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经济121班
1223150101
蒙娜
中国和日本的比较
一、社会制度的区别
(一)、总体社会制度区别
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日本:资本主义
(二)、政治制度差异
中国: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日本:日本实行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

天皇为国家象征,无权参与国政。

国会是最高权力和唯一立法机关,分众、参两院。

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对国会负责,首相(亦称内阁总理大臣)由国会选举产生,天皇任命。

(三)、政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国际主义思想。

国际主义体现在外交上,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日本:日本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重要特征,与中国政治文化中的国际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

日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实质是强调大和民族的优越性,主张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国际秩序,不仅排外,且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他国。

二、经济体制的区别
中国:从经济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私人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市场经济。

从政治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由政府有力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从奋斗目标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

日本:第一,政府通过规制对经济实行干预是日本战后经济体制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政府在工业部门的规制逐渐被弱化。

第三,金融系统作为资源集中动员的工具,服务于赶超战略。

三、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一)、发展模式差异
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

2.从传统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和新成本优势。

3.在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巨大压力下形成环境友好型与节约型社会。

日本: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
(1)技术进步:吸收和创新使得日本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
(3)企业家精神:日本的企业家除了盈利之外,还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这使得日本的经济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发展。

(4)政策与制度:日本政府扶植私人企业。

(二)、经济总量
中国2012年经济总量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则退居第三。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无论国土、人口、自然资源、外贸总额、贸易顺差都胜于日本总量,但人均GDP却比日本小得多,并且海外资产也略输于日本。

五、价值观的区别
(一)、吸收外来文化的态度
(1)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差异
中国: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往往以老大自居,对于外来文化抱着轻蔑的态度,以“夷”称呼外国,对外来文化是不重视甚至是拒绝的。

直到甲午战争惨败,中国才认识到中外文化之间的差距,于是开始向外派遣留学生,逐渐地改变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态度。

日本:日本在对外来文化方面的态度上,则表现出了超强的吸收性,日本民族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危机意识:一是生存条件所致,国土狭小,人口密布,资源缺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就迫使日本人不断的追求一个有力的生存环境。

日本只有通过吸收外来文化来弥补自然条件带来的缺憾。

(2)中日各自摄取外来文化的特点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与中国相比,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①自觉吸收。

日本发展过程中始终清醒的正视自身文化的贫乏,渴望吸收先进外来文化来丰富自己。

②混杂兼容。

日本的文字、信仰、节日、饮食、服饰、住宅等方面表现出来多元文化并存的文化格局,反映出日本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与混杂性。

③民族实用。

日本在对外来文化表现强烈的兴趣和吸收能力的同时,对自己
本土文化的保护里也是很强的。

与日本相反,中国在吸收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适应性和选择性,并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中国在输入外来文化时,都是先给予民族化的改造,而后再加以消化和吸收。

(二)、民族观念文化
中国:第一,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第二,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和合现象的本质概括。

它指“仁爱,和谐,诚信,中庸”、“和而不同”、“和为贵”、“和合”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和原则。

日本:第一,集团主义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

集团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

日本人历来习惯以集团的原则行事,具有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

日本集团主义重视协调,强调个人在处理与集体之间关系时,个人以集团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但相互协调只是集团内的协调,对集团外并不存在协调关系,所以实质是以集团形式表现的利己主义。

第二,吸收性和创新性是日本文化的典型特征。

日本人善于对外来文化进行创新,为己所用。

六、二者的经贸关系
中日经贸关系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双边贸易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随着中日经贸关系的不断深化,两国已相互成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一)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由“垂直互补型”向“水平竞争型”方向发展
中日贸易赖以发展的分工基础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本特征的,这是由两国生产要素禀赋差异产生不同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

这一特征反映在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上,就是日本对华出口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为主,而中国对日出口则以技术和附加值含量较低的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为主。

这也意味着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以垂直互补型为主、水平竞争型为辅。

(二)中日贸易依赖关系发生变化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本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日贸易的依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国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提高和日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下降。

(四)中日贸易收支向中方逆差型转变
按照中方统计口径,在中日双边贸易收支关系中早已呈现出双方在不同年份交互出现逆差的特点,而近年则形成中方逆差(日方顺差)不断扩大的特征。

七、人民生活水平的比较
(1)消费
以车为例,日本的私家车是很普通的东西,据调查,一个普通日本人的月工资是35-40万日元左右,而日本一台普通家用车的价格不到200万日元,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半年的收入
左右。

(2)住房
大多数日本人都是住一幢叫“一户建”的楼,有五六个房间、有私人停车场和小花园的家庭一户建。

也就是中国普通意义上的小别墅。

价格在3000万日元至5000万日元之间,是一户家庭6-9年的收入总和。

而中国的房价则是一个普通家庭半辈子收入的总和。

(3)交通
日本大部分城市交通方便,坐电车可以四通八达。

而在中国,即使是大城市,有些地方地铁也不一定能通达。

而且交通费占收入比例也比在中国便宜。

(4)福利
保险:在日本因为每个人都有国民健康保险,所以去医院只付担30%的医药费。

而在中国,虽然也有医疗保险,但去医院后只能在最便宜的药物中享受这个优惠,而在很多地方,连做个CT都不享受医疗保险。

教育:日本施行的是真正的义务教育,小孩子从上小学就不用交学费,并且国家还每月给你补助。

家庭只负担孩子的书本费或服装费等,一年的费用在20-30万日元左右,也就是家庭成年男子一个月的工资,这样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

但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还要交学费,杂费。

退休金:日本会社的员工退休,会拿到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这是会社感谢这位员工在会社服役了一辈子的感谢,虽然现在日本经济不景气,但少则一两百万日元,大手会社以及银行、IT、商社有的可以拿到五六百万或上千万日元,这只是普通员工,如果熬到局长或以上的级别,这个数字会更高。

中国的退休金,大部分局限于国企和事业单位。

(6)娱乐
在日本看一场美国大片,价格是1800日元,相当于月工资的0.05%。

但在中国看一场美国大片,价格在30-50人民币,是月工资的1%-1.6%,也就是说在中国看电影的价格是在日本看电影价格的2-3倍。

在日本很多博物馆、展示厅对学生都是免费,但在中国对学生也只是优惠;在日本很多体育设施,比如篮球场、小足球场、网球场对民众都是免费开放,但在中国除了学校,很少有对外开放的体育场。

八、军事力量对比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军事力量明显强于日本。

九、相互借鉴之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