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数字广播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地铁数字广播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地铁新线建设、既有线路系统数字化整体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943.1 信息技术设备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4959—2011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恒定失效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2部分图形符号GB 8898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T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9384 广播收音机、广播电视接收机、磁带录音机、声频功率放大器的环境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9813.1 计算机通用规范第1部分台式微型计算机GB/T 9813.2 计算机通用规范第2部分便携式微型计算机GB/T 12060.2 声系统设备第2部分:一般术语解释和计算方法GB/T 12060.3—2011 声系统设备第3部分:声频放大器测量方法GB/T 12060.11 声系统设备第11部分:声系统设备互连用连接器的应用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制和测量方法GB 17625.1 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34835 电气安全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网络连接设备的接口分类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GB 50526—2010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SJ/T 10406 声频功率放大器通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地铁数字广播系统Metro digital public address system地铁数字广播系统是运营生产系统,是各层级中心调度员和车站值班员向乘客播报应急通告、列车运行、乘客引导等服务信息以及向工作人员发布作业命令和通知的语音播报系统,发生灾害时用于救灾广播。
系统采用标准以太网结构,通过以太网传输数字音频和控制指令。
地铁数字广播系统包含正线运营广播系统、车辆基地广播系统、区间广播系统。
3.2中心广播系统Operation Control Center Public Address system是指设置于各线路控制中心的广播设备构成的系统。
3.3广播优先级Airing priority指广播信源播出的优先等级。
当有多个信源对同一分区广播时,系统会设定信源选通分区的排队顺序,这种顺序即为优先级,优先级别高的信源优先选通分区,且在优先级别低的信源广播时能自动覆盖。
3.4分区管理Broadcast area management车站扬声器网可分成若干广播分区进行管理。
各个广播分区可分别单选、多选或全部选通、关闭。
3.5自动广播Automatic Public Address与广播系统联动的相关系统生成控制指令,触发广播系统的预录制信息的广播方式。
3.6区间广播Tunnel Public Address用于紧急情况下对地铁隧道进行防灾语音播报的广播方式。
3.7小区广播Platform Public Address站台值班员通过无线广播终端对本站台进行定向广播的广播方式。
3.8广播操作台Broadcast console为线路行车调度员提供业务操作界面的设备,根据需要,可集成于综合监控系统界面。
3.9音频话筒Audio microphone为值班员设置的人工广播话筒及监听设备。
3.10接口控制器Interface controller用于运行广播系统服务器软件,连接地铁其他子系统(ATS、时钟、ISCS等)的设备。
3.11广播主机Broadcast host提供多种功能接口的设备,支持模拟音源输入/输出、干接点、串行通信、电话接口等多种接口形式。
3.12数字功率放大器Digital power amplifier音频放大设备,控制开关单元的ON/OF,把小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功率以便驱动扬声器或扬声器系统的放大器。
3.13区间检测器Audio booster用于实现区间广播功能,对区间扬声器线路进行检测的设备。
3.14噪检控制器Noise detector controller用于检测现场噪声,对广播区域音量进行调节。
3.15无线接收器Wireless receiver接收无线手持终端的信号,实现小区广播。
3.16录音控制器Recording controller用于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并进行回放。
3.17无线手持终端Wireless Handing Terminal用于站台值班员对本站台进行定向广播。
3.18插播盒Broadcast box设置在车辆基地运用库现场墙上,可发起广播和对讲的设备。
