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课程第一次作业艺术欣赏课程平时作业1.从教材“代序”和第一章引论部分中,体会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含义,谈谈你对“再创造”的理解。
答:所谓“再创造”,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形象的诱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丰富或提炼着艺术形象。
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物质材料,创造出可供欣赏的艺术的典型形象,离开了艺术语言,便谈不上美的创造和欣赏。
艺术欣赏则是以艺术形象为基础,结合欣赏者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感受、体验、领悟,从而丰富了艺术形象的精神内涵,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1)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艺术形象规定了欣赏者的感觉、想象、体验、理解等认识活动的基本趋向和范围。
)(2)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接受;(欣赏者总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感受艺术形象。
欣赏是人的自我本质的确证,是一种精神再创造的权力。
欣赏者在艺术形象的诱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驰骋想象,深化情感体验。
)(3)艺术欣赏中“再创造”和艺术家的创作各有特点;(创作中的想象不仅伴随着表现形式的种种探索,而且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使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变成可供的客观对象。
而欣赏者的想象在形成头脑v 中的意象后,勿须转化为客观的作品。
艺术欣赏中的想象虽然受艺术形象的制约,却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内容。
)(4)可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经验等,列举具体的实例来阐述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内涵。
必须结合实际或者是现实生活进行批评,脱离了客观世界和具体对象的批评是空洞的、不切合实际的。
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含义需要考虑到不同的个性特点,包括欣赏水平、理论水平、偏好等都不尽相同。
2.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的相互关系怎样,怎样正确理解艺术批评?答: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二者相互区别而又密切联系。
艺术欣赏是艺术批评的实践基础,艺术批评是艺术欣赏的理论升华。
艺术批评则是经过感性活动而达到的理性认识,其结果是一种理论形态,虽然艺术批评带有个性,但它应是客观的,具有普遍性的,是一种美与丑的普遍的社会标准。
3.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时代特色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谈谈艺术风格的形成。
答: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
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
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正因为如此,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
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由此形成艺术家创作风格多样性的特点。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的艺术也常常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形成艺术的时代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的时代风格,体现出艺术风格的一致性,它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道,共同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使艺术风格既有多样性,又有一致性。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往往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
4.以一部雕塑、建筑、电影、交响乐或绘画等艺术作品为例,结合优秀艺术形象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领会艺术典型、艺术意蕴的深刻内涵,并加以简要分析。
答: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任何艺术典型,都是在鲜明生动的个性中体现出广泛普遍的共性,在独一无二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具有普遍性的某些规律。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它是一种艺术境界。
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
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
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过程。
5.怎样理解建筑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相比较,空间构图是其独有的艺术语言。
答:本题给出了两种答案,两种答案都可以,主要是引导同学们加入自己的思想。
1:与绘画、雕塑同属造型艺术,不同之处,绘画、雕塑无中空空间,建筑有中空空间,四面墙壁、地面、天花板围成空间,或许多建筑组成庭院、广场,空间是建筑独有的艺术语言,空间有巨大情绪感染力。
如宽阔、高大而明亮的大厅,令人心情开朗,精神振奋,如大、宽,但不高,低矮的大厅且黑暗,如西藏喇嘛教庙宇给人压抑、宗教神秘,甚至给人恐怖感。
西方哥特式教堂,高、长,但窄,会使人想到上帝崇高和人自身的渺小。
巧妙地处理空间的大小、方向、开敞、封闭、明亮、幽暗,会使建筑艺术显出连续性的空间感受。
室外建筑,空间亦如此,很宽阔,开朗,人们会觉得舒畅,如广场不大,四周高墙,人们在里面就会感觉压抑。
2: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各种艺术的不同,更大程度上就是艺术语言的不同。
建筑艺术的艺术语言有面、体型、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六方面。
