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

浅谈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摘要】:为实现工程项目如期进行竣工验收和工程竣工档案的按时移交,施工单位需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工作,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工作直接反映了一个市政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前言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真实、准确地反映市政工程施工情况和工程质量情况,明确各方责任,需建立建筑工程施工资料。

施工资料管理是指对新建、改建、扩建和维护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燃气、供热、各类管道等工程在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进行管理。

一、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形成与管理1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形成施工资料的形成应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标准,以及工程合同和设计文件等的规定,这是资料形成的基本要求。

施工资料可采用纸质载体和光盘载体这两种载体形式体。

施工资料的整理与汇集应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以最终实现施工资料的数字化管理,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

2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管理施工资料的管理应实行各级负责制,施工企业应加强对现场施工资料管理的指导、检查、服务工作,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的管理制度,并按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室,逐步实现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明确必要的技术人员从事该项管理工作。

各级职能部门及施工现场应建立和健全施工资料管理的岗位责任制。

施工总包单位应加强对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检查、指导,核查分包单位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并负责整理汇总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施工资料。

各分包单位应负责分包范围内施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及时收集和整理提交总包单位。

施工资料应随工程的施工进度按工种、专业归类同步收集、整理,并保证及时、准确、真实、有效、完整,同时应做到内容填写完整真实、书写字迹端正清晰。

对施工资料擅自涂改、伪造,随意抽换或损毁、丢失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情节严重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施工资料的编制应不少于三套,施工企业保存一套,移交建设单位一套、档案馆一套。

二、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的总体要求1资料的收集、整理必须及时,资料来源必须真实、可信,资料填报必须子项齐全,应填子项不得缺漏。

2检查验收资料应是在按要求内容进行自检的基础上,根据法定程序经有权单位审核签章后的方为有效资料。

3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以及工程实体的检验。

材料必须先试后用。

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必须合格,并应有出厂证明或试验单。

合格证、试(检)验单或记录单的抄件(复印件),应注明原件编号及存放单位、抄件人(复印人)签字、抄件(复印)时间、抄件(复印)单位的签字和盖章。

未取得试验资质的企业(指原材料厂家或分包单位).其材料试(检)验工作必须委托法定检测单位进行。

4国家标准或地方法规规定。

实行见证取样的材料、构配件、工程实体检验等均必须实行见证取样、送样并签字及盖章。

5专业标准或规范对某项试验提出的试验要求其试验方法必须按专业标准或规范提出的试验方法进行,否则该项检(试)验应为无效检(试)验。

6资料表中规定的责任制度,必须按规定要求该加盖公章的加盖公章,该本人签字的本人签字。

签字一律不准代签。

否则为虚假材料、无效材料。

7对工程资料进行涂改、伪造、随意抽撤或损毁、丢失的,应按有关法规予以处罚。

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我国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闭门造车“做资料”目前我国的许多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料都是等工程竣工后闭门造车“做”出来的,甚至有的工程项目试验资料也是在工程竣工后一次性“造”出来的,不取样进行试验。

这样形成和整理而获得的工程资料,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丁程建设的实况,而且失去了控制工程质量和作为工程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重实体工程,轻资料管理的现象;施工资料部管理不严,没有设立专门的资料员;监理单位现场监理不到位,未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施工资料的形成和整理过程;质量监督部门不进行现场抽查或者抽查的不够深入,未检查施工资料;工程检测单位对工程试验没有负到责任,随意出具试验合格报告。

2工程竣工图不符合规范要求目前存在一种情况:有些施工单位将最初的施工图不作任何修改、说明,仅仅盖一个“竣工图章”即作为竣工图存档;有些施工单位即使改变了原来的施工图的结构或未按图施工的工程也没有重新绘制竣工图,只在施工图上稍加说明然后盖上一个“竣工图章”即作为竣工图存档;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利用施工图改绘的竣工图修改说明未引注修改通知编号、修改时间;而有些施工单位将设计变更通知单贴在施丁图上作为竣工图,而且目前这种情况还很普遍地存在于我国的建设(施工)单位。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建筑单位(施工单位)没有设立相关的费用,为了免于超出预算经费,就将施工图作为竣工图或者不愿意重新绘制竣工图(即使施工图发生了改变);相关的施工人员素质差,没有了解到竣工图的价值和作用,从而不重视竣工图的绘制,随便潦草了事: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在收集资料时没有进行把关,使得不合格的、不规范的竣工图存档,并发给了《工程档案合格证》。

3相关的签字不严肃规范笔者通过对工程技术资料的核查发现:有的施工资料的签字相当不严肃规范.应当由不同单位和不同个人签字的,全部由同一个人签字,甚至出现过有的施工单位仿照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人员的笔迹进行签字的情况。

施工资料的签字由不同单位和不同个人负责的本来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施工资料的“失真”情况。

