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14秋一班金磊
柳工集团是一个装备制造业企业,其董事长曾光安的愿景是“成为值得尊敬的装备制造业世界级企业”。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柳工主要从事工程机械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和租赁等业务。

近年来,柳工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围绕国际化战略目标,坚定信心,着力可持续发展,顺利推进战略调整,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实力,扩张海外市场,实施资本运作等工作,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柳工遵循市场规律,大胆解放思想,实施稳健的经营战略,整体经营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资本运作取得长足发展,“一核两翼”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研发创新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国际化战略可圈可点。

现在,柳工已成功进入发动机和驱动桥制造领域并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柳工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独有的核心零部件竞争优势,为柳工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品牌基础。

目前柳工近400家经销商遍布全球136个国家、8个海外配件中心、3家海外制造工厂。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续影响下,2014年的世界经济总体增长乏力,全球经济呈现弱势、不均衡复苏态势,美国结束了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并出现了经济增长,而欧洲经济低迷,通
缩风险凸显,新兴国家总体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过渡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结构调整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工程机械行业正处于下滑的谷底。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柳工集团绝大多数企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持续进行营销变革、产品和技术创新,经营业绩总体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股份公司的挖掘机、压路机等产品逆势增长,取得了行业增长第一的业绩;上海金泰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20%以上增长,继续领先桩工机械行业,挑战世界领先企业;欧维姆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预应力锚具类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达18%,逆势增长势头强劲;后市场和融资租赁业务依然保持平稳趋势;应收账款管理和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良好,连年领先行业。

公司的工程机械业务在总体上,战胜了行业的平均趋势。

2014年是股份公司的业务整合元年。

在这一年,柳工关闭了天津工厂,将推土机业务转移到常州生产基地;柳工对路面公司和结构件二厂的业务进行调整和关闭;柳工推出了H系列装载机、E系列挖掘机等系列新产品,再次展示了柳工在困难时期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传统优势。

2014年是集团公司投资改革的元年。

柳工重新审视了各业务的发展战略;改善子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
制,整改了财务管理中不合规的现象,增资绝对控股了上海鸿得利;市场化改革人力资源系统,推进绩效考核、人才盘点、末位淘汰和员工发展;深入梳理了集团的固定资产状况,加强资产的收益管理,缩减固定资产投资;整合零部件板块业务,秉承“一核两翼”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使柳工集团发展的新格局初露端倪。

当前,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经济低迷成为全球经济新常态。

正在孕育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将带来生产方式由大规模、标准化向个性化、分散化的重大变革,这将促进我国机械工业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柳工也将迎来发展的良好机遇。

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只有尽快适应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全球经济的多极变化,以“新心态”适应中国经济和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常态”,以新举措创造新机遇,才能迎来柳工集团发展的“新春天”。

近期召开的广西柳工集团第三次党代会、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十三五”期间,柳工将努力成为以装备制造业闻名于世,消费和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集团。

力争到2020年,柳工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

虽然当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陷入严重衰退期,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连续三年持续下滑,全球化竞争将是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常
态。

但柳工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着力提高国际业务拓展能力,把变革创新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产品质量,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努力把柳工建设成为以装备制造业闻名于世,消费和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集团。

为实现目标,柳工将实施三大战略:强化装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工程机械的全球竞争力,加速发展建筑机械和压缩机产业,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市场开拓;以中国消费和全球消费为核心,探索消费服务产业;构建链接装备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产业的金融纽带。

与此同时,柳工进行六大战略转型:一是向全面国际化转型,二是由量到质增长模式的转型,三是核心零部件和供应链优化转型,四是资源和能力获取转型,五是企业管控模式转型,六是产品大型高端化转型。

柳工将在中国区域直面国际化竞争,全产品线定位于国际中高端,标杆是国际企业。

柳工未来的挑战,一方面来自市场,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来自国有体制。

国有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创新、效率、科学管理等方面有一定的阻碍。

要在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下,柳工自身通过变革,改善企业的体制,消除企业发展路上的障碍。

作为世界级企业,不能仅局限在广西,在中国、海外的很多领域,都要不断加大投入,使柳工真正成为扁平化的国际化企业。

首先,在人才发展和人才培养方
面,是柳工最大的挑战。

柳工坐落于广西,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相比,在对人才的吸引方面,存在着巨大的障碍,如何去吸纳和吸收全球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加盟柳工,是未来的关键一点。

其次,柳工未来的重点在于产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在研发方面,过去几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柳工是国内少数彻底摆脱了过去“模仿创新”的模式,真正走上了“自主创新”之路的企业。

柳工的研发队伍,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波兰、巴西等全球的研发人才,以及国内重点院校的博士、硕士等,总共有1200多人。

这些研发人员,使用柳工国际一流的研发流程和研发平台,可以高效率、高品质地完成研发工作。

去年,柳工在预应力领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广西的历史上也是非常少有的,柳工集团也是第一次获得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之前获得过二等奖。

这些都充分说明柳工在技术领域不断投入,创新和完善研发流程、体系,有机结合外部技术资源,推进技术发展。

再次,在管理方面,柳工在过去十几年,通过一系列的变革,整体运营体系基本达到国际化水平。

比如研发体系、营销体系等,采用的工具和方法,都是国际一流的,使得柳工在全球运营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环境的人,都能理解这些工具和方法。

所以,柳工的国际化道路,除了市场、产品之外,核心是柳工打造了一个基于国际的最佳实践的运营系统。

下一步,柳工要把这个系统高效
地运营起来。

虽然在新常态下,工程机械市场下滑,竞争非常激烈,但柳工原有的雄厚基础,包括健康的财务体系、良好的品牌,以及市场网络,为柳工奠定了基础。

2015年是国家“十二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是柳工深入落实转型战略的一年,也是柳工继续迎接挑战,加快调整产业布局的发展之年,柳工不仅要尽快摒弃单纯靠外延扩张和降价争夺“规模效益”的竞争模式,还要在人才、机制、技术、产品、服务、后市场、金融和商务模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柳工不仅要抓住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九大特征和新机遇,抓住广西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政策,还要提高全体经理人员和广大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勤奋踏实工作,勇于创新变革,全力以赴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展望未来,柳工将继续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以及产业报国的动力去推动柳工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受社会尊敬的企业。

柳工未来不仅能够为广西经济,也能为中国的民族装备制造业,为中国品牌,探索出一条国际化道路。

2015年5月28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