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象湖项目简报一、南昌房地产宏观市场分析[特征:发展取得“五项突破”]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首次突破100亿元2005年南昌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在上年高位增长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全年完成投资达到110.12亿元,同比增长29.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2亿元,同比增长22.5%。
2005年,南昌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21%,占全市GDP的比重达11%,与上年持平。
另据市地税局和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地税收入8.57亿元,较上年多征2.27亿元,增长36%;完成房地产契税收入4.51亿元,比上年多征0.66亿元,增长17%。
两项税收合计达13.08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10.4%,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仅仅加上与其密切相关的建筑业,“两业”产生的地税收入已占到地税收入总量的一半,增量更是接近占到三分之二。
这些数据表明房地产业在南昌市经济发展中的贡献显著,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2、商品房销售金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在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下,2005年南昌市商品房销售保持了平稳态势,全市(含四县)商品房预销售金额达110.97亿元,较上年增长16.34%;其中商品住宅预销售金额98亿元,较上年增长24.1%。
2005年全市市区商品房预销售金额87亿元,较上年增长11.8%。
其中商品住宅预销售金额77亿元,较上年增长19.8%。
3、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首次突破400万平方米2005年全市(含四县)商品房预销售面积达41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5.6%;其中商品住宅预销售32352套,较上年增长17.5%,面积380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9.3%。
2005年全市市区商品房预销售面积282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8%;其中商品住宅预销售22348套,较上年增长15.6%,面积259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5.7%。
2005年全市市区商品住宅销售总量中,本市居民购买的比重达85%,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本地居民购房比重的上升,说明住房消费得到有效拉动,自住型消费占了主导地位,投资性需求、投机性需求均得到有效遏制。
4、存量房交易套数首次突破2.5万套,存量房交易面积突破250万平方米南昌市存量房市场依然活跃,交易量平稳上升。
2005年全市(含四县)共完成存量房交易25100件,较上年增长15.39%,完成存量房交易面积251.7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86%,其中存量住房23277套,面积199.66万平方米,分别较上年增长14.43%和11.17%。
2005年全市市区共完成存量房交易面积191.23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19.38%;其中存量住房18506套,面积146.44万平方米,分别较上年增长13.23%和12.60%。
5、住房公积金贷款额首次突破7亿元,达到7.21亿元,当年贷款额首次超过当年归集额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数据显示,2005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稳步增长。
截止2005年末南昌市商业银行自营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162.2亿元,比年初增26.4亿元,同比多增5.7亿元。
从贷款结构分析,全年共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83.2亿元,同比增长4.5%。
同时受需求拉动和政策导向作用,个人住房贷款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全年共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2.3亿元,较上年增长24.6%。
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南昌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累计为148.7亿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国内贷款20.1亿元,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3.5%,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达22.8%,定金及预售款占比重的40.7%。
从资金来源情况看,银行贷款比重下降,与上年相比,降幅为1.5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定金及预售款比重有所上升,增幅分别为2.3个百分点和5.3个百分点。
[特征:市场实现“三个基本”]1、市场供需基本平衡2005年,南昌市房地产完成投资总额110.12亿元,同比增长29.3%,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较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表明宏观调控见到成效,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商品房销售金额达到110.97亿元;2005年全市(含四县)商品房竣工面积413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09.9万平方米。
投资总额和销售金额基本持平,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也基本持平。
由此可见,2005年南昌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另外,2005年,南昌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1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4%;其中住宅9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4%。
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5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2%;其中住宅40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3%。
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高位增长对于拉动投资、保持市场后续供应量,满足市场消费需求将产生积极作用。
2、住房结构基本合理2005年,南昌市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南昌实际,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制定了普通住房标准。
