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角色行当简介
越剧的角色简介 越剧的角色行当随着剧种的发展,逐渐 衍化,从单纯到齐全。 在初期,由于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爱情、 婚姻题材的“对子戏”,故以“二小”(小 生、小旦)、“三小”(小生小旦、小丑) 为主;以后随着题材的扩大,发展为“四柱 头”(即“三小”加老生),老旦、花脸地 位不高。40年代越剧改革以后,打破了严格 的行当界限,但仍保持着基本的行当体制。 现在越剧角色行当,分为六大类:
花衫,饰演古代青年女子,表演形态介于 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闺门旦的大家子身份 和端庄大方的仪态,又有花旦俏丽、活泼的举 止。如《梁祝》中的祝英台、《盘夫索夫》中 的严兰贞、《情探》中的敫桂英等。 正旦,主要饰演做了母亲的中年妇女一类 角色,穿着素净,动作稳重,在戏中一般做配 角。如《红楼梦》中的王夫人和薛姨妈、《碧 玉簪》中的李秀英之母、《二堂放子》中的王 桂英、《打金枝》中的皇后等。
武旦,专饰有武艺的女性角色,表演以 武功、武戏见长,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 桂英、《樊梨花》中的樊梨花和薛金莲、 《杨八姐盗刀》中的杨八姐、《白蛇传· 盗 仙草》中的白素贞、《十一郎》中的徐凤珠 等。越剧一向以文戏为主,武戏很少,武旦 所演剧目和所学武功,多为从其他剧种吸收。 演员中无人专演武旦,有关角色一般由武功 基础较好的其他旦角行当演员兼演。
五、老旦 饰老年女性角色。表演特点是沉 稳老练,唱做并重。 如《红楼梦》中的贾母、《珍珠 塔》中的方杨氏、《血手印》中的林 母、《西厢记》中的崔夫人等。
六、大面 亦称大花脸,多饰演奸臣和奸邪的 员外、恶霸,多施白脸。 如《仁义缘》中的赵德贵、《卖花 三娘》中的曹超豹、《红鬃烈马》中的魏 虎等;也有扮演耿直忠勇或性格粗犷的角 色,如《秦香莲》和《追鱼》中的包公、 《三看御妹》中的刘天化等,除包公勾脸 外,其他角色一般不勾脸。越剧中该行当 不发达,40年代改革后,常由老生兼饰, 50年代起已经弱化,文化大革命后,无人 后继,几近绝行。
短衫丑,通常饰演茶博士、店主或店 小二、佣人、衙役或公差等角色。如《玉 堂春·苏三起解》中的崇公道、《箍桶记》 中的张箍桶、《落帽风》中的范仲华等。 女丑,又称彩旦,通常饰演媒婆、巫 婆、老鸨和风趣的中、老年妇女等角色。 如《珍珠塔》中的方朵花、《碧玉簪》中 的陆氏、《何文秀》中的杨妈妈、《小二 黑结婚》中的三仙姑、《杜十娘》和《李 娃传》等戏中的妓院鸨儿等。
花旦,专饰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少女 角色,表演以做工取胜,动作灵巧轻快。如 《箍桶记》中的九斤姑娘、《西厢记》中的 红娘、《玉连环》中的李翠英、《打金枝》 中的公主。 闺门旦,专饰名门闺秀、千金小姐一类 角色,表演特点是举止端庄、文静大方,唱 工和做工兼擅。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彩楼记》中的刘 月娥、《西园记》中的王玉贞等。
四、小丑 又称小花脸,因过去化装时鼻梁上常画一白 方块而得名。表演特点是幽默、机智或狡猾、阴 险,动作灵活、夸张,表情丰富。其中可分为4种 路子及称谓: 长衫丑,又称文丑,多饰演花花公子、品行 不端的读书人,或其他有喜剧色彩的正面角色。 如《碧玉簪》中的顾文友、《王老虎抢亲》中的 王天豹和《仁义缘》中的周惠吉、《双狮宝图》 中的张友义等。 官丑,饰演反派的或可笑的官吏。如《春草 闯堂》中的胡涂知县、《盘夫索夫》中的赵文华 等。
一、小旦 饰青年、少年女性角色。其中又可细分为6 种路子及称谓: 悲旦,专饰命运悲惨的青年、中年妇女角 色,类似京剧中“青衣“,以唱工为主、做工为 辅。如《三官堂》中的秦香莲、《琵琶记》中的 赵五娘、《梅花魂》中的陈杏元、《血手印》中 的王千金等。在越剧传统剧目尤其是40年代的“ 第二传统剧目”中,有大量悲剧,对形成悲旦这 一行当起了重要作用。
穷生,又称鞋皮生或破巾生,因脚拖鞋皮、 头戴破家子弟一类角色,表演特点是 带有寒酸相和迂腐气。如《情探》中的前期王魁、 《珍珠塔·前见姑》中的方卿、《杜十娘》中的 李甲、《李娃传》中落魄时的郑元和、《彩楼记》 中的吕蒙正等。 官生,主要饰演古代官员、显贵一类角色, 头戴乌纱,身着官袍,表演带有一定的工架和气 度。如《打金枝》中的郭暧、《贩马记》中的赵 宠、《胭脂》中的吴南岱等。
武生,主要饰演有武艺的中青年男性角 色,表演特点是英武挺拔,文武兼长,能参 加武打场面。如《双枪陆文龙》中的陆文龙、 《貂蝉》中的吕布、《樊梨花》中的薛丁山、 《辕门责夫》中的杨宗保等。越剧中武戏不 多,无人专工此行当,一般根据剧情需要, 由武功较好的小生演员兼演。
三、老生 饰老年男性角色。演出挂髯口,分黑髯、花 髯、白髯三类。按表演特点,可分为2种路子及称 谓: 正生,戴黑髯,唱、做并重。如《打金枝》 中的唐皇、《二堂放子》中的刘彦昌、《凄凉辽宫 月》中的道宗、《红楼梦》中的贾政、《李娃传》 中的郑北海等。 老外,戴白髯和花髯,过去戏文中称"末", 以做工为主,表演动作性强,如《珍珠塔》中的方 本、《情探》中的王忠、《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 祝公远、《李娃传》中的宗禄等。
二、小生 饰青年男性角色。在女子越剧中,由于小生由女演 员扮演,故比其他剧种的小生行当更具柔美特色,在剧 种中的地位也更重要。其中又可分为4种路子及称谓: 书生,又称儒巾生、风雅小生,头戴秀才巾、解元 巾(统称方巾),主要饰演儒雅潇洒、文质彬彬的读书 人,表演特点是洒脱庄重、温文尔雅,富有书卷气。如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梁山伯、《盘妻索妻》中的梁 玉书、《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何文秀》中的何文秀、 《西园记》中的张继华、《梅花魂》中的梅良玉、《碧 玉簪》中的王玉林、《沉香扇》中的徐文秀、《孔雀东 南飞》中的焦仲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