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变环境比改变自己更难——辩论

改变环境比改变自己更难——辩论

改变环境比改变自己更难
一,改变环境:
1,定义:
(1)自然环境:是环绕生物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物是自然的产物,而生物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广义包括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体系,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

狭义仅指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如家庭、劳动组织、学习条件和其它集体性社团等。

(社会坏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而人类本身在适应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变化。

)(3)总结,体现:
自然因素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就是大自然,说明大自然环境是生物的依赖,大自然改变,生物的习性也得改变;但生物能改变大自然吗?可能性微乎其微,有也只能是片面的。

所以,改变环境难。

(事例:喜马拉雅山脉阻挡来自印度洋的季风,使藏南地区雨水充沛,而中国的藏北地区寒冷,干旱,无雨,寸草不生,人类无法改变。

还有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无论科技怎样发达都无法改变,只能自我改变。

等)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

说明社会坏境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人类。

社会环境改变,人类也自然得随着改变,但人类能改变社会吗?有可能,但很难,也效果甚微。

所以,改变环境难。

(事例:人改变社会。

此过程极为漫长艰辛,如:孔子、哥白尼、甘地……。

没有人希望自己生命的延续日子不好过,如果统治者能与人民一心都做好人,我们的后人才能少一些灾难。

通过暴力、剥夺建立的国家绝对不是,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国家。

战争的最大受害者肯定是人民,而不是那些官老爷,他们只会借机发财。

要么就是打倒了旧贵族,又出了新贵族,人民还是受压迫、剥削(这就是所谓的新中国),改变环境难。

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都应理性去面对一切,去改变自己,适应社会,这才是好的办法)
二,改变自己:
1,定义:
(1)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内心,使之改变你的行动。

(2)总结,体现:
“欲要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印象中这句话的源头出处是苏格拉底,他说过“能左右世界的人,首先是一个能左右自己的人”(Let him that would move the world first move himself)。

后来知道其实甘地也说过类似的话“改变世界请从改变自己开始”(If you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start with yourself). 后来则是流传于网上的那篇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志铭,都给人印象深刻。

年纪越大,经历越多,对这句话的理解也越深。

(只有改变自己才有可能改变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改变世界,这里的世界有两层含义,广义是指人类社会以及全世界,狭义是指自己身边的世界“your world或者the world around you”,这里显然更多的是指后者。

人往往是对自己身边的世界或者自己的境况不满意,才感受到痛苦和抑郁,才想要设法去改变它。

芸芸众生,几乎每个人在某个年龄段都会遇到类似境况,所以才有了圣人们上面的教诲。

我想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含义)
首先,这句话的潜台词应该是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的难度是相当的,改变世界固然不容易,改变自己的难度也绝对不小,不然古人不会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两法皆难)
其次,这句话也道出了改变世界需要遵循的次序,改变世界需要从改变自己入手,而不是相反,首先因为自己也属于世界,是世界的一部分,改变自己是理当。

其次从改变自己开始更是指要磨练自己,直到自己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be capable of taking action),或者如我们王阳明所说的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我们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身边的世界,如果将自己和身边的世界改变的足够充分和完美,则很有可能因此影响或者改变整个宏观世界。

(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第三,前面说了那么多,到底一个人能多大程度的改变自己呢,又以至于最终能多大程度改变世界呢?其实改变自己也好,改变世界也罢,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正确的认识自己,和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没有这个前提,那么我们到底想改变什么?(如何认识、改变,自己和世界)
认识自己,逃不过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有网友说买张火车票,仨问题就全回答了。

我也想起西游记唐僧,见到谁都说“贫僧唐三藏,自东土大唐而来,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我是谁?广义的我是人,人是谁?人是一段DNA, 人又是猴子经过千万年进化而来,人既有动物性的七情六欲,也有因为高度智能化而发展出来的文明道德的一面。

为什么会有我呢?在我出生前,太阳已无数次起落,沧海桑田,如今又以我生日的名义,卷土重来… 不论是时间的维度,还是空间的维度来审视我,我都只是世间的一粒尘埃。

(认识自己)
了解我是谁以及我从哪里来,往往还得从自己的家庭和父母入手,现在人们经常调侃投胎是一门技术活,诚然出生在王健林或者李嘉诚家,和出生在乞丐家里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起点,但这不是一个人能左右的了的。

