° C. 52° D. 42°
10.一条船停在海面上,从船上看某灯塔位于北偏东30°,那么在这个灯塔上看船应位于
A .南偏东60°
B .西偏南40°
C .南偏西30°
D .北偏东30° 11.已知()0112
=++-y x ,求20192018
y x
+-。

A .1
B .0
C .-1
D .-2 12.如图5,CA ⊥B
E 于A ,AD ∥BC ,若∠1=54º,则∠C 等于
A .30º
B .36º
C .45º
D .54º
13.如图6,在一张地图上有A 、B 、C 三地,A 地在B 地的东北方向,在C 地的北偏西30°方向,则∠A 等于
A .60°
B .75°
C .90°
D .105° 14.如图7,在日历纵列上任意圈出相邻的三个数, 算出它们的和,其中不可能的一个是
A .35
B .45
C .54
D .63 二、填空题
15. 计算: (-2)2
+(-2)3= .
16. 如果一个数的十位数字是x ,个位数字是y ,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 17. 如图8,O 为直线AB 上一点,OE 、OF 分别是∠AOC 、∠BOC 的平分线,则∠AOE
的余角是 .
图6
B
图5
E A C
D
1
图7
图9
C
a A
B
D
1 2
b c d
B
O A
E
C
F
图8
18. 如图9,在同一平面内,直线a 、b 均与直线c 垂直,A 、B 为垂足,直线d 与直线a 、
b 分别交于点D 、C ,若∠1=72°40′,则∠2= ° ′. 三、解答题 19.计算 (1))30()5
36521(-⨯+- (2))3()53
2.01(22-⨯÷-+-
20. 先化简,再求值.
()
22296131221y y x y y x y x +-+⎪⎭⎫ ⎝

--,其中321-=x , 2-=y .
21. 利用方格纸画图:
(1)在下边方格纸中,过C 点画直线CD ∥AB ,过C 点画直线CE ⊥AB 于E ; (2)以CF 为一边,画正方形CFGH ,若每个小格的面 积是1cm 2
,则CFGH S 正的面积是 cm 2
. (3)在方格纸中有四条直线a 、b 、c 、d , 其中,能与直线CF 平行的是直线 ;
能与直线AB 垂直的是直线 . 22. 如图11,在下列解答中,填写适当的理由或数学式:
图11
B
C D
A
E
C
A
·
F ·
·
d
a
c
b
B
·
(1)∵ AB ∥DC , ( 已知 )
∴ ∠B =∠ ; ( ) (2)∵ ∥ , ( 已知 )
∴ ∠ACD =∠BAC . ( ) (3)∵ ∠B +∠BAD =180°, ( 已知 )
∴ ∥ ; ( ) (4)∵ ∠DAC =∠ACB , ( 已知 )
∴ ∥ . ( )
24. (12分) 如图12,已知点E 、F 分别在AB 、CD 上,BC 交AF 于点G ,交DE 于点H ,
若∠1=∠2,∠A =∠D .
(1)AF 与ED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
(2)试说明∠B =∠C .
(注:在下面的解答过程的空格内填写理由或数学式.) 解:
(1) AF ∥ED ,理由如下:
∵ ∠1=∠2, ( 已知 )
∠1=∠CHD .
( )
∴ ∠2=∠ , ( ) ∴ ∥ . ( ) (2) ∵ AF ∥ED , ( 已知 )
∴ ∠AFC =∠ . ( ) 又∵ ∠A =∠D ,
( 已知 )
∴ ∠A =∠ ; ( ) ∴ ∥ ; ( ) ∴ ∠B =∠C . ( )
A E C
D
G
1
2
F
图12
B 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