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做好小孔成像实验
小孔成像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必做的一个实验。
湘教版教材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55页就安排了这个实验,教材强调了小孔成像是光线直线传播的最好证明之一,小孔成像实验是一个经典实验。
教材叙述如图1。
图1
教材中设计了一个能够看到小孔成像的实验盒,找一个纸盒,在盖子上打小孔,把底部换成半透明纸。
就能够看到小孔成像的现象。
教材设计如图2
图2
小孔成像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但在普通教室里完成这个实验很困难。
在实验中出现下面3种现象。
1、物体亮度不够。
2、物体边沿不清。
3、环境亮度太大。
为了在课堂上做小孔成像实验,设计一个效果明显、操作容易、稳定性好的实验装置。
设计如图3,供在教学中遇到同样麻烦的同仁分享。
图3
具体做法是:我将一个牙膏盒切断,有底板的一端打小孔,没有底板的一端用薄白纸封起来作成像膜。
然后放入乒乓球盒中间,在乒乓球盒一端挖一个三角形,另一端挖一个圆形用于观察。
观察时,只要将挖三角形的一端对着光线强的方向,在另一端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倒立的三角形图像。
这个装置在课堂上给学生观察时,有如下优点:
1、效果明显。
学生不要仔细观察就能看到明显的倒立的三角形图象。
2、操作简单。
只要老师示范一下,学生就全部会使用,只要求朝向光线强的方向观察,没有别的注意事项。
3、稳定性好。
只要求朝向光线强的方向,光线越强越好。
不会因成像物体的相对位移而要反复调整。
4、模仿容易。
有些实验,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过以后,回家再做一次,既是巩固,也可能有新的发现。
这个装置学生一般可以做出来。