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语文教与学同步导练(七)(阅读专项训练)本卷共二道大题满分100分时量10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60分,每小题3分)(一)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糸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
缺了一根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
”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
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阅读选文第一二段,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我”预感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为什么用“……”代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爸爸的花儿落了”指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会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 P3)回答问题:5、“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6、这段文字一共写了种景物,由菜畦写到皂荚树,是按照由处到_处的顺序写的。
从菜畦、石井栏、皂荚树写到鸣蝉、黄蜂、叫天子,是按照由物到物的顺序写的。
7、这段文字写的是8、“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童年时的四件趣事:、、、摘覆盆子。
9、“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了手法,写出了百草园的乐趣。
(三)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
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方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说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
“文革”初期,他所有的研究所(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0、奥本海默与邓稼先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是______________;邓稼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把美国的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对比着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13、文中列举邓稼先在“文革”中的两件事正是为了说明什么?(四)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他们疲倦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履。
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3月21日,他们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
但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使他们无法离开帐篷。
每天晚上他们都希望第二天能到达目的地,可是到了第二天,除了吃掉一天的口粮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第二个明天。
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任何希望都破灭了。
他们现在只能在两种死法中间进行选择:是饿死还是冻死。
四周是白茫茫的原始世界,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
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
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高尚。
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4.上面语段选自(国别)作家的《》,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创作方面。
其人物传记被我国教育部规定为中学生必读作品。
15.请给上面语段拟一个小标题。
答:16.这段文字描写他们的身体状况是。
他们的物质供应状况是。
天气情况是。
这种情况表明。
面对这一切,他们做出的选择是17.对于死的态度,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或”,李清照说“生,死”,王维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文天祥说“人生,留取”……你认为本文段的主旨与谁的诗意比较吻合?说明理由。
18.你是如何理解上面语段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的?(五)动物的忧伤[苏]谢尔盖耶夫著万正忠罗逊译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
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
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
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
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
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促安慰。
譬如,猴子就喜欢把我们当成它们的兄弟。
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
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有很多鱼也喜欢群居。
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亡。
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
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
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
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
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
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
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成成虫。
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那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
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
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
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
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生活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19.第二、三段中加点的“可怕”、“残酷”两个词语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20.文中写到猴子跟人很合得来是为了说明()A、猴子比鲁滨逊更能适应孤独和寂寞。
B.猴子跟鲁滨逊一样都是高等动物。
C.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
D.猴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1.“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
”这句话应放在四至七段的哪一段前面?为什么?22.“掉队的毛虫”不久以后就会死亡的是亨利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23.“寂寞对于低等动物来说更难忍受”的原因是什么?24.文中提到的哪些现象是说明动物具有社会性的?(六)太阳和霓虹灯①这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二天,这一天的任务是采访三位文化艺术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