4 系统组成4.1 系统总架构图1地铁数字广播系统架构图4.2 正线运营广播系统 4.2.1 中心广播系统图2 中心广播系统架构图4.2.2 车站广播系统图3 车站广播系统架构图4.3 车辆基地广播系统图4车辆基地广播系统架构图区间广播系统4.45 技术要求5.1 使用环境环境温度:5℃~45℃相对湿度:<90%大气压:86~106kPa5.2 外观和结构要求5.2.1 产品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
5.2.2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灌注物不应外溢,塑胶件无明显披锋、缩水、划伤、脱漆。
5.2.3 开关、按键、旋钮等操作应灵活可靠,各种指示器和功能正常工作,应能达到预期的功能。
5.2.4 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结构上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
5.2.5 说明功能的文字和图形符号的标志应明确、清晰、端正、牢固,图形符号应符合GB/T5465.2的规定。
在GB/T 5465.2中未定义的图形符号,由产品标准规定。
5.2.6 接口的电气和机械结构型式应符合GB/T 12060.11和GB/T 34835的规定。
5.3 功能要求5.3.1 中心广播系统功能5.3.1.1 人工广播。
系统应能通过话筒对广播范围内的区域进行人工实时播报。
5.3.1.2 预录制广播。
系统能对广播范围内的区域进行预录制广播,至少能存储500条、600分钟语音信息,支持多种语音格式转换,并具有预录制语音播音排队功能。
中心站可同步更新车站语音信息。
5.3.1.3 实时录制广播。
系统能通过控制终端进行实时录制广播,相关录制信息可调用播放并可进行管理。
5.3.1.4 TTS广播。
系统能通过人机界面实现文字合成语音的操作,合成的语音可进行预听,并可用合成的语音对广播范围内的区域进行广播。
需同时支持普通话,英语双语合成,支持地方方言转化,至少支持3路TTS广播并行转换广播。
5.3.1.5 定时广播。
通过人机界面进行设置,系统可实现预订时刻向预订区域进行选定的预录制广播。
5.3.1.6 循环广播。
通过预先设置,可实现对指定的广播内容进行不间断的自动循环广播,循环的次数可以人工预先设定。
5.3.1.7 平行广播。
系统应能实现多信源、多信道、多负载区域平行广播,各信源可经不同的播音通道同时播向不同的负载区域;同时能够实现多个广播区同时播放同一存储音源的不同语音段的功能。
能下发不少于16路平行广播。
5.3.1.8 监听功能。
系统可通过网络监听广播范围内任一分区广播内容,监听音量可调。
5.3.1.9 分区管理。
系统可通过人机界面选择广播分区,进行分区全选、多选、单选、编组广播。
5.3.1.10 应急广播。
在遇紧急情况下,系统应能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触发实现紧急情况下的自动或人工广播。
也可在紧急情况下,调度员通过后备操作台上的指定按钮实现紧急广播。
5.3.1.11 网络对讲。
系统应能向车站或者车辆段对讲设备发起网络对讲,对讲目标设备、音量自定义。
5.3.1.12 录音功能。
系统应具备实时录音功能,录音信息包含广播内容、日期、时间信息以及用户信息等。
录音可调用查询。
5.3.1.13 后备模式。
中心综合监控系统控制台广播功能故障时通过后备广播操作台实现相同的广播功能、显示功能,且优先级高于综合监控系统各控制台。
5.3.2 车站广播系统功能5.3.2.1 人工广播,同5.3.1.1 。
5.3.2.2 预录制广播,同5.3.1.2 。
5.3.2.3 实时录制广播,同5.3.1.3 。
5.3.2.4 TTS广播,同5.3.1.4 。
5.3.2.5 定时广播,同5.3.1.5 。
5.3.2.6 循环广播,同5.3.1.6 。
5.3.2.7 平行广播,同5.3.1.7 。
5.3.2.8 监听功能,同5.3.1.8 。
5.3.2.9 分区管理,同5.3.1.9 。
5.3.2.10 应急广播,同5.3.1.10 。
5.3.2.11 录音功能,同5.3.1.12 。
5.3.2.12 自动广播。
车站广播系统通过以太网与综合监控系统(或信号)进行连接,广播系统获得列车运行信息,并自动进行不少于4路同时播报的列车到发广播。
5.3.2.13 播放预示音。
每次进行人工广播前,系统可自动播放预示音信息,预示音可自定义。
5.3.2.14 优先级广播。
当高优先级广播时,能够自动打断低优先级的广播,而低优先级的广播则不能打断高优先级的广播。
5.3.2.15 小区广播。
站台值班员可通过无线手持台发起人工广播或者通过快捷指令实现选定广播分区的预录制广播。
5.3.2.16 音量自动调节。
系统应能对环境噪音进行检测,通过音量自动调节机制,控制信噪比,实现广播音量自动调节。
噪声传感器与广播区域可自由关联。
5.3.2.17 扬声器线路检测。
系统能检测广播区的线路状态,状态应包括正常、开路、短路、接地。
当广播区线路发生故障时,系统应及时向中心系统网管发出告警信息。
扬声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应具有对设备的保护功能。
5.3.2.18 主备电源切换。
功放、广播主机等主要设备应支持主备电源切换,当主电源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电源供电。
5.3.2.19 功放导备。
广播系统应能实时检测功率放大器的工作状态。
当功率放大器故障时,可自动切换至对应的备用功率放大器,不影响正常广播。
当主用功率放大器修复后可自动恢复为主用功率放大器。
5.3.2.20 延时加电。
系统统具有延时加电功能,能够延时对系统中的功放、广播主机等重要控制模块逐台加电,以有效地防止电网瞬间断、通电时对本系统运行程序的干扰和系统设备开机时对电网的冲击。
5.3.3 车辆基地广播功能5.3.3.1 人工广播,同5.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