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与鹿的传奇故事阅读答案篇一:狼与鹿的故事 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枪声在森林中回荡。
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
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
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
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
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
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
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
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
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
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童话,狼几乎永远担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
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
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
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
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
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篇二:七下语文期末题 2010-2011第二学期期末水平检测初一语文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同学们:突然间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很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像丰富……提起笔,行动起来吧,把你学习的快乐也传给老师,让我们一同分享。
仔细审题,冷静作答。
我们期待着和你们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虽历经cāng sāng ,饱受mó nà,但每一次都能以我们民族特有的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 B C. D.一样,效果是不会好的。
3.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2分)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欣赏是一缕春风,染绿荒芜的山岗;,;欣赏是一汪甘泉,浇灌枯竭的希望。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2分)(1)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告诫人们应该这样对待挫折和困难:,,!。
(2)《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是,。
(3)赵翼《论诗》一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相同的诗句是,。
(4)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邑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5.(4分)《童年》是其他两部为《_____》、《_____》。
《童年》中塑造了________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二、文言文阅读(12分)(一)、阅读《口技》选段,完成6——8题(6分)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2分)间()名()股()走() 7.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8.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不超过30个字)(2分)(二)阅读《铁杵磨针》,完成9——11题(6分)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 9、解释加线词的意思(2分)去:()方:()之()欲()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2分)三、现代文阅读。
(33分)(一)阅读文章《种春风》回答12——15题(15分)那天正好是立春。
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
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又邋遢。
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
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我正戴着MP3耳机听歌呢,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
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 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
”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寄到哪里﹖”我问。
“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
”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多可怜啊!”老人说。
“骗你呢,大伯。
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
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
你说,谁要有活着的办法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
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
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
我有些震惊,300 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
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角有些湿润,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
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
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
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
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
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和老人告别后,我的心头别样的温暖。
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虹莲有删改) 12.文章划线句“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中“遗忘的东西” 指的是什么?(3分) 13.文章中有好几处地方描写了老人的外貌,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4.写出文中“我”感情变化的过程。
(4分) 15.文章的标题“种春风”有什么深刻含义? (4分)(二)阅读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完成16-20题。
(18分)①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 ②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③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500只左右猛增到3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
④为了拯救洛耶尔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
⑤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
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
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
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
⑥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⑦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
⑧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
⑨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
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选自《都市家庭报》) 16.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分) 17.从全文看,生物学家们是怎样调节洛耶耳岛的生物平衡的?(4分) 18.当狼攻击饥饿或疾病而孱弱的驼鹿时,为什么强健的鹿群不援救濒临死亡的可怜的驼鹿?(4分) 19.第⑥段中“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想像一下,此时的老鹿会怎么想?(3分) 20.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的现象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