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长辛店学校《京剧》校本课程实施纲要长辛店学校《京剧》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
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发现和培养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是一种流行于全国的戏曲剧种,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它吸收并融会了其它剧种在音乐及表演方法上的长处,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京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唱腔。
它把歌唱、舞蹈、音乐、美术自然地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京剧不但有着辉煌的过去,她一样有着多彩的今天,我们不应该把她当成历史文物一样来瞻仰,而是让学生去了解京剧、认识京剧、喜欢京剧。
让京剧艺术走进课堂,特别是走进孩子们的视野,进行民族文化的传承,对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国孩子,尤其是被流行音乐所包围的现代小学生,更应该了解她;作为教师,更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
一、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1. 通过欣赏,使学生在领略我国京剧艺术所具有的美感时,受到生动的革
命传统教育。
2. 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
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3. 通过学唱,初步培养学生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现代京剧艺
术的认知和审美素养的积淀和提高,激发学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热爱之情,
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关注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受和初步了解京剧、并能演唱片段。
教具准备:范唱、伴奏、京剧片段的视频。
二、实施年级:以三~六年级为主
三、教学内容:
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选段及京剧知识,如京剧历史、京剧脸谱、京剧行当、京剧服饰、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等。
四、教学方法:
1. 以听唱、欣赏、教唱等形式向学生传授京剧常识,开展京剧的普及教学工作。
2. 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对学生有效欣赏戏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人物情感,便于学生了解剧情及选段背景,
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
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五、课时安排: 三~六年级各6节/每学期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校本课程的实施质量是校本课程的生命,因此,学校特制定校本课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1. 组织保障:成立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为成员的校
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导主任负责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组织和协调工作。
1. 制度保障: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为课程开
发提供必要条件。
2. 设施保障:配备专业教室及教学设施,包括:电视、DVD机、光盘、多媒体
等设施。
3. 课时保障: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时。
成果展示:通过校园广播、橱窗及展示活动营造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七、课程评价:
1. 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
“一般”、“较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
期末将成绩记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 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
出,也可结合学校班队活动、艺术节开展,形式不限。
4. 将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工作业绩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