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学问贵从有恒来
读罢领导某同志干部应当多读书一文,反复思量,感触良多。
当前领导干部读书蔚然成风,读书札记多则多矣,只是多从读书方法与种类加以探讨,而本文作者独能高屋建瓴的从读书入手,上升到做学问态度的高度进行讨论概括,这就令人茅塞豁然顿开,不但说明了读书应有的态度,也真正阐明了领导干部读书之目的,即是形成工作职能相关的学问。
提及学问,许多人的认识里至今仍旧存在一些谬误与偏差,认为学问就是皓首穷经,营守书斋里搞出来的那一套不切实际的东西。
其实如文中所言,大从一个政府的执政能力,中到诸如思想宣传部门的工作水平,小到一个宣传干部的价值观乃至能力诸多方面的自身素养,归根结底都是非常现实的学问。
文中作者阐述读书对一个党员干部形成各方面学问的重要性,可谓语重心长,无微不至。
大气候方面,是环境改革多元化深入之需要;小气候方面,则是对个人政治素养及业务技能的要求。
身为一个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切不可不学无术,必须有系统的学问,才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才能有所建树。
学问从哪里来?作者广征博引,纲目并举,论证了学问的重要途径即读书的重要性,更是强调了党员干部读书应有的认识及态度。
其中微言大义,阐述了党员干部读书,不仅仅应看做是单纯的读书,而是应视为工作乃至个人修养的一部分。
唯有领会到这个道理,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读书求学的观念,才能彻底摆脱我们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重短期轻长远的浮躁心理,才能切实养成脚踏实地,潜心求学从而学以致用的读书态度,才能领会文中作者强调的读书贵在持之以恒的良苦用意。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不仅仅是读书,我们在现实当中,很多工作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读书求学更是如此。
有些人在开始的时候也的确能立志求学,也能认真刻苦一段时间,可是时间长了坚持不下来,或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就放弃了,这不仅不能形成自己业务与修养上的学问,更不利于良好求学习惯与工作态度的养成。
文中作者对此做了剖析,并谆谆教诲部分干部同志应及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政绩观,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对干部读书的要求与期望,对读书求学立起恒心恒志,不可一曝十寒。
事实上,如文中作者所举例,古今中外,成功有学之人必有恒心。
无论学习、工作,都要有持之以恒的耐性。
读书求学兼以致用这样一件复杂而系统的事,如果没有作者要求的那颗恒心,是无法完成的。
先贤“只要功流传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就是求学求知贵有恒的典型,时至今日令人受益良多。
读书只有坚持,才能从书中领悟事理的精华,才能更多的灵感闪出来,对我们的实践工作有所启示与创新。
没有以恒心一以贯之的去求知,就不会得到对事理的认知,就无法掌握事物的规律,也无从形成自己的学问。
我国有一句谚语,“立志无恒,终身事无成。
”这些经验之谈,深刻地说明了恒心的重要性。
由本文作者对恒心的论述,我联想到古今中外,无数先贤哲人以几十年如一日的无上恒心,读书立言,探索求知,终成学问流传至今的事迹。
马克思读书著述,历四十年写成煌煌巨著《资本论》。
晋时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十八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李时珍经历三十余年,读医学书典八百余种,笔记累上千万字,游历七省,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指导性著作《本草纲目》。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几乎历经半生,写出了《物种起源》,奠定了现代物种学进化论的基础。
文中作者对为人做事必须持之以恒的论述,已经从读书这样一个狭义的求知的途径,深化扩展到了读书历事的各个方面,上升到了普遍的认知途径,概括出了这些认知途径中所必须持的同一种态度,即持之以恒。
由此可见,要求得一种学问,成就一番事业,无论读书工作,都需要持久的恒心。
尤其是在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面对日新月异的环境,经历千辛万苦后,改革开放的事业已经曙光在望时,就更需要恒心了。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我们在当前倡议的党员干
部读书、读好书,目的除了不断强化自己各方面素质之外,也就是要培养自己求学工作方面的恒心。
命运之神必将垂青于自强而有恒心者,让我们树立恒心,真正从求学求知、持之以恒的高度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