面、体型、体量的构图在其它造型艺术如绘面、雕塑、工艺美术中也有,但绘画、雕塑等无中空空间,建筑有中空空间,四面墙壁、地面、天花板围成空间,或许多建筑组成庭院、广场,空间是建筑独有的艺术语言,空间有巨大情绪感染力。
6.怎样理解罗丹在提及巴黎圣母院时所说的“整个我们法国就包涵在我们的大教堂中,如同整个希腊包涵在一个帕提浓神庙中一样”这段话。
答: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它开创了欧洲建筑史的先河。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而圣母院最闻名的就是它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堂建筑的外形粗笨、呆板的束缚,采用了华丽的建筑外形和精美的雕塑装饰,增加了外观艺术装饰。
同时,教堂内部也做了很大的改进。
传统教堂的内部昏暗、窄小,而巴黎圣母院扩大了内在空间。
壮观的深度,长达35米的柱石支撑着巨大的拱顶,阳光透过彩色大玻璃窗投射进来,将教堂内部照耀得一片雪亮。
教堂内部结构严谨,却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
走入圣母院内,右侧安放一排排烛台,数十枝白烛辉映使院内洋溢著柔和的气氛。
院内摆置很多的壁画、雕塑、圣像,因此前来观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要享受独自一人片刻的宁静,不妨上去圣母院第三层楼,也就是最顶层,雨果笔下的钟楼。
圣母院的正面有一对钟塔,两座钟塔高69米,由一条装饰精美的走廊连接。
南钟楼有一口重达13吨的巨钟,北钟楼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石头楼梯,由387个台阶组成。
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百米的尖塔,塔尖补充了花窗上方的空白,并与建筑的正面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平面对称图形。
登上钟楼的最高处,游客可以尽赏巴黎美景。
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宗教、政治和民众生活中重大事件和举行典礼仪式的重要场所。
在法国人心目中,巴黎圣母院十分亲切。
圣母院不仅是古老巴黎的象征,更是法国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哥特教堂是宗教思想与本质上远离宗教的市民思想奇妙的混合,但终究还是前者占上风,那垂直向上的狭高空间和体态都渲染着上帝的崇高和人性渺小,从方向的色彩玻璃窗射进来的迷离光影也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氛围。
这些,都是当时时代精神的显现。
所以罗丹在提到巴黎圣母院时才说:“整个我们法国就包涵在我们的大教堂中,如同整个希腊包涵在一个帕提侬神庙中一样。
”雨果也在《巴黎圣母院》中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7.比较雅典帕提浓神庙、法国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德教堂三大建筑特点,思考三大建筑与历史文化的相互联系。
答:(1)《雅典帕提侬神庙》单纯、明朗和愉快的风格。
(2)《巴黎圣母院》所体现的哥特式建筑特点及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精神。
(3)《罗马圣彼得教堂》的集中式平面和穹窿屋顶。
单纯、简明的造型逻辑和昂扬、健康、饱满的气质。
文艺复兴兴盛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由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巨大的艺术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的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
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地域、民族、阶级,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历史的年鉴"。
他们都认为建筑艺术反映人类深刻的文化。
当代艺术家简森在《世界美术史》中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西方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建筑艺术,突出建筑本体、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型等个性特征在西方宗教建筑上表现得非常充分。
从最早的多神教神庙到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堂和礼拜寺,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宗教建筑,几乎无不如此。
建筑的文化内涵表明,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不只是物质因素的作用,同时可能是,甚至更主要的是精神文化因素促成的结果。
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要时刻把产生它们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土壤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8.对比欧洲、阿拉伯建筑,谈中国园林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答:答题要点:这个题的考核知识点是“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不同风格与特点,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此题重心在“自然式和几何式的区别”基本答案如下:(1)中国园林可称为“自然式”,特别重视遵循大自然自由多变的法则,同时又给以典型化的提炼加工,使之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达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并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
(主要阐述了中国园林与自然相融一起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的艺术景观)(2)中国园林可以分为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两大流派: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但水平更高,园主多为文人,风格高雅清秀,构思精致细腻,富有书卷气.(私家园林的设计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园林自然美的特征,园主很好地利用了自然的景色和造型特点,形成了具有浓郁江南气息的园林特征)皇家园林规模很大,在整体自由构图中局部又透出严谨,风格倾向华贵富丽,体现出宫廷的审美趣味.(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带有浓郁的人文美特征,特别体现出了皇家的权力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