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七章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第七章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8. 酶易于实现固定化。
3.能催化在水中不能进行的反 9.酶和产物易于回收。 应 4.可改变反应平衡移动方向 5.可控制底物专一性 6.可防止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10.可避免微生物污染。
10
三. 有机相酶反应具备条件
1. 2. 3. 4. 保证必需水含量。 选择合适的酶及酶形式。 选择合适的溶剂及反应体系。 选择最佳pH值。
加入适量的水,能使酶活 性中心的极性和柔性提高, 从而使酶活急剧升高。 再增加含水量时,非但不 会增加酶的催化活力,反 而会引起酶活力的降低。
36
原因
酶分子结构的柔性过大,酶的构象将向疏水环境下热 力学稳定的状态变化,引起酶分子结构的改变而使酶 失去活性。
水分子在活性位点之间形成水束,通过介电屏蔽的作 用,掩盖了活性部位的极性。
第七章 有机介质中的酶反应
Enzymatic catalysis in Non-aqueous system
1
Contents of chapter 6
Go Go
第一节 有机介质中的酶促反应概述 第二节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的条件 第三节 有机介质对酶性质的影响 第四节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的应用
Go
26
溶解在溶剂中的水
结合在酶分 子上的水
水活度
结合在其他 组分上的水
气相中的水蒸气
27
采用水活度作为结合水量的衡量有多个优点
1 水活度的大小能直接反映出酶分子结合水的多少
2 反微量水的低水有机溶剂体系是一个涉及含酶和 载体的固相、含底物溶剂的液相和体系空间的气 相等三相系统,可用各相的水活度相等的原则方 便的表示或处理体系的平衡状态 3 可以在反应到达平衡时通过测定体系的气体湿度 比较方便的测定出水活度。
31
32
Ⅰ为对水敏感型,当体系中不加水及水活度极低时, 酶的催化活力接近于零,随着水活度的增加,酶的催 化活性急剧上升,至最大值后,随着水的加入,酶的 催化活性又逐渐下降。 Ⅱ为范围敏感型,即在很低的水活度时,酶就具有一 定的催化能力,而在最佳水活度附近,随着水活度的 变化,酶的催化活性随之发生急剧变化。 Ⅲ为水不敏感型,催化反应具有最佳水活度,但水活 度对酶的催化活性影响不显著,酶的催化活性不会随 水活度的改变而发生突跃式的变化。
22.11
4.88
临界密度 (g/cm3)
0.220
0.228
0.232
0.227
0.23 6
0.460
0.525
0.326
0.203
14
B. 超临界CO2
指纯净的CO2被加热或压缩到高于其临界点(临界温度
31.1℃,临界压力7.28Mpa)时的状态。该流体具有无毒、
无臭、不燃等优点。对多数酶都能适用,且产物易于分离。
5
3.超临界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超临界流体中进行的催化反应。超临界流体是指温 度和压力超过某物质超临界点的流体。
4.离子液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离子液中进行的催化作用。挥发性低、稳定性好。 酶在离子液中的催化作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区域选择性、 立体选择性、键选择性等显著特点。
离子液(ionic liquids)是由有机阳离子与有机(无机) 阴离子构成的在室温条件下呈液态的低熔点盐类。
21
例:
当枯草杆菌蛋白酶从含有竞争性抑制剂(N-Ac-Tyr-NH2) 的水溶液中冻干出来后,再将抑制剂除去,该酶在辛烷中催
化酯化反应的速度比不含抑制剂的水溶液中冻干出来的酶高
100倍,但这样处理的酶在水溶液中其活性与未处理的酶相 同。
22
第二节 有机介质中酶促反应的条件
酶分子只有在空间构象完整的状态下,才具有 催化功能。在无水的条件下,酶的空间构象被 破坏,酶将变性失活。故此,酶分子需要一层 水化层,以维持其完整的空间构象-必需水 (essential water)。 有机介质中水的含量对酶催化反应速度有显著 影响。存在最适水含量。
34
5.水对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在有机介质中的催化活力要比在水溶液中低 在非水介质中酶的水化作用不完全,水化程 度低的酶有较高的结构刚性,酶分子内部流动 性降低导致稳定性增加,但是结构上柔韧性的 降低导致活性降低。
35
水含量对酶催化速度的影响
当有机溶剂中酶含水量低 于最适水含量时,酶分子 的构象过于“刚性”而失 去催化活性
6
(二) 酶促反应有机介质体系
(1)非极性有机溶剂酶悬浮体系(微水介质体系) 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取代所有的大量水,使固体酶悬浮在有机 相中。但仍然含有必需的结合水以保持酶的催化活性(含水量一般 小于2%)。 酶的状态可以是结晶态、冻干状态、沉淀状态,或者吸附在 固体载体表面上。 (2)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水单相体系 有机溶剂与水形成均匀的单相溶液体系。酶、底物和产物都 能溶解在这种体系中。
25
2.表征必需水作用的参数---热力学水活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体系中的水蒸汽压与
