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约束边缘构件解析

约束边缘构件解析

常见边缘暗柱详解
1、平法中的边缘构件
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高抗震等级时采用约束边缘构件,低抗震等级时采用构造边缘构件。

因此我们常见的图纸楼层表中会用括号扩起注明(约束区)。

而楼层高出位置一般是构造边缘。

由于构造边缘简单,无毒无危害,在这大致讲一下约束边缘。

2、软件中的处理。

约束边缘构件根据设计单位,有不同的风格。

如下:
案例一:
这种设计可以看到分为阴影区和非阴影区。

一般会在说明中作如下说明:
λv/2区域为阴影区,详见柱大样详图。

边缘构件和框架柱内的拉筋植筋及间距同相应箍筋植筋及间距………
这句话通俗来讲就是阴影区该怎么样怎么样,做成普通暗柱。

非阴影的λv/2区域纵筋同剪力墙钢筋,而拉筋是同柱(暗柱)的箍筋规格。

那么在广联达中就存在两种画法:
第一种方法:
1、暗柱如图绘制轮廓,剪力墙照常布置,不同的拉筋输入在其他钢筋中。

但此种方法有个弊端,就是剪力墙本身在λv/2区域的拉筋不会扣除,这部分的拉筋会重复计算。

第二种方法:(如下绘制轮廓)
将λv/2区域画入暗柱,单独设置此部分的拉筋及纵筋规格。

这样的话,由于暗柱和剪力墙重合部分是全部扣除剪力墙的,拉筋不会重复计算。

弊端是由于λv/2区域的拉筋间距是独立的,精确布置边筋不好设置(GGJ2013有所改善)
综合来看的话,方法二是目前比较稳妥的。

第二种约束边缘设计
这种设计是最让人抓狂的,也就是墙身水平筋形成封闭箍筋。

并于暗柱自身箍筋一起构成完整短肢剪力墙后。

再与附加钢筋隔一布一进行绘制。

具体可以参照右边的图。

那这种的话,因为懒,我就不截图了,只写下来。

大家凭空想想。

首先可以参考,附加箍筋和自身箍筋的规格。

如果规格一样。

如上图,那么间距缩小一倍处理。

那么就是个人性化的设计。

省事非常多。

第二种是两边箍筋规格不一样。

那么观察上图,右边附加箍筋区域一般是由完整暗柱箍筋构成的。

那么就以附加箍筋作为暗柱的钢筋定义暗柱。

剪力墙钢筋照常绘制,默认来说端部是封边15d,转角是外侧连续通过,内侧弯折15d。

把节点改为墙后减两个保护层的宽度即为封闭。

(当然也是因为懒,我一般也不改,出入不大)。

那么只剩下左侧图的水平方向的大箍筋和拉筋没有处理,输入到其他钢筋处理。

我曾经天方夜谭的教人在编辑钢筋中复制一份出来,然后改直径。

现在想想真是折磨人的一种做法,在此忏悔。

其他钢筋无论是对量还是干嘛的都要方便很多,很强大。

以上,结束了。

By 喻工
2014.04.29
希望大家在群里多交流,空闲了问题统一做整理做成这样的文档。

当然,空闲的时候不多。

O(∩_∩)o 哈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