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 斯密提出的分工思想,直接导致了管理学的 诞生
查理 ·巴贝奇(1792-1871)
• 发展了斯密论点,提出了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 学方面问题,为以后20世纪发展的流水线提供 基础。
• 提出按照生产效率不同来确定报酬的具有刺激 作用的制度,是巴贝奇作出的重要贡献。
• 1、按照工作性质所确定的固定工资;2、按照生产 效率及所作贡献分得的利润;3、为提高劳动效率 而提出建议而所应给予的奖励。
五、组织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序
选择价值标准---文化的核心内容
确定本质体系改造和提升的内容
确定制度文化改造的内容 (包括有形的和无形,如决策规范、人才选拔等) 全员培训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形成文化再塑的认同)
制定实施的步骤和各部门的实施办法。 拟订考核办法和标准 (包括量化、定性和典型三个方面) 指令专门机构付诸实施 分阶段考核评比,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年终的整体工作评价之中, 在考核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发展企业文化。
• 2、管理的社会属性:
• 不同的生产关系、不同的社会文化都会 使管理思想、管理目的以及管理方式呈 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而使管理具有特殊 性和个性。
• 它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它反映了 一定社会形态中统治阶级的要求,受到 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影响和制约。按 统治阶级意志调整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什么说管理学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一、什么是决策?
• 决策概念 • 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如何理解决策?
1、决策主体是 管理者
2、决策的本质是 一个主观的分析 判断过程
• 企业文化由企业价值观念(文化理念)、企业 行为规范、企业形象三部分组成。也就是以精 神文化为核心、行为和制度文化为主体、物质 文化为表象构成的一个体系。
组织文化结构——洋葱模型
象
社会产品和生产经营产品 人们工作的物质环境
影响着社会公众对组织的 印象和承认程度
企业制度约束体现的 价值行为判断标准
行政管理理论小结
• 法约尔提出了管理原则和要素;韦伯探 索了理想的组织安排的蓝图。
• 法约尔和韦伯从不同的背景和不同的角 度试图提出行政管理的方案来管理大规 模组织。
MG2-22
行为科学理论
• 玛丽.帕克.福利特:人性的关注 •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 麦克雷戈:人性的基本假设
1、科学性:
(1)客观性: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管理 活动中的各种规律,而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2)实践性:它所包含的知识都是多年实 践经验的总结,直接目的就是有效地去指导实 践。
(3)理论系统性:各个章节所包含的内容 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 的系统。
(4)真理性:它的许多原则都是经过实践中反
文化 保障
物质 文化
形象化 动态化
员工 表现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在工作中对文化的遵循
核心 价值观
制度化
文化内核
组织价值观;组织评判事物 和指导行为的基本理念、总 体观点和选择方针 文化核心价值观是由企业核 心力量决定的;私营或民营 企业是由老板决定的
四、组织文化的本质特征
以文化人 以人为本 文化主导 难以模仿
• 三大类角色
• 人际关系 • 信息传递 • 决策制定
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三大技能
1、技术技能: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 作所 需要的技术和方法。
2、人际技能:就是与组织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 道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 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管理的二重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因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只 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关的属性。 它是为了组织的共同生产而产生的。它反 映 了社会协作劳动过程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 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社会 结合的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想要达到的目标。
管理的特征
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3、管理必须有目标、职能和层次;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三、管理的主体
• 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 管理者:在组织中拥有正式职位,用组
织授予的制度权力作出决策,负责指挥 别人的活动并承担对组织实现预期目标 作出贡献的责任的各类主管人员。
• 区分管理的职能。
• 区分管理者的三个层级,理解处于组织中不同 层级的管理者的责任
• 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管理者有效扮演这些 角色所需要的技能?
• 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为什么需要管理
人的欲望
投入
资源
无限的
矛盾
有限的
协调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 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 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含义: 第一,四大职能,共同劳动的需要。 第二,协调资源,通过指挥来协调劳动过程。 第三,目的。在指挥的控制下,实现管理者
2.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 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工人和雇主两方面 都必须认识到提高效率对双方都有利,都要来一次 “精神革命”,相互协作,为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努力
4. 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法 为科学工作法
5. 实行“职能工长制” 6.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操作者
不同层次管理者的职能分配
计划 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组织 领导 控制
管理者扮演的三大角色
• 二十世纪60年代末期,亨利·明茨伯格对 5位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得 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 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 两种观点区别:
• 时间框架的区别 • 企业对谁负责
管理伦理
伦理: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标准。它指导着人们 与其他个人或者团体的交往,并向人们提供了一个 判断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或者是否恰当的基准。
管理伦理观:指在管理领域内所涉及的是非规则和准 则,要让管理活动符合伦理。
一个组织的管理伦理观通常都能较为清晰地反映出 在该组织文化中所蕴藏的价值观、态度、信念、语 言以及行为模式等。这一切都是基于组织目标的实 现。所以,管理伦理既是一个个人行为问题,同时 也是一个组织行为问题。
复检验才抽象出来的 ,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 真实反映,是一种科学知识。 (5)发展性:处于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并 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修正,使之能够更 有效地去指导实践。
因此,管理学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 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2、艺术性:需要灵活运用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管理学发展史
早期管理思想 古典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派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生产的组织, 劳动力的招募、训练与激励问题 纪律的维持问题 日益普及 早期研究 经验管理思想 发明热 科学管理思想
组织环境中的因素
一般环境
技术因素
任务环境
竞争对手
社会文化因素
一般环境 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 中的各类组织均面对的 环境
供应商 组织
分销商
消费者
任务环境 影响着组织获取资源和 提供产出的能力。与组 织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
政治与法律 因素
经济因素
第八章 管理决策 学习目标:
•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 决策的特点与类型 • 决策的理论 • 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 决策方法
•罗伯特 ·欧文(Robert Owen)英国空想 社会主义者
• 自相矛盾的人物;
• 提出生产中重视人的作用和尊重人的地位, 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小结:
• 欧文从社会角度探讨工厂经营中的阶级 合作,巴贝奇从技术角度探讨生产管理 中的阶级合作。
• 这些管理思想虽然不系统、不全面,没 有形成专门的管理理论和学派,但是对 于促进生产和以后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和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课程串讲
导论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沿革 第三章原理 第四章方法
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Fra bibliotek创新产出
环境调查、决策、计划 组织结构设计、人员配备、 组织力量的整合、组织变革 领导、激励、沟通
控制活动和控制方法
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本章的主要内容
• 描述管理是什么?管理为什么重要?管理者都 在做什么?他们如何高效的利用组织资源以实 现组织目标?
三、几种不同的伦理观
• 伦理的功利观 • 伦理的权力观 • 伦理的公平观 • 伦理的综合社会契约观
四、影响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因素
道德困境
道德发展 阶段
个人特征
问题强度
管理者
道德/非道德 行为
结构变量
组织文化
第六章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概念
• 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 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以共同的价值观为核 心而形成的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 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形象等
• 组织环境:
• 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但对管理者获取和利 用资源的能力具有影响的力量和条件的组合。
• 组织环境资源:
• 组织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所需要的原材料、 技术人员、购买产品和服务并为组织提供资 金来源的消费者等群体。
开放系统观:丹尼尔.卡茨
投入阶段
•原材料 •资金和资产 •人力资源
组织从 外部环境中 获取资源
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
环境因素 生产效率低下
精神革命
定额管理
提
目的
高 生
产
效
率
科学工作方法
标准化管理
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