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操作规程

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操作规程

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法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抗生素微生物测定操作规程,便于操作者正确进行抗生素效价测定。

2.适用范围:适用于抗生素的效价测定。

3.责任人:QC质量检验员4.正文:4.1 仪器设备与试液:4.1.1 仪器设备4.1.1.1 操作室:应在抗生素检定室中进行。

4.1.1.2 超净工作台:(用于菌种的接种或传代)4.1.1.3 恒温培养箱:隔板上可备有带孔的玻璃板并垫平。

4.1.1.4 电热鼓风干燥箱4.1.1.5 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4.1.1.6 电热恒温水浴锅4.1.1.7 天平:分析天平,感量0.1mg4.1.1.8 游标卡尺:精度0.05mm,长度125mm。

4.1.1.9 双碟:为硬质玻璃培养平皿,内径90mm,高16~17mm,碟底厚薄均匀水平,无气泡。

4.1.1.10 陶瓦盖:内径约130mm,外径108mm,平坦,吸水性强。

4.1.1.11 钢管:内径(6.0±0.1)mm 或(7.8±0.1),高(10.0±0.1)mm,每套钢管重量差异不超过±0.05g,内外壁及两端面光滑平坦,管壁厚薄一致。

4.1.1.12 钢管放置器:置于半无菌操作间内,应保持清洁,防止抗生素污染。

可定期按钢管放置器操作规程进行消毒。

4.1.1.13 毛细滴管:用玻璃管拉制,管口光滑。

4.1.1.14 称量瓶:25ml、50ml、100ml、200ml、250ml4.1.1.15 刻度吸管:1ml、2ml、5ml、10ml、20ml4.1.1.16 移液管2ml、5ml、10ml、20ml4.1.1.17 其他玻璃仪器4.1.2 试液:41.2.1 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pH 6.0)、磷酸盐缓冲液(pH 7.8)4.1.2.2 生理盐水4.1.2.3 0.1%新洁尔灭4.1.2.4 5%石炭酸4.1.2.5 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4.1.2.6 3%煤酚皂溶液4.1.3 培养基:培养基Ⅰ、培养基Ⅱ、培养基Ⅵ4.1.4 试验用菌种:检定用标准菌种,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为冷冻干燥菌种,其复苏、接种与保存均参照《菌种复苏操作规程》、《菌种接种操作规程》。

4.1.4.1 枯草芽孢杆菌(63501)4.1.4.2 短小芽孢杆菌(63202)4.1.4.3 藤黄微球菌(28001)4.2 试验前准备:4.2.1 试液配制:4.2.1.1 缓冲液:制备缓冲液的试剂应为分析纯。

4.2.1.1.1 磷酸盐缓冲液(pH 6.0):取磷酸氢二钾2g与磷酸二氢钾8g,加水使成1000ml,滤过,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分装时不宜超过容器的2/3),置于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经121℃蒸汽灭菌30分钟备用。

4.2.1.1.2 磷酸盐缓冲液(pH 7.8)取磷酸氢二钾5.59g与磷酸二氢钾0.41g,加水使成1000ml,滤过。

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分装时不宜超过容器的2/3),置于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经121℃蒸汽灭菌30分钟备用。

4.2.1.2 灭菌生理盐水:取氯化钠9g,加水使成1000ml,滤过。

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分装时不宜超过容器的2/3),置于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经121℃蒸汽灭菌30分钟备用。

4.2.1.3 0.1%新洁尔灭:配制方法参照《微生物实验试剂制备操作规程》。

4.2.1.4 5%石炭酸:配制方法参照《微生物实验试剂制备操作规程》。

4.2.1.5 75%乙醇溶液:(配制酒精棉球用):配制方法参照《微生物实验试剂制备操作规程》。

4.2.1.6 3%煤酚皂溶液:配制方法参照《微生物实验试剂制备操作规程》。

4.2.2 培养基的准备:4.2.2.1 培养基Ⅰ:参照《培养基制备操作规程》制备,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分装时不宜超过容器的2/3),置于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经121℃蒸汽灭菌30分钟备用。

