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青岛海西250MW风电场220kV送出线路工程板式基础施工方案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大唐青岛海西250MW风电场220kV送出线路工程施工项目部2016年9月目录1 工程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板式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施工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人员组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材料与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质量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环保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简介本工程为大唐青岛海西250MW风电场220kV送出线路工程,是从青岛大唐海西风电场220KV升压站至琅琊500kV,220kV出线间隔全线双线单路单回路架设,线路全长,其中架空线路,电缆。
架空线路选用LGJ-400/35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24芯OPGW复合式光缆,电缆选用YJLW03-Z128/220KV-1×2500mm2单芯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铅护套电力电缆。
架空全线采用角钢铁塔,共使26基用铁塔(含1号双回路终端塔)。
2 板式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1。
图2-1 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方法施工准备(1)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图纸会检,并根据施工图会检编制相关施工技术资料。
(2)做好基础施工原材料的取样、检验、见证取样及配合比试验工作。
(3)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员的配备,做好施工人员的安全、质量培训工作以及做好电工、测工、机械操作手的操作证的复评工作。
(4)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工器具的配备工作,施工工器具的数量及安全性应满足施工需要。
(5)施工前核对基础根开及地脚螺栓间距,与铁塔加工图有关尺寸确认统一无误后,方可施工。
基坑分坑基础分坑技术准备(1)技术人员应仔细阅图,做到熟悉各个施工图纸,掌握各种数据间的关系。
(2)应编写基础分坑数据控制卡(基础施工卡片),其内容应包括与基础分坑有关的所有数据资料,以便提高基础分坑效率与质量。
(3)应对线路进行复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开始基础分坑。
基础分坑要点(1)基础分坑应由培训合格有资格的测工担任,无证人员不得从事基坑分坑作业。
(2)基础分坑前,应对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分坑技术及分坑方法培训和交底,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基础分坑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
基础分坑方法由于板式基础可为全方位不等高基础,在分坑时宜采用单腿分坑。
图2-2、图2-3中:O为基础中心;O’为位移后基础中心;A、B、C、D分别为基础立柱中心;A’、B’、C’、D’分别为基础底板中心;L为基础立柱中心至基础底板中心水平距离,mm;FE1、FE2为转角塔二等分线桩;FA1~FA8、FB1~FB8 FC1~FC8、FD1~FD8分别为基础底板及立柱中心正桩。
若为直柱板式基础,L值为0,A与A’,B与B’,C与C’,D与D’位值重合。
分坑步骤(1)直线塔基础分坑步骤。
1)将经纬仪支于基础中心桩O上并调平,对准前后视校核直线塔的直线性。
2)确保铁塔基础中心桩直线性符合规范要求后对前后视将经纬仪旋转45°,使用经纬仪定向及三角高程法定距的方法分别钉出基础底板中心A’、B、C’、D’和A、B、C、D 点,对准基础中心桩O点旋转45°钉出相应的控制桩或找正桩F1~F8。
3)将仪器分别搬至A’、B’、C’、D’和A、B、C、D点,对准基础中心桩O点旋转45°钉出相应的控制桩或找正桩F1~F8。
(2)转角塔基础分坑步骤。
1)将经纬仪支于基础中心桩O上并调平,对准前后视校核前后挡档距及转角度数。
2)确保实测转角塔转角度数误差在1′30″内后,根据实测转角度数计算转角塔转角的二等分线度数。
3)按2)中计算的度数旋转经纬仪,分别钉出二等分线桩(见图2-2中FE1和FE2)。
4)将仪器搬至FE1(或FE2)并调平对准FE2(或FE1)及中心桩O’点,确保三点一线后根据设计给定的中心桩位移值及位移方向钉出中心位移桩O点。
5)再将仪器支于O点并调平,对准FE1和FE2旋转45°按基础施工卡片中所给相应数值,使用三角高程法分别钉出基础底板中心A’、B’、C’、D’和基础顶面中心控制点A、B、C、D。