所以代签使得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值得质疑。

一旦建设工程出了质量问题要追查相关单位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时,就很难分清相关责任,从而加大了处理事故的难度。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建筑单位(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方便,懒得找相关单位和人员签字,由自己代笔从而造成签字不严肃规范;建设、监理等单位签字不愿意签字或不及时签字,而上面又要检查资料,相关人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代签;有的建设、监理单位人员极端地不负责任,要施工单位代替自己签名。

4施工资料的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我国各城建档案馆施工资料非常丰富,但利用效率普遍不高,有些人是不知道有存放施工资料的档案,有些人知道却不太愿意去查阅,而宁愿找原来的建设人员进行了解,这样就造成施工资料的利用效率不高,档案资源存在极大浪费。

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工作人员嫌去档案馆查阅资料很麻烦,作风不踏实,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资料条理性不强、繁杂不堪,甚至存在一些不真实甚至错误之处,所以有些人宁愿相信他人的模糊描述和个人记忆,也不愿意相信档案资料。

四、加强市政工程施工资料管理的措施1做好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熟悉施工图纸,提出疑问并解决工程开工前的准备是最重要的,首先熟悉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

从事不同的工作就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抓住重点。

(2)认真学习相关规范及标准,目前市政工程适用的主要施工规范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3)填写和准备工程开工必备的资料。

填写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开工条件验评表、市政工程文明施工开工条件验评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审查表(附七大员责任制)、开工报告、见证取样计划表、检验批划分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准备齐全后就找相关单位办理签字、盖章、审核的手续。

(4)分类存放各种资料。

为便于日后竣工资料的整理,在平日的资料收集过程中就按照档案馆的市政道路(排水)-l-程竣工档案检查清单顺序分类归档;对于施工中与业主、监理等相关单位的来往资料虽不归档,也应分类整理;对于用于施工中的各种表格分编号、单位放好,便于使用时拿取。

工程资料分为施工技术管理材料、工程质量保证材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材料和竣工图四部分。

道路、排水工程资料分开整理,一般道、排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材料放入排水工程资料中。

但技术变更通知单、技术工作联系单、施工记录、混凝土浇注记录、技术交底记录等有道路、排水区分的分别放入道路和排水资料中。

2、工程开工后应着手的工作(1)原材料送检。

开工时原材料必须送市政质监站委托的检测中心检验,取现场有代表性的材料送检测中心试验。

送检应注意做好样品的标识工作,严把质量关,检测合格的材料才允许使用。

(2)同时可进行的收集工作。

将工程预算、测量交桩复核记录、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与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许可证一起归档。

3、施工过程中收集和填报资料的注意事项(1)收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

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会购进各种材料,就需要收集每种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有效的检测报告(有CMA标志的),必须是原件。

有效证件的时间、数量及品种规格必须与材料进场的时间相符,特别是水泥要有28天强度的出厂检验单;钢材的标识、规格与出厂合格证相符。

(2)填报资料。

对于质检资料的填报需填写监理规范用表。

书写要求规范不能涂改,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

或现在常用的中性笔。

监理表格一般一式三份、隐蔽记录与检验批表格一式两份。

按照规范标准的相应工序验收内容填写检验批表格,不同的监理对资料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填写报验资料前应积极与监理沟通,达成一致后填写。

隐蔽记录与检验批表应写明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检验批名称、部位,有分包单位的,须填写分包单位名称、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及施工班组长,另外检验批名称、部位应写明具体的桩号位置、左右半幅(以道路桩号的前进方向来分左右),如没有桩号,也可以周围建筑物或道路方向来区分。

这样便于日后整理资料时更清晰、直观;其内容应符合实际,不能照搬。

例如管道基础中平基管座检验批在规范中归在一起,却是不同的两道工序,且混凝土浇筑时间不同,必须分开填报;填报沟槽开挖隐蔽记录时,应附沟槽开挖断面图,并标注尺寸、当开挖土质较复杂时大致标注土质;当道路中各部位的基础工序报验完毕后,未隐蔽的工序不用填写隐蔽记录(所谓隐蔽工序即被上一道工序所覆盖,如无覆盖即为未隐蔽工序),如快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面层、平侧石、人行道步砖(面层)、预制块护坡等。

填报检验批表时应注意检查项目的选择,因为规范中未包含全部的工序、遇到不同的工序时,一般选择较接近的,例如规范中路基分土方路基、石方路基、路肩、构筑物处理、特殊土路基等,需认真区分;检验批表中填写偏差值时也应注意一些细节,例如路床中平整度这一项的偏差值为15mm,若没到施工现场去实地检测,就容易出现填写负值的错误,一般认为只要是负值就是不合格的偏差值,而用塞尺测出的读数只可能是正值,且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