4.2.2.2 培养基Ⅱ:参照《培养基制备操作规程》制备,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分装时不宜超过容器的2/3),置于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经121℃蒸汽灭菌30分钟备用。

4.2.2.3 培养基Ⅵ:参照《培养基制备操作规程》制备,分装于500ml三角瓶中(分装时不宜超过容器的2/3),置于电热压力蒸汽灭菌器,经121℃蒸汽灭菌30分钟备用。

4.2.3 菌悬液的制备:4.2.3.1 枯草芽孢杆菌(63501)悬液:取枯草芽孢杆菌工作用菌种普通斜面培养物加灭菌水1~2ml将菌苔洗下,制成悬液,用灭菌吸管将此悬液接种到盛有普通琼脂培养基的扁培养瓶内,均匀摊布,在35~37℃培养7日,取菌苔少许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应有芽孢85%以上,用灭菌水将芽孢洗下,制成芽孢悬液,合并至灭菌大试管内,在70~75℃水浴内加热30分钟将菌体杀死,待冷后放冰箱贮藏为浓菌液。

日常用菌悬液:取上述浓菌液,用灭菌水1:3稀释至灭菌试管中,冰箱保存备用。

4.2.3.2 短小芽孢杆菌(63202)悬液:取短小芽孢杆菌工作用菌种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照上述方法制备芽孢悬液。

4.2.3.3 藤黄微球菌(28001)悬液:取藤黄微球菌工作菌种的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用1ml培养基Ⅲ将菌苔洗下,用吸管移至盛有普通琼脂培养基的扁培养瓶中,将菌液布满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反放于培养箱中26~27℃培养24小时后,取出用吸管吸取培养基Ⅲ5ml,至培养瓶中,将菌苔洗下,合并菌液至灭菌大管中备用。

该菌液在冰箱中保存,可使用1~2月。

试验菌的菌龄对抑菌圈边缘清晰度有一定影响,保持菌种的新鲜,对易变的菌株如藤黄微球菌等在制备菌液前进行单菌落的分离,选择型菌落以保持菌悬液中菌群的一致性,所得抑菌圈边缘清晰、整齐。

4.2.4 仪器的准备:4.2.4.1 双碟:4.2.4.1.1 碟底平度检查:未使用过的双碟应进行碟底平度检查,其方法为:将双碟放在水平台上,下垫一张白纸,碟内加水2~3ml再滴加蓝墨水,观察蓝色深浅是否一致。

4.2.4.1.2 将洁净干燥的平皿叠放整齐,每10个包成一包,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内150~160℃干热灭菌2小时,备用。

4.2.4.2 陶瓦盖:每10个包成一包,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内150~160℃干热灭菌2小时,备用。

4.2.4.3 钢管:置铝制饭盒内,于电热鼓风干燥箱内150~160℃干热灭菌2小时,备用。

4.2.4.4 灭菌刻度吸管:先用少许棉花塞于吸管口端,塞进的棉花尖大小适度,太小则松,吹吸时将随同气流上下移动而失去作用,太大则紧,致阻塞空气的流通而使吹吸不便,最后将吸管一一分别用纸包裹,再用牛皮纸每10支包成一束(包装吸管口端恒位于包扎纸张折叠的一端),120℃以上干燥灭菌2小时或121℃蒸汽灭菌30分钟,备用。

4.2.4.5 毛细滴管:置铝制饭盒中,在120℃干燥3小时后备用。

4.2.4.6 称量瓶:在120℃干热3小时,待冷至70~60℃时,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4.2.4.7 其他玻璃仪器:每次应用前应按玻璃仪器清洁规程进行清洁备用。

4.3 试验操作:(各品种抗生素试验设计参照表一)4.3.1 试验溶液的制备:4.3.1.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标准品的使用和保存,应按照标准品说明书的规定,临用时按其理论值称取一定量,稀释成约1000u/ml的溶液。

