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手机对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文章来源:陕西省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发布时间:2010-5-16 【关闭】
核心提示:手机给我们日常生活和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一样东西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长期使用手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危害?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摆脱手机对我们的危害?...减少"电子雾"对人体的包围,肯定有益于健康,所以对手机的伤害还是应防患于未然...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通讯工具有了显著的改变,就目前来讲,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手机给我们日常生活和沟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任何一样东西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
手机辐射的存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专家指出:手机最易对大脑和眼睛造成伤害
手机的广泛使用,使我们被罩在“电子雾”中,无处躲避,而且这种电磁辐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身体。
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手机将音频信号通过转换器形成高频震荡的微波,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
即使我们本人没有打电话,也难以避免不受辐射影响。
一部手机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微波发射器,微波对人体的损害是热损害,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体会,打手机超过几分钟后,耳朵和脸部都会有发热的感觉。
英国科学家曾用手机频率的电磁场,对线虫辐射后发现,线虫的蛋白质产生了类似热震荡的影响。
如果此时停止了辐射,线虫蛋白质仍可返回正常,如持续辐射,蛋白质就可以发生不可逆性变性。
手机辐射尤其对人体含水多的组织,如大脑和眼睛损害的程度严重,全身组织中大脑和眼睛的含水量是最高的,达到了75%。
另外,手机辐射频率在890—900MHz,辐射能比较大,会对脑细胞产生高频震荡,轻则影响细胞的正常工作,重则造成脑细胞的变性坏死,确切地讲就是有个别的脑细胞就像被“烫熟了”。
长时间使用手机肯定会影响大脑的功能,造成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会发生情绪的改变。
个别人也可能因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畸变形成恶性脑肿瘤。
使用手机和脑瘤存在一定关系
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频繁使用手机的患者在大脑侧部产生脑瘤的概率,比大脑后部、前部及顶部的发病率都要高。
美国无线技术研究机构公布一系列研究结果也表明,手机辐射同人类脑瘤发生率、人类血液微核细胞增长率以及DNA破损率存在一定关系。
专家介绍说,在几年前,他们曾经收治了一名左侧大脑半球的颞顶枕叶交接区大范围的脑胶质细胞瘤患者。
经过反复检查,确认患者是由于长期高频率使用手机而诱发脑瘤。
经网上检索为国内首例发现的疑于手机辐射有关的恶性肿瘤。
“尽管手机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害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论,但作为医学工作者,我可以肯定地说,长期或过度使用手机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
人体细胞对电磁辐射有一定抵御能力
手机对人体有危害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应过分担心。
人体存在着活跃的免疫系统,担负着免疫调节、免疫监控、免疫杀伤和免疫修复等功能。
无论是电离辐射还是非电离辐射造成的细胞分子水平结构的损害,都会通过健全的免疫系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精确修复,保持人体细胞和脏器功能的完整。
通俗地讲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发现变性的细胞后就会“吃掉”它,这个过程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但由于免疫系统的衰退、一次超大剂量的电离辐射或长期的低剂量辐射,这些均超过了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修复能力,人体细胞终于发生了不可逆的畸变,畸变的细胞无序增殖,恶性肿瘤就生成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使自己逃离手机的毒害?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积累到质变的过程,而且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因个体差异也不完全相同。
但是,像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性会诱发恶性肿瘤,电磁辐射也一样。
因此,减少“电子雾”对人体的包围,肯定有益于健康,所以对手机的伤害还是应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伤害。
1、接通瞬间将手机远离头部。
手机信号刚接通时,信号传输系统还不稳定,处在最大工作率,也是辐射最强的时候,其后,手机辐射会迅速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
所以在接通瞬间将手机远离头部,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接听电话。
2、最好使用专用耳机。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免提耳机可以帮助用户减少手机释放的电磁辐射90%以上。
所以最好是使用带有屏蔽线的手机专用耳机。
3、尽可能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
在有固定电话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固定电话,如果必须使用手机也要长话短说。
4、不要将手机放在胸前口袋里或挂在腰间。
多吃胡萝卜、西红柿、海带、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5、长时间使用手机会使青少年的智力下降、记忆减退,明显的表现是耳朵有异样感、耳鸣、偏头痛;对孕妇则会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出现胎儿先天性畸形等不良后果。
因此,孕妇、青少年应尽量少使用手机。
陕西省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责任编辑: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