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酶工程-第七-酶的非水相催化
酶工程-第七-酶的非水相催化
四 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氟溶剂
➢ 高氟代烃通常具有极大的惰性、非极性、热力学稳定、 无毒,和一般的有机溶剂、水不能混溶。
➢ 具有高氟化基团的化合物会优先溶解于含氟溶剂中
*如Goto 等人发现一些脂肪酶在全氟辛烷 (perfluorooctane)中催化反应的速率超出酶在异辛烷中 催化反应的速率10倍之多。
➢ 由于酶不溶于有机溶剂中,酶的重复利用更加方便; ➢ 可以省略产物的萃取分离过程,提高了产物得率;
➢ 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般不存在微生物对反应 体系的污染问题。
非水相酶催化的缺点-酶催化活力下降
但与酶在水相中催化时的活性相比,酶在有机溶剂中催 化时的活性大大降低。如下因素常被认为与酶在非水 相中催化活性降低有关 1)在制备酶干粉进行冷冻干燥时酶活性中心构象会发 生变化或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导致的酶活性构象改变; 2)pH变化,尤其对于交联体晶体酶而言。同时在冷冻 干燥过程中使用挥发性缓冲液也可能导致酶最适pH的 改变。
* 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使它对精细化工和医用产品起始材料的 “构建单元”(如肽、糖、核酸等极性底物)具有的较强的溶解性, 预示着离子液体可能在精细化工和医用产品生产上扮演重要角色。
(3)同时还有很多研究者认为离子液体是一种“可设计”的溶剂,可 以通过合成手段合成一系列结构和性质迥异的离子液体来满足各方 面研究和应用的需求。
(1)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高、蒸汽压低和对环境 友好等特点而被研究者称为“绿色”的溶剂
A 室温离子液体没有显著的蒸汽压。虽然在室温离子 液体中,阴阳离子间的库仑力较弱,但和一般分子溶 剂的分子间的作用力相比,离子液体显然要大得多, 因此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离子液体也不易挥发, 故离子液体可用于高真空体系,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有望为绿色工业开辟新的道路。
五 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离子液体
(一) 离子液体的结构及分类 离子液体是呈现为液态的盐 离子液体是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
离子化合物,这些离子化合物结构上存在离子结构对 称性低、分子间作用力弱等特点,导致了离子液体熔 点接近室温或低于室温,使离子液体成为一种以液态 方式存在的盐。
(二)离子液体的优点
➢ 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非水反应介质
➢ 应用较多的一种反应介质
➢ 但也是最受诟病的一种反应介质,其毒性,易燃,易 爆,容易挥发(碳排放)都引发了其它非水相介质的 研究
二 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气相
优点: ➢ 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 ➢ 酶的回收较为方便; ➢ 气相中底物和产物的传质效果较好。
缺点: ➢ 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浓度受到底物蒸汽压的影响 ➢ 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中酶还受到酸蒸汽的不可逆抑制失
非水酶学诞生的生产背景
80年代是油脂,香料行业迅猛发展时期,需要许多催化 反应生产酯类产物
非水相酶学的诞生
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
但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来说,水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溶剂。因为许 多有机化合物(底物)在水介质中难溶或不溶。
由于水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如水解、消旋化、聚合和分解等副反应 的发生;同时水也使酯化反应的反应平衡不能指定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是否存在非水介质能保证酶催化??
早期实验证明酶不能在丙酮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催化
1984年,克利巴诺夫(Klibanov)等人在有机介质中进行了 酶催化反应的研究,他们成功地在利用酶有机介质中的催化 作用,获得酯类、肽类、手性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明确指 出酶可以在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
3) 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构象过于刚硬(rigid)导致活 性降低;
4)由于酶在有机溶剂中不能溶解,可能存在底物和 产物的扩散限制
5)底物在不同溶剂中去溶剂化能(desolvation energy)的差异;
第一节 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
有机介质 气相介质 超临界介质 氟溶剂 离子液体
一 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有机溶剂
B 离子液体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可以不 必考虑其它溶剂通常具有的易燃性,大大提高了实 验室和工业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2)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也拓宽了酶催化反应介质选择的范围,这 是因为强极性底物一般用强极性溶剂来溶解,但强极性有机溶剂常 常使酶失活,而在相同强极性的离子液体中,酶却表现出较好的活 性和稳定性
➢ 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室温呈溶解状态的盐(molten salt)按阴阳离子 不同排列组合方式有1018 种之多,数量十分庞大,但根据阳离 子母体的不同可将常见的离子液体大致归纳为四类:分别是咪唑 盐类(A);吡啶盐类(B);季铵盐类;(C)和季鏻盐类;(D)其阳离 子的结构:
➢ 可作为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有:BF4-、PF6-、TA- (CF3COO- )、 HB - (C3F7COO- )、TfO- (CF3SO3- )、NfO-(C4F9SO3- )、 Tf2N- ( (CF3SO2) 2N- )、Beti - ( (C2F5SO2 -) 2N- )、Tf3C( (CF3SO2- ) 3C- )、SbF6-、AsF6-、NO2-等。
活作用
三 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超临界流体
优点: ➢ 超临界流体有极好的扩散性和很低的黏度,有利于底
物向酶分子扩散。底物在超临界中的溶解度还可通过 调节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来改变。 ➢ 由于通常用于酶催化反应的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 它在常温下是气态不会与产物混合,所以可制得高纯 度的产物。 缺点: ➢ 设备复杂,难于连续生产和进行工业放大。 ➢ 反应介质还会降低酶表面的pH 值且还可能对酶表面 进行化学修饰 ➢ 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的减压过程也容易造成酶的失活。
非水相酶催化的优点
➢ 脂溶性底物和产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高,有利 于提高底物和产物浓度的水平;
➢ 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向 合成方向(而不是水解方向)移动;同时由于有机溶剂 的存在,含水量减少,大大降低了许多水参与的副反 应;
➢ 在非水相中酶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如猪胰脂肪酶 在99 %的有机溶剂中100 °C保温数十个小时仍保持 较高的酶活性。而在此温度条件下,酶在水溶液中却 迅速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