4.3.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或量)取供试品适量,用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溶剂溶解后,再按估计效价或标示量稀释至与标准品相当的浓度。

4.3.1.3 称量前,将标准品从冰箱取出,使与室温平衡,供试品应放于干燥器内至少30分钟方可称取。

4.3.1.4 称量:按称量法操作规程进行称量,供试品与标准品应用同一天平。

4.3.1.5 标准品与供试品的称量最好一次取样称取,不得将已取出的标准品或供试品倒回原容器内,标准品称量不可少于20mg,取样后立即将称量瓶及被称物盖好,以免吸水。

称样量的计算:W=V×C P式中:W为需称取标准品或供试品的重量(mg)V为溶解标准品或供试品制成浓溶液时用容量瓶的体积量(ml);C为标准品或供试品浓溶液的浓度(u/ml或u/mg);P为标准品的纯度或供试品的估计效价(u/mg或μg/mg)4.3.1.6 稀释:稀释操作应遵照容量分析的操作规程。

4.3.1.6.1 从冰箱中取出的标准品溶液,必须先在室温放置,使其温度达到室温后,方可量取。

4.3.1.6.2 标准品与供试品溶液的稀释应采用容量瓶,每步稀释,取样量不得少于2ml为宜,稀释步骤一般不超过3步。

举例:取浓溶液1000u/ml第一步取5ml(1000u/ml)→50ml容量瓶→100u/ml取5ml(100u/ml) →50ml容量瓶→10u/ml(H)取5ml(100u/ml) →100ml容量瓶→5u/ml(L)4.3.1.6.3 每次吸取溶液用密刻度玻璃吸管,量取溶液前要用被量液流洗吸管2~3次,吸取样品溶液后,用滤纸将外壁多余液体擦去,从起始刻度开始放溶液。

4.3.1.6.4 稀释标准品与供试品用的缓冲液应同一批和同瓶,以免因PH或浓度不同影响测定结果。

4.3.1.6.5 稀释时,每次加液至容量瓶近刻度前,稍放置片刻,待瓶壁的液体完全流下,再准确补加至刻度。

4.3.1.6.6 采用二剂量法时标准品与供试品高、低溶液浓度之比为2:1或4:1,所选用的浓度必须在剂量反应直线范围内。

4.3.2 培养基的融化: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在水浴中加热至融化(应避免直火加热)。

4.3.3 操作人员将准备好的实验用品移至半无菌操作间,用75%酒精棉球擦拭工作台面及消毒双手。

4.3.4 双碟的制备:在半无菌室内进行,应注意微生物及抗生素的污染,4.3.4.1 底层:用灭菌的大口吸管(20ml),吸取已融化的培养基20ml注入双碟内,等凝固后更换干燥的陶瓦盖,放于35~37℃培养箱中保温,使易于摊布菌层。

4.3.4.2 菌层:取出试验用菌悬液,按已试验妥的菌量(二剂量法标准品溶液的高浓度所致的抑菌圈直径在18~24mm),用灭菌吸管吸取菌悬液加入已融化并保温在水浴中(一般细菌48~50℃,芽孢可至60℃)的培养基内,摇匀作为菌层用。

用灭菌大口10ml吸管,吸取菌层培养基5ml,使均匀摊布在底层培养基上,置水平台上,用陶瓦圆盖覆盖,放置20~30分钟,待凝固,备用。

4.3.4.3 放置钢管:用钢管放置器将干热灭菌的镊子将钢管装于玻璃管中,放于钢管放置器上,将双碟打开,放入双碟台上,托起双碟台,使钢管平稳落在培养基上,注意使各个钢管下落的高度基本一致。

钢管放妥后,应使双碟静置5~10分钟,使钢管在琼脂内稍下沉稳定后,再开始滴加抗生素溶液。

4.3.5 滴加抗生素溶液:4.3.5.1 每批供试品取4~10个双碟,滴加溶液用毛细滴管,在滴加之前须用滴加液洗2~3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