2005年,南昌市商品房竣工面积413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竣工面积339万平方米,比重达82%;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09.9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住宅(即单价在3600元/平方米以下且单套建筑面积在144平方米以下的商品住房)销售面积258.8万平方米,比重占到了63%。
南昌市的住房结构还是基本合理的。
根据南昌市国土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南昌市本级新增房地产用地63宗,面积5361亩,交易金额58.44亿元,平均成交价为109万元/亩,规划建筑面积783万平方米。
2005年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供应量是上年的3倍,供地速度增长较快。
2005年全市市区核准商品房(不含经济适用房)上市面积27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233万平方米;2005年全市市区完成商品房(不含经济适用房)登记销售面积24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登记销售面积225万平方米。
2005年,市区核准新上市商品房和商品房住宅面积均超过同期登记销售面积,商品房和商品住宅供求比分别为1.09:1和1.04:1。
表明商品房市场的供求关系已发生变化,由供小于求转向供略大于求3、住房价格基本稳定2005年,南昌市(含四县)商品房预销售均价为2707.25元/平方米,较上年上涨10.16%,月环比平均涨幅为0.85%,其中商品住房预销售均价为2567.01元/平方米,较上年上涨13.60%,月环比平均涨幅为1.49%。
全年市区商品房预销售均价为3085.16元/平方米,较上年上涨9.91%,月环比平均涨幅为1.46%;其中商品住房预销售均价为2958.80元/平方米,较上年上涨13.32%。
2005年第一季度市区商品住房预销售均价为2871元/平方米,第二季度为314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9.5%,第三季度为318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21%,第四季度为3197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47%。
房价走势稳中趋升,但涨幅逐渐回落。
2005年南昌市房价涨幅低于全市GDP增幅6.64个百分点,也低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64个百分点,房价涨幅仍在合理范围之内。
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南昌市房价排列第五,涨幅排列第四。
附:中部六省会城市2005年房地产业主要数据2005年,为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稳定住房价格和调整住房结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南昌房地产市场发展取得了“五项突破”,实现了“三个基本”,总体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6年,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目标为根据“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多点组团推进”的城市空间布局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成片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适度调控市、县住宅楼盘的建设规模,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价值化。
在南昌市“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多点组团推进”的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下,南昌正经历着“由单核中心向多核中心”的转变二、南昌二手房市场分析[特征:城区二手房交易依旧火暴,单价直逼一手房]至2005年第三季度结束,南昌市区共完成二手房交易14138套,而同时期的市区一手房交易为12547套,市区二手房交易套数首次超过一手房。
这一突破在南昌还是第一次。
2005年三季度,南昌市(含四县)二手房交易均价为2801元/平方米。
而2005年三季度,南昌市(含四县)一手房预销售均价为2834元/平方米,两者仅相差33元。
一些交通便利、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地段二手房价已超过了3500元/平方米,有的更是达到了3800元/平方米,与新推出的一手房均价相差无几。
三、区域市场分析[关键词:象湖新城]在南昌市“一江两岸、一核五片、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多点组团推进”的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下,南昌正经历着“由单核中心向多核中心”的转变。
根据南昌市“一核五片”的总体规划,城南被市规划委员会定位为“以产业为支撑的开放式城市副中心”,具体目标是“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整个区域内的多样功能进行整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完善城市机能,把南昌市城南城区建设成为产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水准较高的城市综合区。
”这一决策给城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象湖新城”正处于这个城市副中心的居住功能核心区。
“象湖新城”与南昌市高速外环线相隔,是朝阳洲地区自然延伸的重要地区。
具体范围是:南隔堤(高速外环线)以南、雄溪河以西、赣江以东,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2平方公里。
其总体定位从南昌市城市总体功能出发,志在打造一个自然、生态、健康,以高尚居住、休闲娱乐、商业服务为主的新型城区。
地块内部水系相连,阡陌纵横,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用地地势较为平坦,大致呈西高东低走势,目前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
规划区西望赣江,北靠象湖,与象湖风景区紧紧相连。
区域内水质清澈、缓缓流淌的雄溪河、抚河及其丰富的水系和绿色植物,利于营造自然、生态、健康的城区环境。
该区可借助南昌市的发展,带动全区的发展。
特别是生米大桥的修建,使该区域与昌北红谷滩新区的联系更加便捷。
另外,作为南昌市放射状快速路之一的桃花路在用地内穿过,与南昌市南部环城高速相接,是南昌市南部出入口,这为该区域的发展带来一定契机。
根据已知的规划目标,“象湖新城”将大力保护象湖新城区域内天赋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
建构大尺度自然空间与中微观环境相结合的城市生态架,在不超越适宜自然生态,自我修复的环境开发容量下,协调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新城区与自然生态的共融、共生、共长。
同时,充分挖掘发扬新城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提高城市自然与人文环境品位,建设配套齐全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越,最适合人居住的综合新城。
“象湖新城”空间形态——“自然”、“城市”由于象湖新区地处城市边缘,该地区从整体上讲应该呈现一种城市形态与自然形态相融合的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