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34-35
教学准备:
学具:每个四人小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各一个;白纸一叠;印泥一个。

每位学生准备剪刀一把。

教具:课件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2、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中心问题,并激活旧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到图形王国去做客了是吗?可是就在昨天晚上,图形王国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警察叔叔正在紧张的破案,通过初步调查确定它们几个有重大嫌疑(课件点击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它们几个中到底谁是罪犯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场留下的脚印。

(课件点击出示:模糊的脚印)你认为谁是罪犯?(我认为***是罪犯,因为它有可能会留下这样的脚印)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问题序列一:动手印印,画一画,体会“面在体上”
1、启发思考。

师:它们四个的脚印到底是怎样的呢?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这几个图形,
怎样才能得到它们的脚印呢?
生:画下来、印下来、折出来……
2、动手操作。

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动手印一印或画一画?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

B、四人小组中,一人负责一个图形的脚印,并把它剪下来。

C、请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

比一比,看哪一组在最短的时间里合作得最好。

②小组合作。

③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把各种图形的脚印贴到对应的图形下面。

例如:长方体下面贴对应的三个长方形。

3、形成概念。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得到了这几个图形的脚印。

仔细看看,这些脚印和原来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有六个面,这些脚印只有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起来,这些脚印不能站起来。

师:同学们,像这样只是一个薄薄的面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
问题序列二:你觉得谁的脚印最特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觉得谁的脚印最特殊?为什么?和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1、认识长方形。

生:我觉得长方体的脚印最特殊,它有三种不同的脚印。

师:仔细观察,长方体的三种脚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小组合作: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

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像这样的图形叫做长方形(板书)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教师改变长方形的位置,让学生认还是不是长方形。

请学生用6根小棒搭一个长方形。

学生展示
2、认识正方形。

生:我觉得正方体的脚印最特殊,因为……
师:请你用刚才的方法试一试,然后说一说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有四条边,四个角,四条边都相等。

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板书:正方形。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老师改变正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正方形。

请学生随意用几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

3、认识圆:
生:我觉得圆柱的脚印最特殊,因为它没有角,其它的脚印都有角。

等等
师:你能给圆柱的脚印取个名字吗?(板书:圆)
师: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说)
师:出示一个球,这个是不是圆呢?它跟我们今天学的圆有什么不一样呢?(摸一摸:圆是平平的,球是鼓鼓的;球还可以拍,圆不能拍。


4、认识三角形
生:我觉得三棱柱的脚印最特殊,因为它的脚印既有长方形的,又有三角形的。

师: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一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有三条边,三个角,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板书:三角形。

课件演示正方形的这些特征,老师进行小结。

问题序列三: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
2、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三、尝试应用。

请在下面图形中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四、整合应用,巩固深化。

确定罪犯:警察叔叔通过高科技,终于使模糊的脚印变清晰了,电脑出示(清
晰的正方形)
师:那现在你能肯定谁就是罪犯了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再次结合现场留下的脚印进行判断,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布置什么作业?
课后反思:
1、成功的课堂借助于优秀的教学设计理念。

总体来说这堂课
是成功的,从
学生自己从立体图形上得到平面图形,真切地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到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到最后学生都有有理有据地判断谁是罪犯。

我想整堂课应该比较好地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标。

我想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得益于“五星”教学设计。

“五星教学模式”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教学领地。

2、课堂的精彩源于学生的交流思考、勇于创新。

本节课中,
我注意激励学
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们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你觉得谁是罪犯?”“谁的脚印最特殊?”“现在你认为谁是罪犯?”
一个个问题,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思中学,在现实情景中“做”数学,让学生的思想火花在不断地动手操作、思考交流中迸发。

3、本节课需共同探讨的问题:①本节课活动设计比较丰富,
特别是需要学
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多。

既要考虑到活动的充分,又要顾及上课时间。

教学时应如何合理分配活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这是我们进一步需要探讨的问题。

②操作要与语言训练相结合。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都做得比较好,比如找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特征,但怎样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学生明显地要弱一些,所以操作和语言训练同样地重要。

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叙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从而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③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只听别的学生说想法,自己不说,也说不出想法。

小组合作前的独立思考需不需要?需要的话该怎样做比较合理?这也是我们以后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