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区域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选择题 (2018·株洲模拟)读下图,回答 1~3 题。
1.关于该国各地区气候类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亚热带湿润气候 B.②热带雨林气候
C.③热带草原气候
D.⑤温带海洋性气候
2.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出口国
b.铁矿石、煤炭出口占世界重要地位
课堂重难点突破
一、澳大利亚大陆自然环境和 人文环境特征的差异
(2014·上海)读澳大利亚自然 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 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 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 然带格局。
(1)判断 A、B 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 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大洋洲成样,可按成因分为大陆
岛、火山岛和珊瑚岛三类,后两类又称海洋岛。
类型
成因
特点
举例
在 地 质 时 期 曾 经 是 大 陆 的 一 部 岛屿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地 塔斯马尼亚岛、
大陆岛 分,因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而 质构造一般与大陆相似,分布 新几内亚岛、新
解析 第 1 题,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呈半环状分布,以热带气 候类型为主。图中数码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①亚热带湿润气 候;②热带雨林气候;③热带草原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⑤地 中海气候;⑥温带海洋性气候。第 2 题,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 羊毛最多的国家;大量出口煤炭和铁矿石;地广人稀,人口大量 集中在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澳大利亚的首都是堪培拉,
第三章 世界分区地理
澳大利亚、两极地区
考纲要求
能力倾向
1.澳大利亚农牧业、工矿业的生产 1.结合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图,说明生物独特
特点及其地区分布 性和古老性的原因
2.澳大利亚野生生物的特点 2.结合澳大利亚气候图说明澳大利亚人口
3.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 和城市分布
些特殊性? 3.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的原因
(4)东南沿海一带,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比较湿润,东北 部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丰 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 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5)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加 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所以干燥少雨。
与大陆分离
在大陆外围
西兰南北二岛
由大洋底部的火山喷发物堆积而
火山岛
海拔较高,地势险峻

夏威夷群岛
珊瑚岛 珊瑚虫遗体堆积而成
面积较小,地势低平,有些呈 三大群岛中的多
环状
数岛屿
二、两极地区的地理特征 (2018·课 标 全 国 Ⅰ)在 斯 匹 次卑尔根岛(位置见下图)一座山体的 120 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 100 m 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 100 万 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 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 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 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
(1)两国都有大面积草场,但澳大利亚主要为热带草原和荒漠 草原,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且季节变化明显,易导致荒漠化。 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且季节变化小,草场载畜量高,牧业生产稳定。
(2)澳大利亚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草原荒漠化和水 源不足,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规定合理的载畜量,轮封轮牧、 加强草场管理;开采地下水、跨流域调水等。
(3)C 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 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澳大利亚大陆气候、植被呈半环 状分布
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 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半 环状递减,植被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 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 草原带、荒漠带。(如图)
原因分析: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和东南信风控制范围,气候炎热干燥。 (2)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 区,属地中海气候。东南端少部分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 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3)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源,降水多,为 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成为干季。
澳大利亚西北部季风的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是西北部季风的主要成因,当地夏季时, 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形成西 北风;当地冬季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受南半球东南信风带控制, 盛行东南风。
澳大利亚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原 因:东南沿海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沿海地区,多 优良港口,对外联系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为城市 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地区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表状况
昼夜状况
气候类 型及 特征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以南极洲为主体,被太平洋、大西洋、 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
印度洋所包围
北美三大洲所包围
绝大部分为陆地
60%以上为海洋
3—9 月为极昼,9 月至次年 3—9 月为极夜,9 月至次年 3 月为极
3 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于 昼,极夜时间长于极昼
(2)地形与河流:
(3)特有物种: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指出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的主要地形类型。
【提示】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分布在东南狭窄的沿 海低平原,西南沿海也有一些;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分布于东南 墨累河平原和西南沿海高原;粗放牧羊带分布于西部高原西南部和 大自流盆地东南部。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答案】 (1)类型:A 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 地所 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 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 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 响。B 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 降水最多;C 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 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 B 地;D 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 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原因。
分析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
【提示】 沿海附近地区有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沿 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沿海地区,海运便利 方便出口。
二、极地地区 独特的自然环境
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提示】 首先,海洋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 陆地冷热变化剧烈。其次,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 力强大,扩大了冷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 小。再次,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掉。 最后,北冰洋地区地势低,冰层覆盖较少,受到太阳辐射较多,并 受大西洋暖流影响。
4.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有何重要 4.根据两极的气候特点,分析两极地区自
意义? 然地理特征的差别
5.为什么要保护极地环境?
基础知识回顾
一、澳大利亚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位置与范围:
说说澳大利亚海陆位置特点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提示】 澳大利亚位置特点:位于南半球,东濒太平洋的珊 瑚海和塔斯曼海,北临帝汶海和阿拉弗拉海,南面和西面临印度洋, 四周为茫茫海洋围绕。海洋阻断了陆路联系,陆地生物长期无法在 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之间自由迁移,澳大利亚大陆生物进化极 其缓慢,所以至今澳大利亚大陆生物具有古老性和特有性特点。
【答案】 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 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
可能遇到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 该岛上的冰原(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 威胁种子库的安全。
南极洲比北冰洋地区更寒冷的原因 (1)海水比陆地热容量大;海洋冷热变化缓慢,陆地冷热变化 剧烈。 (2)南极洲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向低处,风力强大,扩大了冷 空气覆盖范围;北冰洋地区则周高中低,风力较小。 (3)南极洲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北冰 洋地区覆冰较少,受到太阳辐射较多。
极夜
绝大部分为冰原气候,酷寒、干燥、 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
烈风为主要特征(原因:从纬度高、海 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热量交 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
换方面考虑);每年 11 月到次年 3 月 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为暖季
自然带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我国的 科考站 环境问题
冰原带
苔原带和冰原带
煤、铁、各种金属矿等
煤、铁、石油、天然气、各 种金属矿等
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 动物主要有企鹅、鲸、磷虾等
主要有北极熊、驯鹿等
长城站(南极圈外)、中山站(南 黄河站(北极圈内)
极圈内)、昆仑站(南极圈内)
臭氧空洞
臭氧空洞
自我校对 一、1.(3)①袋鼠、鸸鹋、树袋熊(考拉)、琴鸟 ②桉树、金 合欢 2.①羊、牛与经济作物 ②绵羊与小麦 ③粗放牧羊 ④ 产业化、机械化程度 3.①丰富 ②经营规模 ②中国、印度
分析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模式的利弊,是否适合我 国华北地区借鉴?
利: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灵活的 生产选择。
弊: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单位面积产出低。 不适合。我国目前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远远 少于澳大利亚,所以不适合借鉴。
比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牧羊业的自然条件差异,对澳大利 亚牧业可持续发展有何建议?
而最大城市是悉尼。第 3 题,澳大利亚农牧业比较发达,而畜牧 业产值又超过种植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 度机械化;小麦主要分布在国土东南部和西南部,并且不可能向 北扩散,因为北部以沙漠、草原为主。
答案 1.D 2.D 3.A
近年来,群岛国家汤加附近洋面形成了一个新岛屿。读汤加 位置与新岛形成景观图,完成 4、5 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