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二讲 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第二讲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等级考内容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一)森林资源现状及作用1.分布及现状(1)分布:①亚寒带针叶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俄罗斯、加拿大。

②热带雨林(原始林)主要分布: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1)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产品。

(2)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

3.森林破坏的后果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4.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二)热带雨林的现状1.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的生态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2.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被毁的原因:(2)开发计划:(三)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森林大规模开发导致破坏,产生严重问题。

2.森林是重要生态系统,应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1.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①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②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功能美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2.湿地资源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3)案例——洞庭湖萎缩①原因:泥沙淤积严重,大规模围湖造田。

②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环境问题增多。

3.保护湿地(1)必要性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洞庭湖区)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措施,洞庭湖变“大”了。

抓住湿地、森林的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主要从对气候的调节、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环境的美化、净化,减轻自然灾害、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农田保护,改善水文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抓住湿地、森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分析问题表现:湿地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萎缩、消失及污染严重;森林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破坏严重,两者都会导致生态功能退化,使生态失衡。

(2)分析问题成因:湿地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类围湖造田、破坏植被导致河湖淤积,污水任意排放导致湿地污染;而森林破坏问题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肆意开垦导致的。

抓住对湿地、森林的保护、开发措施进行分析对湿地、森林首先应是保护,主要表现为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健全保护法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管理力度,其次是合理开发,应退耕还湿、还林,植树造林;最后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分布,减少人类产业活动干预,进行科学的保护性开发等。

[典题例析](2016·全国卷Ⅲ·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如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题规范]一、知其地——在哪里由材料及图示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密。

二、审其问——答什么在回答第(1)问时,抓住关键词进行知识的链接:富含腐殖质——植被茂密,生物量大;泥沙含量少——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森林资源保护较好。

第(2)问属开放性设问,只要理由能够支持观点,且符合实际即可,综合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三、析其材——用何答第(1)问,首先明确该题要从河水腐殖质多和含沙量少两个方面回答,其次注意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流域的主要差别:一是有无沼泽,二是流域等高线的密集程度。

腐殖质是生物遗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因此分析腐殖质多的原因既要考虑当地有适合大量生物生存的气候条件,又要考虑有腐殖质形成的场所即沼泽;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一方面从不利于泥沙产生的地形条件考虑,另一方面从沼泽对泥沙沉积的影响考虑。

第(2)问,该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先要明确观点,理由与观点要一致。

若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及社会、经济意义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后给当地居民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角度回答。

[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

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2)赞同。

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或不赞同。

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答题策略](一)森林对环境的影响分析本考点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森林生态效益的分析,关键在于理解森林在不同地区的生态作用,并因地制宜。

森林既是重要的物质资源,又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的存在对全球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且在不同地区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二)热带雨林或森林的保护措施[集训冲关](2019·深圳一模)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

如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据此完成1~3题。

1.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2.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单调,自然条件恶劣B.冬季气温偏低,水热组合欠佳C.多云雾降水天气,光照热量不足D.有机质来源少,土壤发育程度低3.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流向B.地形格局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解析:1.C 2.B 3.B第1题,图示温带雨林多位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属于西风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但欧洲该位置并没有分布。

地形雨分布较广泛,不只有高山地带;南美洲的温带雨林分布区沿岸为寒流流经。

第2题,物种多少主要受气候制约。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特别是冬季气温偏低,则生物种类较少。

第3题,受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西侧,所以南、北美地区的温带雨林呈南北条带状分布。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如图为世界某国及其周边示意图。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有“木材之国”之称,林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世界主要的木材出口国之一。

近年来,该国做出了限制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决定。

(1)从气候方面分析该国森林资源丰富的原因。

(2)指出该国森林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试分析该国限制原木出口量的理由。

解析:第(1)题,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第(2)题,森林资源开发使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减少,光合作用减弱,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第(3)题,从保护环境角度来说,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从经济角度来讲,限制原木出口,延长木材加工的生产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

高温多雨的气候使雨林植被生长旺盛。

(2)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加重,洪涝灾害增加;生态系统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加重。

(3)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工木材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题规范]一、知其地——在哪里由区域图中经纬度及题干文字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

二、审其问——答什么分析四个设问可知:第(1)问要求回答扎龙湿地的地貌及气候特点,是对已有知识的调动运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第(2)问要求回答该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第(3)问要求分析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都是在分析当地气候等因素的基础上展开的。

因此分析该流域的气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第(4)问为开放性试题,关键要自圆其说。

三、析其材——用何答第(1)问,河流排水受阻形成堰塞湖,是因为河谷相对较深,且水量丰富;该地却形成湿地,可以推断其河谷较浅,地势平坦;水量较少与该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大有关。

第(2)问,河流性质改变(变成湿地),基本不影响降水量;而随着水面面积的增加,蒸发量加大;湿地面积稳定说明其降水量与蒸发量相近。

第(3)问,该湿地地区河水不断输入盐分,而水分蒸发会导致盐分积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同意与不同意选择其一,理由合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