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之比。该参数直接反应酶分子上 水分的多少,与体系中水含量及所用溶剂无关。
含义:水在体系中的固相(酶,载体),液相(含底物
的溶剂)和气相(液面上部的空间)之间进行分配,达到
平衡时各相水活度相等。
(5)反胶束体系 反胶束是指在大量与水不混溶的有机溶剂中,含有少量的水 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油包水的微小液滴。
不管采用何种有机介质反应体系,酶催化反应的介质中都含有机溶剂 和一定量的水。它们都对催化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8
9
二.有机相酶反应的优点
1.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反应
2.可提高酶的稳定性
7.可扩大反应pH值的适应性。
a 不同酶需水量不同
b. 同一种酶在不同有机溶剂中需水量不同
溶剂疏水性越强,需水量越少(水在溶剂和酶
之间分配)
30
不同种类的酶因为其分子结构的不同,维持酶 具有活性的构象所必需的水量也不同,即使同 一种类的酶,由于酶的来源不同,所需的水量 也显著不同。 例,在脂肪酶催化转酯反映中,根据脂肪酶对 水的敏感程度可以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
(2)化学修饰酶:
例如:SOD酶经糖脂修饰后变成脂溶性,它对温度、pH、 蛋白酶水解的稳定性均高于天然SOD。
38
(3) 固定化酶: 把酶吸附在不溶性载体上(如硅胶、硅藻土、 玻璃珠等)制成固定化酶,其对抗有机介质变性的能 力、反应速度、热稳定性等都可提高。
33
水的介电性高,有机溶剂中少量的“必需水”能够有 效的屏蔽有机溶剂与酶蛋白表面某点之间的静电相互 作用,使酶分子构象与结晶状态一致,即与水溶液中 酶分子结构类似。 如果溶剂的极性非常强,水的介电能力不足以屏蔽溶 剂与蛋白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或者溶剂的亲水 性大于酶蛋白表面的亲水性,水脱离酶蛋白而进入有 机溶剂时,酶蛋白分子的结构才会受到溶剂的影响。
13
(2)超临界流体的有关性质
A.超临界流体的P-V-T性质
流体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乙烯 氨 CO2 二氧化硫 水
临界温度 (℃)
32.3
96.9
150.0
296.7
9.9
132.4
31.1
157.6
374.3
临界压力 (Mpa)
4.26
3.8
3.38
5.12
11.2 8
7.38
7.28
由于水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如水解、消旋化、聚合和分解等副反 应的发生。
是否存在非水介质能保证酶催化??
1984年,克利巴诺夫(Klibanov)等人在有机介质中进行了酶催化反应 的研究,他们成功地在利用酶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获得酯类、肽类、 手性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明确指出酶可以在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 中进行催化反应。 4
17
18
2. 仿水溶剂和印迹技术
(1) 仿水水与酶分子间的氢键
维持活性构象,因此可用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醇, 丙三醇等极性添加剂部分或全部替代系统中的水,以调节 酶分子的柔性,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极性添加剂对体系的影响
a. 对反应体系内水的分配影响 b. 与蛋白质的直接作用 c. 对产物分配的影响
C.提高溶剂选择性的基本原则:
第一:操作温度和压力在超临界流体的临界点接近; 第二:超临界流体的化学选择和待分离溶质的化学性质 接近。
15
D. SC 流体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有很大关系,而密度 又受到体系温度或压力的明显影响,所以压力或温度的变 化,就会直接改变其溶解能力。
E.超临界流体的选定
28
3 .干燥酶的水合过程
溶菌酶:
(1) 与酶分子表面带电基团结合达到0-0.07g/g
(水/酶) (2) 与酶分子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0.07-0.25g/g) (3) 凝聚到酶分子表面相互作用较弱的部位 (0.25~0.38g/g) (4) 酶分子表面完全水化,被一层水分子覆盖。
29
4.影响酶需水量的因素
(一)酶非水相催化的分类
1.有机介质中的酶催化
指酶在含有一定量水的有机溶剂中进行的催化反应。 适用于底物、产物两者或其中之一为疏水性物质的酶催 化作用。酶在有机介质中由于能够基本保持其完整的结 构和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所以能够发挥其催化功能。
2.气相介质中的酶催化 酶在气相介质中进行的催化反应。适用于底物是气体或 者能够转化为气体的物质的酶催化反应。 由于气体介质的 密度低,扩散容易,因此酶在气相中的催化作用与在水溶液 中的催化作用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11
四. 有机相酶反应的研究进展
1. 超临界流体中的酶反应 2. 仿水溶剂和印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