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汽车储油杯盖注射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设计【文献综述】

某汽车储油杯盖注射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设计【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某汽车储油杯盖注射成型模具及成型工艺设计
塑料制品在日常社会中得到广泛利用,模具技术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内注塑模在质与量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我国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需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现代化管理以及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

关于全国塑料加工业区域分布,珠三角、长三角的塑料制品加工业位居前列,浙江、江苏和广东塑料模具产值在全国模具总产值中的比例也占到70%。

现在,这3个省份的不少企业已意识到塑模业的无限商机,正积极组织模具产品的开发制造。

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世界塑料模具市场中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是注塑模具。

目前,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3万多家,从业人数80多万人。

2005年模具出口7.4亿美元,比2004年的4.9亿美元增长约50%,均居世界前列。

2006年,我国塑料模具总产值约3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额约58亿元人民币。

除自产自用外,市场销售方面,2006年中国塑料模具总需求约为313亿元人民币,国产模具总供给约为230亿元人民币,市场满足率为73.5%。

在我国,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是主要生产中心。

广东占我国模具总产量的四成,注塑模具比例进一步上升,热流道模具和气辅模具水平进一步提高。

整体来看我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

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随着模具企业设计和加工水平的提高,注塑模具的制造正在从过去主要依靠钳工的技艺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

这不仅是生产手段的转变,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上升。

这一趋势使得模具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模具精度越来越高,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钳工比例越来越低,最终促进了模具工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已有10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200个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与此
趋势相适应,生产模具的主要骨干力量从技艺型人才逐渐转变为技术型人才是必然要求。

中国塑料模具行业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发展不平衡
产品总体水平较低。

虽然个别企业的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来看,模具的精度、型腔表面的粗糙度、生产周期、寿命等指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包括生产方式和企业管理在内的总体水平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尚有10年以上的差距。

2、工艺装备落后,组织协调能力差。

虽然部分企业经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工艺装备水平已经比较先进,有些三资企业的装备水平也并不落后于国外,但大部分企业的工艺装备仍比较落后。

更主要的是,企业组织协调能力差,难以整合或调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从而就难以承接比较大的项目。

3、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

近几年,国产塑料模具国内市场满足率一直不足74%,其中大型、精密、长寿命模具满足率更低,估计不足60%。

同时,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国际采购越来越多,国际市场前景看好。

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发展一时还难以跟上,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4、大多数企业开发能力弱,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一方面是技术人员比例低、水平不够高,另一方面是科研开发投入少;更重要的是观念落后,对创新和开发不够重视。

模具企业不但要重视模具的开发,同时也要重视产品的创新。

这既要求塑料机械企业在技术人才、技术创新方面要具有雄厚的实力,也要求企业能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把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模具是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讯、汽车、摩托车、电机、电器、仪器、家电、建材等产品中,80%以上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力和低消耗,是其它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我们应该认清形势,认准方向加快发展速度,而不是永远依靠进口产品。

当然,近年来我国的注塑模行业发展速度也不可小觑,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

塑料模具尽管成为时下最为诱人的“奶酪”,但樱桃好吃树难栽。

由于塑料零配件形状复杂、设计灵活,对模具材料、设计水平及加工设备均有较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轻易涉足的。

专家认为,目前中国与国外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眼前需尽快突
破制约模具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一是加大塑料材料与注塑工艺的研发力度;二是塑模企业应向园区发展,加快资源整合;三是模具试模结果检验等工装水平必须尽快跟上,否则塑料模具发展将受到制约。

参考文献
1 张中元.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 《塑料模具设计手册》编写组. 塑料模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模具标准选编组. 模具标准汇编.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4 徐进. 模具材料应用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5 王树勋. 典型注塑模具结构图册. 广东: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6 黄圣杰. Pro/ENGINEER 2001高级开发实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7 初利宝. Pro/ENGINEER 模具设计.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 何煜琛. SolidWorks 2001 Plus零件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9 陈万林.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10 陈万林. 实用塑料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1 张孝民. 塑料模具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黄虹. 塑料成型加工与模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3 屈华昌.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4 申树义高济. 塑料模具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5 李来英. 注塑成型工艺.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6 [瑞典]丹尼尔.弗伦克勒等着,徐佩弦译《注射模具的热流道》.化学工业出版社
17[德]E.林纳等着,吴宗峰主译.《注射模具130例》(原著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