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道路交通.

居住区道路交通.


(二)、静态交通的组织
静态交通主要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
自行车 交通工具
小汽车
存放方式
半地下 地下
地面
1、自行车存车设施的规划布置
停车场位置选择 :以中小型规模、分散 与就近设置为主。在人流集中场所的四 周设置固定的专用自行车停车场 。 停放方式:垂直式和斜放式 基本要求:自行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 于两个,出入口宽度满足两辆车同时进 出,一般为2.5~3.5m。场内停车区 应分组安排,每组场地长度以15~20m 为宜。
第八节
居住区道路和停车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及基本要求
(一)、道路的类型 两种:车行路 步行路
(二) 、分级、宽度与断面形式 分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和宅间小路 居住区级: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作用: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联系,红线宽 度20~30米,车行道宽度≥9米,人行道2~4米 居住小区级道路: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作用:①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 系,②小区内外联系的主要通路,红线10~14米,车行道6~9米,人行 道1.5~2米 居住组团级道路:是居住区内的支路,作用: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 红线8~10,车行道3~5米
2、小汽车存车方式的规划布置 设计标准:在经济发达地区,汽车停车位 应按居住建筑面积100~200m2,设置1个 车位。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居住区内汽车 停车位按居住建筑面积200~300m2设置1 个车位。地面停车位不应大于总停车位的 10%。别墅区住宅要求每户l一2个车位。 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 停放方式:平行式 布置方式 垂直式 斜列式 相对集中布置 分散式布置 集中和分散相结合布置
汽车库的基本要求:出入口——地上汽车库, 停车位大于50辆时,出入口不少于2个;地 下车库当停车位大于100辆时,出入口不少 于2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m,单 向车道宽度不小于4m,双向车道不小于7m; 汽车库出入口离城市道路布局
动态交通组织 居住区交通 静态交通组织
(一)、动态交通组织
人车分行
分为
人车混行
两种基本形式
1、人车分行的交通组织形式
由步行和车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 目的:保证住宅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与安全
适用范围:适用于私人小汽车较多的国家和地区
路网布局上遵循的原则: a.步行道路与车行道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立的 路网系统 b.车行路分级明确,可围绕住宅区或住宅群落布置,并以枝壮尽端路或 环状近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 c.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适当数量的停车位,尽端路应设回车场地 d.步行路应贯穿住宅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
来,起到连接住宅院落、住家私院和住户起居室的作用
2、人车混行与局部分行
机动车和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上通行 适用范围:适用于私人小汽车不多的 国家和地区
3、居住区道路网络布局
规则式
自由式 混合式
规则的道路网络有格网状、环状(半环状)、放射状、风车状等,一般用在地形较平坦的 居住区。自由式道路网络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用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居住区 ,混合式 道路网络则是多种形式的组合,一般用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居住区。
宅前小路:通向各户和各单元门前的小路,宽度2.5~3米,连接高层住宅时 不小于3.5米
居住区道路的断面形式
(三)、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要求
1、尽可能结合地形和现有建筑与道路,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2、道路的宽度,居住区道路各构成部分的最小宽度为: ①机动车车行道单车道宽3~3.5m,双车道宽6—6.5m。 ②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 ③布置单排行道树的人行道最小宽度为1.5m,并按0.5m的倍数递 增.其中专供行人通行的人行步道最小宽度为o.75~1m。 3、出入口布置,机动车出行一般不允许布置在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 城市道路交叉口70m范围内不宜布置机动车出入口。居住区道路与城市次 干道、支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交叉口转角处的缘石宜做成圆 曲线或复曲线 ;每个小区至少有两个车行出入口,且机动车道出入口的间 距不应小于150m。当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 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 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 。 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 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