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P1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推进了三件大事。
P22.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 P2下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十六十七十八大目标),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P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 P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的原因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P5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重要性、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本质属性、根本要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明确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提出了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战略任务)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断、发展的目的和依靠力量)(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P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重要性与重要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9(1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回答的主要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性、内涵、具体内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各项具体制度(体制))中特社义的优势—5个有利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P11(1)改革开放30年,中特社义伟大实践给中国带来历史性的重大变化;(2)走中特社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3)中特社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P11(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12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2.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坚持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P18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P22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P26•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概述(1)国情的定义 P18 (2)P19 了解国情的重要性 (3)基本国情综述 P19---具体情况 P20 (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论:三个没有变,三个世所罕见 •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1)历史方位的定义 P21 (2)历史方位的重要性 (3) 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P2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P23 主要包括: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建立;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这些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 (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P24(1)战略机遇期的定义 (2)为什么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 (3)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抓紧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依据:P24-25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2,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4)抓住的重要性 P25 最下面 要怎么做? P26 上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P26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P27 (从基本国情看;从发展条件看;从发展理念看) (2)坚持以人为本 P28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重要性 (2)怎么做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括 经济建设(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P30(4)坚持统筹兼顾 P30 是指导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怎么做(1、总揽全局,统筹规划;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3、全面推进,重点突破;4,兼顾各方,综合平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一)经济和经济建设 P34 经济建设是中特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基础(1)经济的定义(2)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指什么 p34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 P3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P35基本点主要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改革的目的和目标 P 36)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基本经济制度 P36)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
6.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
8.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P38(1)经济制度定义(2)经济体制定义(3)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P40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从改革的内容看,从改革的手段和方法看(二)经济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P41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P42(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二是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六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1.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主要表现:P432.存在问题的原因:P44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P444.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P45(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发展的定义 P45 (2)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区别和联系(3)经济发展方式定义,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和内容(4)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三个转变P46、47 (5)转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1)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P47 (2)经济发展道路定义 P48 (3)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及各自的内涵:(一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四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归结起来)(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P50(二)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2.继续坚持“引进来” 3.实施“走出去”战略 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国际经济秩序定义,及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是什么(2)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条(3)中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P5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P 5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P60三、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P68(一)政治与政治观P5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及其主要内容 P55 (2)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P56(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P561.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2.关注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3.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6.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P58(1)政治制度的定义及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P58 (2)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3)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国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59(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P61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社义政治关键—扩大人民民主1.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 2.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3.人民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相统一的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要求P 61) 4.人民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要求 P62)5.人民民主是全面民主。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62 坚持中特社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体现社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中国民主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P63 发展社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64(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P64 必须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发展水平(1)健全民主制度(2)丰富民主形式(3)拓展民主渠道(4)保障人民的知情权(5)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五)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P66(1)加强是会主义法制建设(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为统帅,宪法为主干,刑侦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P66)(3)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内涵 P66)(六)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P67(1)三权分立指什么为什么中国不能搞 P67 (2)中西政党制对比 P67下 68上(一)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P68 (1)政治体制定义(2)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P69(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P69 同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深化(1)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2)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3)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成效明显(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丰硕(5)人权得到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P71 1.总体要求 2.基本立场 3.根本目的 4.基本原则(四)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 P72 政治稳定的特点:(1)政治有序(2)政治有效(3)政治持续发展(一)文化和文化建设 P74(1)文化定义,一般来说 P74 (2)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目的 P7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主要内容) P75 中特社义文化的指导思想1.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 P76 )3.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思想 4.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当今时代,文化的重要性) 5.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解放思想为先导,符合科学发展观,处理好文化和发展的关系)6 .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想(P77 怎样提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77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P78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P78 3条3,2020年文化改革目标 P79(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1)文化制度是指,文化体制是及包括(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 P79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P8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