6)分别将仪器搬至A’、B’、C’、D’和A、B、C、D点,按如图2-3所示钉出相应的控制桩F1~F8。
图2-2 直线塔基础分坑示意图图2-3 转角塔基础分坑示意图基坑分坑注意事项(1)基础分坑前应测量并校核铁塔基础塔基断面。
(2)在分坑前应校核所在塔杆前后挡档距及所在杆塔塔位中心桩的直线性或水平转角度数。
(3)分坑过程所使用的经纬仪精度不低于2″,且经检验合格;钢尺应有出厂合格证,且有MC标记。
(4)分坑完毕后,应立即校核其根开和对角线以及整基基础扭转,校核后数据超图2-4 中心桩保护效果图出要求应重新分坑。
(5)基础分坑完毕后,应妥善保护好基础中心桩。
中心桩保护效果如图2-4所示。
转角塔还应保护好位移桩和二等分线桩,以作为基础检查和验收的依据。
(6)二等分线桩应设在离中心桩20m以外不易受到破坏的特征地貌处,并且钉好后及时进行校核。
坑口放样(1)基坑放样(开口)尺寸计算。
在基坑放样前应计算基坑坑口放样尺寸,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开挖方量,达到节约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对设计允许底板以土代模基坑开口尺寸的计算如下对全开挖基坑开口尺寸的计算如下上两式中 A——基坑开口尺寸,mm;as——基坑底板上平面断面尺寸,mm;hs——基坑底板上平面到地面的高度,mm;γ——土壤放坡系数;ax——基坑底板断面尺寸,mm;hm——基坑埋深,mm。
(2)画坑时以基础底板中心为基准,依据底板尺寸和相应的放坡,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按相应放坡系数进行放坡,给出坑口尺寸。
放坡系数见表2-1。
(3)板式基础立柱较长时应考虑其内角侧适当放大坡度,以免影响立柱安装和固定。
表2-1 放坡系数土质分类砂土、砾土砂质粘土黏土、黄土坚土坡度(深:宽)1:1:1:1:基坑开挖及修整开挖方法概述地形及地质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机械开挖以确保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由于杆位地形及地质条件限制,基坑无法采用机械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
对于岩石基础可采用松动爆破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
基坑开挖及修整(1)基坑开挖时应每边预留100mm,开挖至基坑底部时也应预留100mm的人工修整宽度,以确保基坑成型质量。
直柱大板式基础基坑开挖示意图及成型效果图。
如图2-5所示采用机械开挖时其预留裕度应根据土质的不同适当增加。
(2)采用人工开挖时,坑深超过3m时应采用机械提升弃土或在坑深1/2处塔设转土平台。
(3)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应该进行技术指导及质量检查,随时对基坑中心、开挖深度等进行检查。
(4)基础坑开挖完成后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基坑修整,确保基坑几何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要求。
图2-5 基坑开挖示意图及成型效果图原材料检验及运输(1)材料运输前必须提前选择好路线,对道路进行修复加宽,对各种材料的堆放场地应做相应的平整。
但在平整过程中应以满足施工要求为原则,不得随意扩大占地面积。
(2)所有基础钢材均应有出厂合格证,并经有资质的实验室抽样复检合格方可使用;装卸运输中应防止弯曲变形、丝扣损坏和沾浸油脂杂物。
(3)砂、石必须在取样化验合格的地点采集,运输到现场的砂、石应堆放整齐、有序,且应铺彩条布,减少对植被破坏。
(4)水泥的品种、标号必须与配合比试验报告相符,对运到浇筑现场的水泥必须进行检查,查明标号、品种、出厂日期,如出厂超过3个月,需重新做标号试验,虽未超过3个月但因保管不良受潮结块时,必须重新进行标号试验。
(5)不同品种、不同批号的水泥必须分类堆放,挂牌标示,使用时应有专人核定水泥的品种,并应填写跟踪记录。
(6)储存,堆放水泥应做好防潮措施,在施工现场水泥应堆放在高处,但高度不宜超过12袋。
堆放整齐,底部垫架板、铺油毡,上盖彩条布,防止水泥受潮或雨淋。
(7)浇筑混凝土用水应使用饮用水,对浇筑用水质有怀疑时应进行化验。
钢筋绑扎(1)所绑扎钢筋数量及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出现少绑或漏绑。
(2)帮扎钢筋时不得以小代大、以短带长。
(3)绑扎前应除锈,并采取防油、防污措施。
(4)钢筋若有焊接头,在绑扎时钢筋焊接头部位应错开,不得放在同一面上。
(5)所有箍筋接头均应错开或隔开布置,不得连续布置在同一面上。
(6)基础主柱主筋等间距布置。
(7)钢筋绑扎顺序:1)在钢筋帮扎前应由技术人员测量出底板(立柱钢筋笼)中心,并做好标记,作为钢筋绑扎位置的施工依据。
2)钢筋绑扎原则上应先进行底板筋的绑扎,再进行立柱筋的绑扎。
但在绑扎底板筋时应预留立柱筋插入位置,以确保立柱钢筋正常放入底板筋中,确保立柱筋位置准确及位置调整。
3)在钢筋绑扎前应按照设计保护层厚度要求制作与基础混凝土同标号的混凝土垫块,并预先内置22号铁丝,外露长度一般为80~100mm为宜,钢筋绑扎时衬垫,以保证各部位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