科学研究也证实了,父母其中一方的高智商往往会遗传给自己的下一代,而自己父母是否有高智商也一样不由我决定。

自己同样决定不了的还有爸爸是否爱妈妈,爸爸是为家庭勤劳开拓还是只顾自己好吃懒做,慈祥温柔还是暴躁易怒等等,一言以蔽之,自己的出生和家庭是不以本人意志为转移的,相信很多家庭和父母背景不堪的人会痛苦并纠结于这一点,可是没用,唯一有意义的就是正视它,将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以及保证不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犯父母
同样的错。

从父母角度来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身教大于言传,成己才能达人。

父母只有自己变成天鹅了,才会教自己的小天鹅们怎样做合格的天鹅;父母如果自己只是鸭子,就算自己的孩子们
是天鹅,他们也只会努力教他们怎样做合格的鸭子,等到小天鹅们懂事了,他们才发现要改掉之前养成的鸭子的习惯有多难,可是难归难,能改的还是得改。

(处于不同环境要自己适应)
那么又该如何来正确认识这个世界呢?认识广义世界的钥匙,就是要知道我们的世界还有硬币的另一面,有强调道德的儒家,也有重视腹黑的法家;除了上帝还有撒旦。

世界不总是温情脉脉的,揭开人类社会的道德外衣,你看到的画面就如同非洲大草原上的弱肉强食。

婴儿出生有可能有缺陷,成长过程有可能夭折,从上学开始就会被不断区分,你是快班还是慢班,你是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你是上清华北大还是普通大学,步入社会,HR会判断你是被录用还是被淘汰等等,人类社会区分就是一切,不仅因为优胜略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还因为社会资源的有限性,掌握资源与权力的人永远在金字塔的顶部,每个人都想往塔的顶部爬,大多数人只能做炮灰与垫脚石。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理论,本意是想解救金字塔下层的劳苦百姓,但事实证明这一理论还是太乌托邦了,不止马克思,中国历史上无数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领袖应该也多少抱有这样的想法吧,起义了,革命了,革命成功了,但很快会发现建立的新国家和新世界其实还是老样子,换汤不换药。

换的是新国家和新世界这个汤,没有换掉的药则是同样的人和人性。

(认识世界,社会难以预料)
理解了广义世界后更有助于我们理解狭义世界,狭义的世界(your world或者the world around you),这里的“your world” 更多是指你的内心世界,或者说你对世界的态度和看法,而“the
world around you”你身边的世界则是你内心世界的外延,从某种意义上,它们更像是一个整体。

这里有一个广泛的经验是,“观景即观己”,一个内心喜悦,开朗的人,会觉得处处赏心悦目,处处是风景;而内心痛苦与沉重的人则再艳丽的风景在他眼里也会失去光泽。

人为什么会痛苦,抑郁,恐惧与焦虑?是因为人对过去经历的失败和无能无法释怀而痛苦,抑郁;是因为人对未来不在自己的掌控而恐惧和焦虑。

正确的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更多的是努力让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理解并接受自己的家庭与父母,理解并接受从前自己的懵懂与天真,理解并接受从前自己所犯的各种错,所受的各种苦(forgive and let it go),只有自己与自己的和解,才能带来内心的平和(peace),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降伏自己(in control),清楚了自己是谁,就不怕别人定义你(being judged),这样才能轻装上阵,去往自己真正想去的目的地。

(自己内心的改变帮助你适应环境)回到前面说的第三点,到底一个人能多大程度的改变自己呢?很显然,自己的过去没法重来,父母给你的DNA不能重写,先天缺陷无法纠正,愚笨不能变聪明,丑陋无法变貌美。

唯一能改的也只有自己的内心了,或者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态度了。

努力让自己从暴躁变温柔,从懒惰变勤劳,从冷漠变热情,从消极变积极,从悲观变乐观,乃至让自己从贫穷变富有,从不幸变幸福…
最后回过头再来看“欲要改变世界,请先改变自己”这句话,其实是说“如果你改变了自己的内心,你将改变你的世界”,改变的不是自己的全部,而是自己的内心;改变的也不是广义与宏观的世界,
而是你身边的世界。

当你对自己的内心和自己身边世界的改造足够充分与完美,最终有可能影响到广义与宏观的世界。

(改变自己的内心;改变的也不是广义与宏观的世界,而是你身边的世界。

当你对自己的内心和自己身边世界的改造足够充分与完美,最终有可能影响到广义与宏观的世界。

可见改变自己之易,改变世界社会之难。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